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有多少孩子在为父母的跑偏买单

原创 知秋

几天前,工作室来了一对夫妻,无助而麻木的表情写着疲惫和无力。孩子近二十一岁了,自十五岁休学以来,沉迷游戏,动不动情绪爆发就会打人砸物。从那一刻起,父母就奔走在拯救儿子这条路上已长达六年,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

最初,父母认为是孩子“生病”了,带孩子去知名的精神科看病,被诊断为“双相”、“抑郁”、“狂躁”等各种病症,于是开始吃药、电疗,长达两年的治疗。

两年后,孩子的确没有了情绪波动,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醒,很安静但也了无生机,孩子暂时的消停让父母有了些许心安,但也开始怀疑这样似乎解决不了孩子不上学的问题。

于是父母又打听到一个”神仙儿“,掐指一算,说家庭的祖坟方位不对,于是父母赶快回老家迁移祖坟,可孩子仍不见好转,浑浑噩噩中又是一年。

到了第三年,父母又打听到一个“听说不错”的机构,这个机构主要深挖原生家庭的问题,父母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下劲。据这对夫妻说,那段时间他们家开始追根问祖,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都刨了个遍,终于把孩子的问题归因于原生家庭身上。

父母无比的自责和愧疚,带着补偿心每天在孩子面前“认罪”,父母的思想跑偏也让孩子的思想认知急转直下,从过去的“我是病人”转向“你们害的”的思想模式。

从此,儿子过上了对父母吆五喝六的“黄世仁”生活,对父母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在煎熬中又一年过去了,孩子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父母却只能忍气吞声,无奈无助又无力。

这时父母又结识了另一个教育机构,理念是要对孩子狠抓原则,不能再无底限地溺爱孩子。父母像得到“尚方宝剑”一样,开始回家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先是与儿子约法三章,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吃饭,做不到就严惩不贷,孩子自然不接招,于是双方亮剑,大打出手,父母也是宝刀不老,为此还专门练了几招几式,基本是势均力敌,结果毁掉了家里的门窗和家具,面目全非,孩子和父母也双双挂彩。

几个回合之后,父母略胜一筹,扭转局面的父母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孩子在家的位置也从“小皇帝”降级到“普通百姓”,双方基本人格、人权平等相待。至此已经第五个年头了,孩子偏安一隅,依然在家过着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生活,只是偶尔干些家务,父母已经觉得儿子进步很大了。

到了第六个年头,孩子已基本错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父母茫然无措,于是又经朋友介绍,兜兜转转来到尚善教育,终于认识到过去跑偏得离谱,真的是悔不当初。

无数次听到父母们诉说着过往的曲折学习路,我总会有一种错觉,似乎父母在走向拯救孩子的路上跑偏已经成了常态。因为这样的悲剧多到令人惊讶。

对于父母来说,或许只是走了几年弯路,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却是整个青春!

何况还有无数个这样的家庭仍在重蹈覆辙,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不仅感叹,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是孩子的不幸,更是父母的心疡。

那么,回头反思,是什么让父母在学习路上越跑越偏?

知秋∣有多少孩子在为父母的跑偏买单

1寻求外因,忽略内因,舍本逐末

进入青春期,曾经乖巧懂事的孩子一夜之间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情绪不稳,沉默寡言、心情烦躁。而此时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成长了,需要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需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而不简单是一句“孩子到了叛逆期了,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的外归因。

父母带着这种不觉知,已经在跑偏的路上越走越远,为孩子的最终崩溃埋下了隐患。

当孩子终于不堪重负出现休学、自残、抑郁等各种症状时,父母慌了,乱了分寸,第一时间认为孩子“病了”、“出问题了”,条件反射的父母首先想到的要么是网瘾学校,要么是精神病医院,不自觉得父母把孩子推进了第一个“火坑”。孩子无论是精神上、心灵上还是身体上都会受到一定的摧残和伤害。

十五岁的小W几年前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被老师批评,自己也无法接受,于是开始弃学,晨昏颠倒地在家打游戏,父母刚开始对他严加管控,孩子却越发沉迷,与父母视若仇敌。儿子被逼得紧时就选择不吃不喝几天几夜,最后父母害怕了,把儿子连哄带骗送到精神病院,孩子几次出逃都没有成功。被迫住院两个月后,儿子对父母把他当精神病对待这件事耿耿于怀,从此儿子对父母怀恨在心,也变得更加颓废和自暴自弃。

儿子两年时间足不出户,把自己关进不足十平方的房间,谁都不见。父母每次把饭送在门口,离开后儿子才出来端饭,曾有一次长达半年父母和儿子共处一室却见不到儿子,父母无比的痛心,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小W真的病了吗?没有!他只是在遇到挫败后无法释怀,父母从来没有关注过儿子的内心,只关注他的成绩是否考到前几名。他一个人无法消化和转换郁结的情绪时,就会选择在游戏的世界里寻求释放和解脱,假如当初父母能稍微懂一点孩子,给些理解和关怀,小W会很快走出阴霾。遗憾的是,父母毫无觉察,孩子自然成了父母“无知者无畏”的买单人。

父母的这种外归因,即凡事都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的旧思维模式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父母说的最多的是“孩子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我的孩子就知道玩手机”;“我的孩子不懂感恩”;“我的孩子脾气特别差”……。父母很少在孩子出了状况时,首先检测和内观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是否出了偏差,其次审视一下家庭气氛、夫妻关系是否正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外在表现是父母内在教育的显现,父母一味地向外求,必然是南辕北辙,把孩子带偏事小,严重的是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创伤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愈合。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不断更新教育方式的过程,唯有成长型父母才能助长成长型孩子。父母的不觉醒必将成为孩子成长路的绊脚石,甚至是“拦路虎”。

知秋∣有多少孩子在为父母的跑偏买单


2救子心切,急要结果,有病乱投医

孩子不上学了,对一个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很多父母无法接受现实。那个曾经是学霸的孩子成了在家混吃等死的寄生虫;那个全家未来的希望成了全家人的绝望,父母有多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就有多急切要想改变孩子和拯救孩子。于是家长饥不择食,有病乱投医,成了普遍现象,什么求神拜佛看风水,什么吃药看病找机构,能试的都试,只要听说谁家孩子有效果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尝试。

因为“爱”孩子,父母即便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毫不犹豫;只要孩子能好,要命也给一条的壮举,真的令人感动。

可是,正是因为太想要结果的心理,让父母迷失了自我,带着孩子如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最后是遍体鳞伤。父母本具智慧和判断力,由于焦虑和恐惧,便会失去理智,忘了基本常识和规律。

事实上,孩子一旦不上学、抑郁、封闭自己时,是TA生命能量不足以支撑其挑战困难的自我防御,TA需要休养和正爱滋养,才能使这颗心灵枯竭的小苗重新燃起希望。

这需要一个过程,是孩子在等待父母改变的契机,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成长成正比。

知秋∣有多少孩子在为父母的跑偏买单


3盲目听信,生搬硬套,反而更痛苦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就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孩子更是千差万别,即使某家机构的理念适合某个家庭,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如果盲目的偏听偏信,生搬硬套,最后深受其害的还是孩子和自己。

记得多年前,我也在一个教育机构里学习,其中的一个关于夫妻相处的理念, 说是女人要把老公当神敬,当皇帝一样伺候,现场老师绘声绘色地举着例子,列举家庭中一个女人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的公式,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做着笔记,于是乎回家开始每天在群里晒着“幸福”,分享自己是如何拜“神”的。

其中一个要好的同学,也东施效颦般在家听话照做,可是她越努力,她老公越讨厌。记得有一天她又再给老公跪下来洗脚时,老公一脚把她踹到地上,理由是洗脚水太烫……这位朋友向我们哭诉着,竟然还有其他女学员还认为是她做得不够好。

当时的我怒不可遏,拍桌而起,诤言道:一个没有尊严的女人,何来别人的尊重?女人需要厚德载物的包容胸怀,需要上善若水般的以柔克刚。但女人不是奴婢,不是以失去自尊、自爱和底限去隐忍和妥协,这样只能换来对方的轻视和反感!

学习决不是生搬硬套,这位女同学之所以有今天的结局,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她需要的不是把老公当“神”敬,而是要活出自己,绽放自己,有尊严地活着。

有时候错不在理念,而是错在盲目的跟风式学习,广谱药式乱吃乱用,不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最终会变成四不像,不仅找不到幸福,反而越来越痛苦。

知秋∣有多少孩子在为父母的跑偏买单


4不懂辩证,不去验证,越努力越离谱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读书要带着思考、带着疑问去读书,要结合时代背景,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

家庭教育也一样,凡直接挪用的教育都是极端错误的。不假思索照单全收,必然导致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育理念,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但并不等于都适合你,理念是需要用实践检验的。例如有的提倡悦纳孩子、静待花开;有的提倡原则第一,及时扶正。如果在该给孩子鼓励肯定时,却是指责批评;在该对孩子进行修正时却是迁就忍让,这些都不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而是不懂得灵活转换和把握尺度,教育面对不同孩子、不同场景、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皆有不同方式和方法。

路子不对、努力白费,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理念需要父母带着冷静的头脑,带着辩证的思想去探索和甄别。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意思,教育理念有千万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大道至简,但“术”上千差万别,如何把握度,这才是教育的智慧。

孩子的教育“正爱”是根本,没有底限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是放任,家如温水,孩子如温水里的青蛙。而一味强调严格管控、规则重要的“爱”孩子,是高压、是强权,家如精神牢狱,孩子如牢狱里的犯人。最终肯定会培养出“有问题”的孩子。

尚善教育推行独一无二的“一对一” 私人定制式教育,正是基于“教无定法,重在得法”,结合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给出不同方案。

父母唯有通过不断学习,并且一定要带着辩证的思想去印证,去践行。

孩子外在呈现的“不上学”后的打游戏、不出门等现象似乎类似,但真正的原因和背后的父母教养方式却千差万别,唯有深入了解家庭系统的固有模式,找到每个人身上的根源,才能釜底抽薪,才能对症下药。

真正的教育理念是会触及到你的灵魂产生碰撞,警醒着你的思想产生共鸣。

与其说父母在拯救孩子,不如说父母是在拯救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的领航人,是孩子的靠山,是孩子走出迷茫人生路上的一盏名灯。而父母思想上的跑偏,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人生路。

孩子要的不多,然而父母却给不到,他们只好用痛苦的方式来唤醒父母,但父母如果不能定位好方向就盲目努力,最终只能牺牲孩子的人生来为父母的跑偏买单。

知秋∣有多少孩子在为父母的跑偏买单


本文是作者结合更多现实案例由感而发,仅代表本人观点,请大家同样带着辩证的思想看问题,吸收对您有帮助的,忽略让人产生误解的,只希望无数个家庭曾经走过的弯路,您不再经历。

文:知秋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父母   孩子   生搬硬套   千差万别   买单   盲目   情绪   理念   儿子   路上   老公   心灵   努力   思想   方式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