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现实题材剧《小舍得》的热播,让鸡娃大群闯入大众眼帘

鸡,要分“怎么鸡”

以语数外为基调的鸡娃,是“荤鸡”。

素质教育为基调的鸡娃,是“素鸡”。

用辅导班填满课余时间的鸡娃,叫“班鸡”。

不报班,靠爹妈在家辅导的鸡娃,叫“家鸡”。

表现平平、没啥天赋的孩子,称作“青蛙”。

学啥都手到擒来的别人家的孩子,称作“牛蛙”。

只读课内读物等应试教材的孩子,是“应试”。

打小接触原版读物,有一定英语自主阅读力的孩子,是“原版”。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如何科学的“鸡”

不得不说,赤裸裸的把教育焦虑摆上明面,狠狠的虐了一把家长的心。

再佛系的父母,只要看到别的孩子在努力前进,也做不到全然安心的看着自家孩子原地打转。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

“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

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美育是要培育灵动又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不是4岁就要学会500个汉字,1500个单词;也不是小学之前完成拼音的自学。以技能量化的数据永远替代不了孩子的“能力”。

那么,磨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没有更巧妙柔和的方法?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大脑的体操”——围棋,值得了解。

客观的说,围棋作为竞技项目,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特别的天赋。大部分孩子学了几年,也就是一门兴趣爱好。

但围棋本身带给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却是实实在在的。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治粗心?可行!

围棋终究是一项运动,有赢就有输。

下棋想要赢?气要数对,断点要看清,对手哪儿挖了个坑……一点儿都不能遗漏,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久而久之,孩子就得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养成细心谨慎的好习惯。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运算力?可练

围棋纵横十九道,361个交叉点,要在错综复杂的棋局中理出头绪,思考下一步的走法,就要学会“算”。“气”的计算、“死活”的计算、“地盘”的计算,围棋中的“算”无处不在。

美国一项研究证实,会下棋的小学生比不会下棋的同龄人在数学方面要高出6.4个学分。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开小差?帮改!

要说孩子学习的路上,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大多数的家长可能要说“注意力不集中”。课上开小差,学啥啥不行。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提升注意力的方法呢?

孩子学棋,从一开始的10分钟一局,到后期的15、20分钟,棋力渐涨后,下棋时间甚至长达1小时。

遇到考级或赛事,一天连续4-7局棋,达到持续高强度专注力训练的效果。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以棋启智/以棋促学/以棋育德

以全局意识培养观察力,用气、眼计数增强算力,从输赢本质代入胜负心,达到心性的磨炼。

这些能力,短则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长则影响孩子言谈举止,甚至一生的发展。懂围棋的孩子,注定会比同龄人走的更远!

《小舍得》的鸡娃养成录,戳中了谁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卢梭   大群   素鸡   棋力   智育   基调   同龄人   围棋   读物   原版   天赋   注意力   生长   能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