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两周前,我看到报道,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李总理的话,随着各种媒体报道之后,地摊经济越来越热了,突然听到很多朋友在讨论,要不要去摆个地摊了?

我的建议是: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

说到地摊,我总会想起结婚前向那时的女友,现在的老婆说的一段话:“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就是去摆地摊也要养活你!” 所以,每次看到摆地摊的时候,心里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庆幸自己还混的不错,还没沦落到要去摆地摊。

地摊是一种很简易的商业形式,要去摆地摊非常容易上手,准备一些小商品,找个热闹的地点,就可以开始做生意了。有才艺的人,甚至可以不去准备小商品,卖唱、卖画、或者说相声,也是一种摆地摊的方式。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为什么说摆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呢?

当做得不开心的时候,我可以傲娇的和老板说,不干了,因为我知道大不了去摆地摊,养活自己总是没问题的。

当遇上突然失业了,哥们会“练摊”,哥们不怕,拎起一个红白条纹的蛇皮袋,装上一袋批发来的小商品,摆摊卖货,哥们照样挣钱养家。

。。。。。。

正是因为有摆地摊,这个最简易的谋生办法。

老板在给员工算工资时才会考虑周详一点,至少不能比摆地摊的收入低了;

打工的也有和老板叫板的底气了;

人在最落魄的时候,也有一条路可以走。

所以说,摆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

说两个关于摆地摊的真实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老城厢。

那是知识青年返城的高峰期,我住的弄堂里有一家,一下子回来了3个孩子,加上原来在上海的那个孩子,全家父母连四个孩子,六口人,就父亲一个人工作挣钱,生活陷入了困境。

当时上海也在鼓励居民做个体户自谋出路。1981年首演的滑稽戏《路灯下的宝贝》就是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蒋大毛、蒋二毛兄弟等待业青年,常苦闷地在路灯下访惶,被人讥讽为“宝贝”。经街道干部帮助,拟开设修车站,自谋生计。因恐技术不精,把从父亲蒋阿佳处骗借来两用车进行拆装训练,不料拆散后无法装拢。蒋父原为“小业主”,对儿子搞个体经营心有余悸,遂将大毛关押在家,使其恋爱亦遭波折。后得区长吴川暗中文持,他们终于真正成了有利于社会的宝贝。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滑稽戏《路灯下的宝贝》剧照

一时不能给孩子们找到工作,这家人就决定摆小吃摊。当年摆摊的条件之简陋,现在想起来也令人唏嘘。

弄堂的出口有一个菜场,人流量很多。他们拿了一张折叠桌,4把凳子,占了一个位置。当年没有摊位的概念,有空地就占,主要凭武力,孩子多的优势,这时体现出来了。用一张白纸,写了菜单,就是馄饨和面条。馄饨是一种馅的,面条可以加3-4中浇头,如此而已。

留两个孩子看摊,老妈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在家里的厨房,支起炉灶做好准备工作。

有客人点单了,一个孩子写好菜单,赶紧跑回家,告诉老妈下馄饨还是下面条,熟了,再端出去,送到菜场。来回距离大概三-四百米。

四个孩子轮流的跑,居然也把生意做起来了。攒下了钱,租了个门面,继续做。这个生意赚的钱,让四个孩子都结婚了,各自有了自己的门面和生意。

期间,他们打过无数次的架。和菜场的人打,当时是马路菜场,整条街都算菜场的范围,你占了地盘就是影响菜场的生意。好在菜场是国营的,儿子打架,父母去说好话,总算保住了这小小的摊位。

和其他摊贩打,生意好了,更多的人来摆摊了,抢地盘,抢客户时常发生。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四兄弟总是胜利者。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头条提供的图片,有点形似,当年哪来那么多的轿车


说到摆摊打架,插播另外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菜场看到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在摆摊,那男孩斯斯文文,戴着一副眼镜。有人过来挑衅,母亲上前去争吵,儿子怕母亲被欺负,就站到了母亲的身前。

这时母亲的一个的动作,让终生难忘。

她居然摘下了儿子的眼镜,准备好儿子和对方打架了。

。。。。。。

不像描述打架的细节,这是80年代常见的。

至今心疼那个母亲,多少次的纷争,才让她养成了这样的反应,把自己的儿子推去和人打架,而不是劝阻。

摆摊不易,谋生不易!


第二个,发生在2004年的香港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那一年在香港出差,下班后,有一位香港同事陪我去吃晚饭。知道我喜欢街坊美食,就在他家楼下的茶餐厅里吃饭。进餐厅之前,他在一个摊贩那里买了一包烟。和那个摊贩挺熟的样子,还聊了几句。

在餐厅坐下后,同事告诉我,那个卖烟的小贩是他邻居,曾经是某公司的白领,后来做生意破产,就摆个烟摊谋生。他卖的烟,每包比便利店的贵2块钱(港币),但同事每天进出都会买一包,一天不落,照顾街坊生意。

香港同事告诉我,这是他对邻居的敬意,希望他将来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也算做好事,如果自己有一天沦落到摆地摊,邻居也能照顾他的生意。


买比便利店贵2块钱的烟,既照顾了邻居生意,又顾及了他的尊严。


职场人,不要轻易去尝试摆地摊


经历了上海城市的大建设之后,我也搬离老城厢。后来,那四兄弟再相遇,谈起那段摆摊的经历,唏嘘不已。他们绝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去摆摊了。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地摊,是挣钱效率最低的一种营商方式。

千万不要去相信那些说摆摊能挣几千几万元的故事,那都是骗人的。

与门店相比,地摊的竞争力差太多了。地摊总是给人档次不高的感觉,只能卖最便宜的货;又由于地摊的流动性,没法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缺少回头客,生意很难持续稳定和做大的。

我接触过上百个老板,都是从摆摊开始的,摆地摊时都在拼命的存钱,就是为了要一个门面,好把生意做稳了,做大了。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就说大家都知道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经历从摆摊到门面房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成功商人,从零开始的,才会在初入商场时选择摆摊。摆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职场人想去创业了,选择做买卖吧,那建议从门面房开始做吧。要知道,在职场打工赚的钱比摆摊要多很多,攒到够租一个门面房的资金,打工比摆摊来的更快

摆摊,不一定要去街头的

网络那么发达了,很多生意可以在网上做的。

卖货

各个电商平台整合的流量,比任何一个摆摊都要多;

才艺

卖唱、乐器、舞蹈,网络直播或小视频,比直接站在街头要方便吧。场地,配乐,背景都会比现场好吧。

知识

网络上更可以卖知识,这是摆地摊难以达成的吧。


地摊——是职场人的底线和最后的尊严,但请不要轻易尝试


职场人,你们的优势不在体力,不要去街道上,和人争夺那摆摊的地盘和顾客。

现在打架这种暴力行为应该发生很少了,但是支摊,收摊,准备货物,招揽顾客,还是个体力活。

想给摆摊热,浇一点冷水,清醒一下,继续自己工作。


谢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我会持续写作职场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大毛   地摊   底线   尊严   滑稽戏   摊贩   菜场   摆地摊   馄饨   香港   摊位   儿子   生意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