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吗?

我看了看自己,自己都是个普通人,凭什么孩子不能成为普通人?

1

前段时间,南京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写了篇佛系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通篇能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平常心。

家长的心态投射在孩子身上,也是平和而安静的,这篇作文人民日报都称赞不已。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作文中写道:

“长大想成为木匠,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

“人家还没绽放才华呢,就被选为没用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因为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

“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

据我所知,这个小女孩之所以拥有如此平和的心态都是源自父母的平常心。

作文中有提到,当自己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爸爸就会安慰她,不必杞人忧天,自己想通了就好。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在充满焦虑的家庭教育中,这种态度实属难得。

女孩说自己长大后想当木匠,如果是你,听到孩子长大后想做个平庸的人,你会怎么办?

2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孩子非常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

这个问题在知乎热榜第四,有681万的热度。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足以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多高。

他们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不要再过自己的生活;更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与别人的谈资。

我看过这样一个段子,说这世上有几种笨鸟,一种是先飞;一种是不飞;还有一种是下个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希望这个蛋将来能成为翱翔的鹰。

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三种人,自己实现不了的,让孩子来实现。

所以,很多父母怕孩子普通,怕孩子过得不如自己,更怕孩子被别人比下去。

有没有发现,这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想做什么样的人。

如果孩子想当木匠,那就让他当好了;如果孩子想当厨师,那就鼓励他;如果孩子想当科学家,那你就庆幸吧。

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他的诉求,木匠不丢人,厨师饿不死,科学家更好。

每一个人都会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即使是一个环卫工人。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3

我依然记得那个新闻,#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

新闻中的妈妈是杭州一所重点小学的妈妈,她说:“她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是满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整段中都可见这位妈妈的焦虑。然而这只是中国家长的一个小缩影。

据统计,中国父母有一半以上都患有焦虑,喜欢跟别人的孩子攀比,生怕孩子平庸、落后于人。

电视剧《小欢喜》中有一段对白:

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怕一种叫做平凡的东西”

“怕自己平凡,更怕孩子和自己一样平凡。”

平凡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殊不知,平凡才是生活的真相,世界上80%的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世界上大多数的感动都是来自平凡,而不是伟大。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4

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将平凡。

BBC有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他们采访了7岁的孩子,每隔7年,又会采访他们一次。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他们中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家庭贫困,从小他们都有华丽的梦想,或当明星,或当钢琴师,抑或是棒球运动员。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等他们14岁的时候,有的人梦想有改变,有的人还在继续坚持。

再后来,他们大学毕业了,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们一巴掌,理想中的美好仅仅是理想而已,经不起现实的推敲。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借用他们中一人的话:有些事是没有定数的

即使小时候看起来家庭鲜亮的孩子,不一定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成功率就是那么低。

有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只有前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读985的只有0.79%,能读211的只有2.41%,想读清华北大,你必须进入全国的前0.03%。

即使是上了好的大学,定数还是会有。

所以,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地看到孩子出息的一面,更要完整地看待孩子的一生。

因此,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最应该是父母做的事,既是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孩子。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5

人的一切不快乐的根源大多是来自比较,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不自觉地比较。

比孩子的成绩,比孩子的技能,比孩子的收入;但比较永远没有尽头,意味着不快乐也永远存在。

父母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给孩子快乐,孩子才有可能超长发挥。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曾对506位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父母如果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课外荣誉,会伤害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生活满意度。

我们老是感叹孩子的普通、平庸,却有没有想过,往往是自己的焦虑感染了孩子,压制着他的潜能,不敢给你看见。

我们也常常因为自己的心急,看不见孩子的努力,和他独特的可贵之处。

不是拿高分,考上名校,少年出名就是优秀,而是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再加上有好的素养,好的心态,照样活得精彩。

不是每个人的精彩都必须被人看见,不被人看见的精彩不一定就是平凡。

请允许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一小女孩梦想成为木匠被点赞。

6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从孩子生下来,我们就希望孩子能做个耀眼的明星,发光发热,引得旁人羡慕。

这种心态逐渐变味后,我们殚精竭虑,生怕孩子落后,为他们安排好一切。

但我们又不可能安排好孩子的一切

电视剧《小欢喜》中,童文洁说过一句话:

该孩子走的弯路一条都少不了。

今天你帮他避免了这条弯路,今后又会出现别的弯路。

最亮丽的星星固然耀眼,但微弱的星星也有光亮。

与其忧心孩子不能成为人人称赞的英雄,不如让他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

#育儿爆文赛# 关注@家教大家说 教育孩子不用愁#畅谈家庭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木匠   普通人   梦想   孩子   定数   平常心   弯路   平庸   焦虑   小女孩   心态   平凡   家长   父母   理想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