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英语,就要具有英语思维

众所周知,教孩子学东西,尤其是技术性的东西,最好上来就教对,教好。如果形成坏的习惯,改起来,比从新学更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学钢琴,很多让孩子学钢琴的家长都有这种体会。那么,学英语,千万不要养成给孩子翻译的习惯,让孩子一上来接触的,就是实物,情景,动作等实体英语。从开始阶段就以建立正确的语言模式为目标,建立英语语言体系和大脑的输入和输出通道,为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中文强势语言,上学学的英语,都是有翻译,有中文注释,有老师中文讲解的。这时候怎么办?

孩子已经形成的:

英语---->英译中---->中文输入---->中文语言的大脑解读---->实物具象

这时候,就要费点力气了。怎么办呢?

一方面,继续大量正确的输入,加大英语语汇,培养孩子的语感;另一方面,纠正孩子中文转换的问题。提供图片,动作和情景的环境,训练孩子,尽量把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翻译中文所需的时间挤出去。也就是说,不给孩子翻译的时间,直接训练孩子把英语和图片,动作和情景等联系起来。

帮助孩子调整为并不断练习强化为:

英语<---->实物具象

学龄前的小孩子怎样避免上面情况出现呢?

首先,早接触英语,让孩子在学龄前或上小学期间接触英语。在中文还没有强势发展到各个主题,各个生活领域,各种知识结构的时候,接触英语。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中文的干扰。很多成年人学英语都有切身的体会,虽然知道很多词汇,可以阅读一些英语文章,但始终不能达到英语的流利使用者的程度。要想全面的把英语学好学精,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会是越来越小。

尤其是语音方面,年龄越大,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几乎成为不可能。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如果在最初进入的时候,全部是英语接触,最终还是可以到达这个专门领域的英语思维的。比如,从来没接触过网球的成年人,找个老美教练教打网球,肯定能形成网球方面的英语思维。

其次需要正确的输入方式。什么是正确的输入方式?就是建立英语语言和生活本质物体之间的关联,而不是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的关联。尽管从表面上看,从容易操作和快速出效果上,英语和汉语建立联系很有效。比如,孩子听英语故事听不明白,爸爸妈妈赶紧给翻译,单词不认识,赶紧加上中文注释,孩子明白了,是“有效输入”了。

其实从长远效果看,这种英语对应汉语的模式,最终导致的就是看或听到英语时等父母的汉语翻译,看到英语想着翻字典,看到英语想中文是什么意思(往往体现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单词的中文意思全明白,就是读不懂这篇文章在说什么。或听到的单词都知道,就是没听懂)。

这种英语通过中文的输入方式,导致在输出的时候,想说什么,想写什么,必定是先出现中文,然后翻译成英语。这样出来的英语只能是中式英语。这样的学习,英语语言是完全建立在中文之上的,完全的依赖于中文。

正确的英语输入,不管什么时期,都要建立英语语言和生活本质物体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尽量撇开中文,建立

英语语言(声音和文字)<------>实物的图片,动作,感觉,场景等之间的关联

不管是哪一种输入,听也好,读也好,都是要首先建立这种关联。只有当这种关联建立起来之后,孩子听到什么,比如听到apple这个声音,脑子里首先出现的是苹果的实物图片,而不是中文意思“苹果”或中文文字。

在图片反应出现后,接下来会因为孩子之前已经建立了中文语言和实物的图片,动作,感觉等之间的关联,随着图片反应出现,可能会(或不会)自动出现中文。关键是当孩子想输出的时候,首先是有感觉(画面等)想表达,比如孩子想吃苹果,脑子里出现一个苹果的实物,还会连带一系列的联想,苹果的香味和酸甜的口味等。那么这种关联就能让孩子直接用英语表达,做到脱口而出。

英语输入的质和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能输出什么,是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的地道的英语,还是中式英语,就要看每天给孩子输入的是地道的英语,还是中式英语了。所以少看或不看本土出的那些英语教学片和教材,以原汁原味的原版资源为主,才能保证孩子输出的质量。量的输入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包括前期的听,和后来的阅读。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孩子在中文环境下,已经建立了很好的

中文语言<------->实物的图像,动作,感觉,场景等之间的关联

孩子学英语,再建立起

英语语言<-------->实物的图像,动作,感觉,场景等之间的关联

之后,就成为:

中文语言<--->实物的图像,动作,感觉,场景等之间的关联<---->英语语言

当这种关系建立好之后,中文是地道的中文,英语也是地道的英语。中英文之间可以做非常地道的互译。即,不是语言之间的互译,不是中文和英文文字字面上的互译,而是一种语言进入大脑之后,进过大脑的理解分析,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符合语言习惯的精确的含义。一些欧洲国家的双语或是多语教育就是采用这样的模式,一种语言的学习并不依赖另外一种语言,而是各自有相互独立的语言环境,各自建立与大脑语言中枢的语言通道。从而形成真正的双语或多语能力。

具体的做法如下

既然学习者都是孩子, 操作的时候, 就要挑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用游戏 来进行。比如, 孩子在学校已经学了不少单词和句子, 但单词都是和中文关联起来的, 一说英文就想中文。老师上课默写的时候, 是说中文让孩子写英文。习惯已经有了, 家长可以做的, 不是把这种中英文的联系强力割裂掉,不许或不想是不可能的。 而是强化英语部分和实物的关联, 通过游戏训练, 内化这种关联。

(一)听的输入, 建立全方位英语环境的方法,。

其中包括:

1, 和孩子说英语, 一定不要脱离具体的环境, 在特定的环境中, 演示着说给孩子听。 比如, 说如何刷牙, 拿着牙刷说toothbrush, 拿着牙膏说toothpaste, 一边演示如何刷, 一边用英语解释。做手工也是一样, 拿什么说什么, 做什么说什么。 最忌讳, 找本书, 或教学片什么的, 不说也不解释, 让孩子跟读背诵。

2, 看动画,动画有语言, 有图画, 有场景, 是这个阶段很好的输入资源。 但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孩子, 家长需要做一些工作, 比如, 挑选适合的动画, 给孩子先描述一些动画的内容, 看后做一些相关的解释和讨论等。 对于为刚接触英语的孩子挑选动画, 如果孩子觉得一个动画太难, 很多听不懂, 就要先找一个简单的, 先找一个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动画。

这样, 孩子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动画内容, 同时动画里的对话也能用到生活中。 只要在生活中运用, 就能最大限度的掌握。

3, 读绘本, 绘本有精美的图片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父母读, 或是听绘本音频的时候, 在孩子还没有明白故事内容的时候, 一定要手指绘本画面上对应的图片来帮助孩子理解。 而不是指着英文字或是句子让孩子注意单词。 对故事的全面理解比记住几个单词要重要的多。

4, 英语的听说游戏, 这些活动游戏都是要求孩子一边听或说一边做的游戏。 也就是让孩子把听到的声音和动作联系起来。

上面的几点, 都是以建立这种关联为目的的活动。听说游戏除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种关联, 还可以通过游戏反复不断的重复, 不断的练习, 加深孩子的记忆, 打通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通路。 让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习惯成自然。

(二)读的输入, 帮助孩子建立这种关联。

1, 找适合孩子阅读程度的书籍, 在读书的时候, 利用书中的插图, 帮孩子理解故事。 同时, 不要太在意一些书中的生词, 只要不影响对故事大意的理解, 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阅读, 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 在读的过程中能把故事场景和情节在大脑中生成图画或是电影。 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就故事情节来猜。 如果故事里的生词多到影响理解, 换简单一级的故事来读。孩子的阅读需要先通过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一步一步慢慢上升到读一些难度和长度都极具挑战性的书籍和文章。

千万不要看到别的孩子读什么书了, 就着急上火自己的孩子, 不管孩子有没有达到那个级别也跑去跟风, 让孩子硬读。 这样会让孩子很受挫。 不管是看, 是听, 是读, 只要孩子觉得难, 请降一个等级。 降等级不是慢, 也不是退步, 更不是落后, 是收回拳头更好的出击。 让孩子多读故事的好处, 是让孩子在头脑中想象出故事, 人物和场景的画面。

2, 文中的生词尽量先猜。 如果父母好心, 将单词都查出来的话, 能给图片的给图片, 有英文的解释和例句的一定要带上。 让孩子先感受这个生词。 名词给图片, 动词做动作, 形容词最好找出配对的反义词。 不好理解的, 比如 like ...有多种词义。

在文中的, 给出例句, 尽量帮孩子感受理解这个词。 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内化英语。 孩子在下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 头脑里就会有相应的感觉或是图片画面等。 当孩子想表达一种感受, 一种场景的时候, 脑子里搜索出来的就是地道的英语了。#育儿爆文赛#

具体方法和原版资料请私信


学好英语,就要具有英语思维

学好英语和跳好舞蹈、弹好钢琴、打好球是一样的!

英语学习:儿童英语口语发展的几个阶段

英语学习:英语语言习得的具体方法

英语学习:全方位打造英语语言环境,堪比出国!

英语学习:如何让孩子像读中文一样享受英文阅读的乐趣

英语学习:积累英语词汇各个阶段的具体做法

英语学习:帮你确立孩子英语学习各阶段的目标

英语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扩大英语词汇量

勇敢对孩子说:没坚持下来,不是你的错


凯迪克图书 好饿的毛毛虫点读笔英语启蒙早教学习故事机 幼儿童益智玩具 ¥33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英语   汉语   生词   英文   中文   实物   地道   单词   场景   思维   动作   语言   孩子   动画   故事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