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嗨朋友,今天是我第75次和你聊天~

昨晚我听了一场考霸的直播课,可惜听了半个多小时后,铄铄醒了哭闹,我没给听完,这也是我昨天没分享的原因,昨天的文章也是写了一半,被小鬼的哭闹打断了,不过我刚刚补完啦,一会儿同时分享。

虽然昨天的关于 考试直播我没听完,但我听到了一个点,有话聊。我今天先和你聊,后续我回去找找录播,有新的思考的话,再补充。

昨天聊考试的两个考霸,都是北大的学生——船长和先生。他们俩提到了一个点,关于非统一化的考试,答案应该怎么答?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你是否清楚出题人的意图。

以前在学生时代我不会去思考出题人的意图,所以我并不会是一个会考试的人。而我在做老师的这几年里,也对此有了些领悟。

比如说,当学生看到一道题:请你说说选文中的xxx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可能就去答这个人怎么怎么、如何如何。而我条件反射想的是:这道题在考人物形象分析,那么这篇文章里作者是想要突出这个人的什么?文段里的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中哪些是作者想要突出的、哪些是顺带表现的?那么我的答案要先写哪些?

这是我对于统一化考试下关于出题人意图的思考,如果我们在答题前先思考出题人的意图,那么答案就会更不易被阅卷人挑刺儿。

非统一化的考试里更是这样。

毕业后我们才知道的一个事实:一世我都要考试。我相信大多数人能和我有这样的一个共识。

高考之后的考试,好像更多的是非统一化了,就像大学里的一些考试,好像老师对你的主观印象会比你写在试卷上的客观答案更重要。

求职更是一样。

在进行一场面试的时候,你所展现的“答案”是否“正确”好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的“答案”是否是面试官想要的。

就像以前,我参加过一场考试,当时招8个人,有一千多个人报名,最开始我是毫无信心的,都想干脆别去了。

当我过了第一场笔试要参加第二次笔试之后,我有点烦躁,还是因为没信心,我心里想着等那么久如果最后还是没成功,那不是浪费时间?

当我过了第二场面试要参加第一场面试之后,我有点重视了。

后来,我过了第一场面试要参加第二场面试,只剩二十几个人了,我飘了,我觉得我能行。

第二场面试,我在讲台上激情四射,讲课出来后,我觉得自己表现得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配合度非常高,甚至有乖乖在我走的时候主动和我说再见,我感觉自己稳得很。

没想到,我失败了。

第一反应当然是“什么!我没过?”

我后来复盘,未必是比我优秀的人太多。

第一场面试的时候,那些年纪看起来不那么大的老师,对我的评价很好。而我回想了第二场面试的场景,坐在最后一排的考官,有几个有点油腻的“大叔”,而当中,有个年纪比较大的人,最开始我看她的衣着,以为个打扫的阿姨,她听完了整场课,我却后知后觉。后来我细想,那应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教师。

那问题是什么呢?

当考官更多的是一些年级较长的老教师,我那种上课风格就过于活跃了,如果那时我明白“迎合”考官的口味比展现自己更重要的话,我应该调整自己的风格,这种情况下,稳重会更重要。毕竟要不要我,不是孩子们说了算。

这就是我没搞懂“出题人”意图而失利的例子。所以弄懂出题人的意图,在考试中很重要。

希望今天的思考能给你带去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选文   考试   考官   笔试   意图   年纪   信心   昨天   风格   答案   老师   教师   作者   更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