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举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改立卫殇公为君,献公不得不逃到齐国去避难。十二年后,宁殖的儿子宁喜当上卫国的左相,而卫献公也在齐国的帮助下占据了卫国夷仪这块地 盘,并开始图谋恢复君位。卫献公派人找宁喜谈判,要求他废黜卫殇公而拥戴卫 献公,并以复位后让他独掌国家大权为条件。宁喜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卫献公 使者的劝说。卫国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这件事,说:“宁喜看待国君还不如下围 棋,日后定不能幸免于祸难。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胜过对手,更何况安置 国君这样重大的事情呢?九代相传的卿相,到宁喜这里就要灭亡了,这是多么可 悲的事情啊!”宁喜后来果然被杀。这就是成语“举棋不定”的来历。——《左传》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王粲复棋


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博闻强识,过目不忘。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局乱了,王粲凭着记忆,重新摆出了原来的棋局。下棋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用布把复盘的棋局盖起来,请王粲再重摆一遍。王粲胸有成竹,第二次摆出了打乱前的棋局。下棋者揭开罩布,两下一对,不错一子。——《魏书·王粲传》

费祎考棋


费祎是三国时蜀国的大臣,聪敏干练,识悟过人,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政大权主要由他掌握。公元245年,魏国大军直扑蜀境,形势万分危急。费祎奉命出 征,大夫来敏前来践行,希望与费祎下一盘围棋作为告别,费祎爽快答应。两人对坐,来敏执白先行,招招都是强手。费祎神色镇定,防守得法。来敏见无隙可乘,且棋势露出多处破碇,于是推盘认输,他恭贺费祎说:“大战在即,我所以 要和你对弈,其实是要看看你的胸襟气度。现在我相信,你是抵御敌人的最好人 选。”果然,费祎到前线后,坚壁清野,凭险固守,使魏军久攻不下,露出疲态,再若强行攻击,必为蜀军所乘,不得已全线撤退。——《蜀书·费祎传》


弈秋诲棋


弈秋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棋手,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由于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他有两个学生:一个诚心学艺,十分专 心;另一个大概只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 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所以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这便 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历。——《孟子》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巢毁卵破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断专行。朝中重臣孔融为人耿介刚直,多次指陈曹操的不是,令曹操又忌又恨。建安十三年,曹操暗中授意属下诬告孔融图 谋不轨,判处其弃市之刑。孔融被捕时,他七岁的女儿和九岁的儿子在家里下棋,有人通风报信让他们快逃,但他们不为所动,仍坚持下棋。他们说:“哪有巢毁而卵不破的道理呢?”兄妹俩镇定自若的行为震动了曹操,他害怕此两人日后为父报仇,于是下令把兄妹俩也给处死了。——《世说新语》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王质烂柯

东晋时,信安郡樵夫王质入石室山中伐木,见两童子对弈,便将斧子放在地上, 驻足观看。也不知看了多久,两童子顺手给了王质几枚枣核状物,王质吃下后遂 不觉饥饿,继续专心致志地看棋。一局棋尚未下为,一童子忽对王质道:“你怎么还不回去?”王质如梦初醒,忙去取斧子,却发现斧柄全已朽烂不堪。回到家里,物是人非,原来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太平御览》


换子逐客

唐代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吕元应一日正与门客下棋,送来了大量公文,要他立即 处理。吕元应拿起笔准备批复。下棋的门客趁机迅速偷换一子。哪知门客的这个 小动作,吕元应看得一清二楚。他批复完文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与门客下棋, 最后门客胜了这盘棋。第二天,吕元应就请这位门客走了,谁也不知为什么,连 那位门客自己也不明其中原由。临行时,吕元应照例送了许多东西,以礼相待。十多年过去了,吕元应终因重病不治行将离开人间,他把儿子、侄子叫到床前, 向他们讲述了十年前与门客下棋的那段往事,说,“当时偷换了一个棋子,我倒 并不介意,但由此可见此人心迹卑下,不可深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交朋友务必慎重。”说完,便与世长辞了。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天元定乾坤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有一个虬髯客张 三,为人豪爽仗义,心有大志,也想伺机起兵。他从朋友李靖处听闻了李世民之 才,希望能与其先见上一面再谋后计。双方相约在刘文静的府上会面,李世民应 邀而至,虬髯客张三见其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心里争霸中原之念已经消减了不 少,但终究他还是邀李世民在棋盘上切磋一番。张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 角的星位上,嘴里还高呼一声“老虬四子占四方”。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心知肚明对方的来意,他不慌不忙地执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上,朗声道“小子一子定 乾坤”。

李世民棋艺远胜张三,虽然自动让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谓始终掌 握主动。中盘过后,张三所占的四个角已被吃掉其三。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 子,要向最后一角发起进攻时,张三托住了前者的手,说道:“中原大地已归公子所有,东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托于我。”后来,李世民开创大唐盛 世,张三自领十万大军渡海东征,当了扶余国的新王。——《太平广记》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玄奘解棋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自幼喜爱下棋,家中收集有历代秘谱,他曾潜心研究,并能推 陈出新。当时,有一位国手曾问他有关围棋的问题,他精辟地说道:“棋盘象征 宇宙。天体由三百六十部分组成,所以棋盘纵十九道,横十九道。棋盘共三百六 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即黑星,意为‘太极’,表示宇宙的本体。三百六十一是古代日历全年的天数,四个角分别为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分别表示白昼和黑夜。棋盘和棋子就这样象征着天地。”那位国手听到对围棋的这番新颖和透彻的解说,不由十分钦佩玄奘的学识。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万岁棋局

明太祖朱元璋喜好围棋,一日棋兴大发,拉上徐达来到南京城外的莫愁湖边,设 了棋盘便要对局。徐达自幼与朱元璋结拜兄弟,后起兵反元,乃明朝的开国大 将。只是自朱元璋登基后,兄弟之间多了君臣之礼,每逢对弈之时,徐达总会相 让三分,并不刻意求变,于是皇帝就总能赢上一子。这日朱元璋兴致大好,戏言 要与徐达赌棋,若是后者赢了自己,便把莫愁湖赏赐于他。徐达赢也不是,输也 不是,正自踌躇,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君臣对弈良久,朱元璋眼看胜局在 望,便脱口问徐达:“爱卿,这局以为如何?!”徐达微笑着点头答道:“请万 岁纵观全局!”朱元璋连忙起身细看棋局,不禁失声惊叹:“哦!朕实不如徐卿 也!”原来徐达的棋子竟布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喜,为了嘉奬徐达的功绩 和棋艺,当即将湖边小楼赐给徐达,名曰“胜棋楼”。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竟然都和围棋有关


落子无悔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自幼善弈,在围棋九品制中位列第二品。萧道成与朝中大臣们下棋,经常一局接着一局,不知道厌倦。他的性格也很宽厚,深得棋手们尊重。 有一次他与直阁将军周覆对弈,轮他走子时,因手未拿稳,一粒棋子跌落在棋枰上,周覆由于自已棋势不妙,怕输,竟立马按住萧道成的手,不许皇上另选落点。萧道成笑称周覆耍赖皮,但也顺从了。——《集事渊海》


人生终局

南朝宋明帝时,大臣王景文因罪被下诏赐死。诏书送到王家时,他正与朋友下棋。王景文看完诏书,将其压在棋盘下面,神色自若地继续与朋友下棋。一局终了,王景文从容地收拾好棋子,取出诏书,然后,端起毒酒,举杯对朋友说:“我要走了,这杯酒不能劝你喝了。”言罢,一饮而尽。——《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国君   围棋   建安   天元   虬髯   门客   棋艺   诏书   举棋不定   棋局   专心致志   棋盘   耳熟能详   童子   棋子   大臣   成语   没想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