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国家,那「做自己」就像一个国家在守护自己的疆土,自己决定国家范围内的一切事务,做自己的主人

「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一旦有人非法入侵,想对你指手画脚,即刻驱逐出境。治理国家,绝非易事,那做自己又谈何容易?

做自己,就是像一个国家那样,首先明确自己的领土,再强大自己的政府划好边界,并坚定地守卫家园

换句话说,就是首先找到「真实的自己」,让它变强大,然后建立边界感,进而坚定地保护好这个「自己」。

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到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自己是什么?

我是个博主、妈妈、妻子、女儿……我喜欢摄影、写作、旅行……我内向、敏感、善于思考……

这些信息一起构成了「我」的样子,但它们只是关于「自己」的标签,可以随时贴、随时改。

如果撕掉了标签,「自己」又是什么?这个「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现在的职业、身份和爱好,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性格/行为方式?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很多人羡慕我裸辞,也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更多的人发出的感叹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觉得很迷茫。

是啊,因为他们跟自己的内心,距离太遥远,遥远到根本听不见「内心的声音」,看不到「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山本耀司说过一句话,我回味了很久: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我们要把自己抛出去,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什么是「自己」。

这个「自己」,远比我们能看见的更巨大、更深层、更复杂,那是另一个「藏在冰山下的」世界。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我常说向内探索、自我探索,探索的就是这个部分。没错,它的名字,叫「潜意识」

平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那个「冰山下的自己」却有一根金手指,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背后指挥着你生活里的每一个选择,小到「买哪根葱」,大到「我要不要离婚」。

你无意识地讨好,无意识地愧疚,无意识地自责,无意识地责备他人,无意识地开启说教模式,无意识地害怕,无意识地评判……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你的每一个反应,都被它拿捏得死死的,你以为你在做选择、做自己,可实际上,你不过是它的傀儡。

而更可怕的,这些都是你无意识的动作,就像饿了就想吃饭一样,你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很多人长大后,就变成了自己的父母,不断重复着原生家庭的模式,其实就是受控于冰山下的自己。

所以,没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以前,你想「做自己」,那你做的到底是哪个自己?是冰山上的自己,还是冰山下的自己?而冰山之下,你又看到了第几层的自己?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如无意外,你会在「另一个自己的」模式里,生活一辈子。在一个地方跌倒了,可能会继续在那跌倒,不断跌倒,跌一辈子。

有些人很幸运,另一个自己很不错,与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很好,过得很幸福。

但大部分人,则没那么幸运,冰山之下,千疮百孔,暗礁涌动,生活过得一团糟,什么关系都处理不好。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但在这些倒霉孩子之中,又有一小撮人,是极其幸运的,就如山本耀司所说,这些人「把自己抛出去,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于是了解了什么是自己」,或许,就是在他们某次深层关系爆发剧烈冲突的时候,另一个自己出来了。

于是,他们奋力一抓,揪出了「另一个自己」,看清了它的模样,读懂了它的形成原理,并破译改写了它

这个奋力一抓,并揪出来的动作,就叫做「觉察」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我心理咨询已经快一年半了,咨询师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起初我很纳闷,说出我的感受又怎样?我的感受很重要吗?可以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吗?说那么多虚的干嘛?(老王上身)

但就在我被问了一年多、上千次以后,我突然有了答案。其实,每次我思考并回答咨询师时,就是在觉察,在努力地看见「另一个自己」。

而「觉察」,是通往「真实自己」的唯一途径,你没看错,没有别的路了。

「觉察」我们每一个行为模式/情绪背后的感受、想法和需求,一次次重复,一步步深入。这旅程或长或短,但只要你肯坚持,肯去习得这个技能,终有一天,你会看到另一个自己。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还是不懂「觉察」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

那别急,懂不懂理论,这不重要

这么高深的学问,我花了一年多理论+实践才逐渐懂了点,你怎么可能仅通过这一篇文章,就搞清楚?

不过亲亲,大包这边也不建议您走弯路噢,因为这边有一个非常专业、高效、好用、本人自用的工具,可以直接帮到你练习觉察:

「暂停实验室」推出的「情绪减压21天计划」,改名了,但还是我参加过3期的正念练习和情绪日记书写。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对的,我本人是老用户了,已经坚持三期(除了第二期不小心在最后一天睡着,错过打卡,都是全勤,真了不起)。每碰到有人被情绪问题困扰,迷茫困惑啥的,我就一顿安利,结果发现,其实不用我说,已经有很多人一直在用。

#适合人群

- It's sutiable to the crowd like... -

# 有强烈的自我成长需求、想获得内心平静、想开始做自己的人群。

# 处于职场、亲子教育、产后抑郁、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各种压力风暴中的女性群体。

# 处于备考、跳槽、换城市、回归职场、退休等高挑战/变动期的群体。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 刚经历分手/离婚/失业/亲人去世等艰难时刻的人群。

# 已出现焦虑、抑郁困扰、情绪失控易怒的人群。

# 有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浅)的人群。

# 有严重拖延症、对人群回避、对任何事情丧失兴趣的人群。

#专业用心得让人感动

- professional and diligent -

暂停实验室由「全科班的心理学硕博团队」创办的,专业度毋庸置疑,连李松蔚老师都推荐的心理健康产品,你品品。

整个计划的流程设计、理论嵌入方式、互动答疑模式、实操界面,可以说「费尽心思」

而且上一次推荐他们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已经够好了,结果,这一期更好,一直在改进,鼓掌!

#打卡并不难

- It's not difficult -

我们毕生都在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大多数人依然沉迷在「以购买奢侈品拉高身价」的迷思中。

有没有想过,人这一辈子,总要下一次决心、给自我一个机会,去开启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深度内在探索,去开始一次改变,去看看另一个世界的自己。

也许最好,就在此刻。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个人觉得相比起它的重大意义,价格不贵,仅一次心理咨询的费用,且并不难坚持。

开营前,你需要做一份心理状态评估,测试一下心理状况。之后的20天,每天10分钟正念+10分钟情绪日记书写。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 10分钟正念

最开始,你或许不知道正念是什么,但没关系,理论不重要,跟着实践几次,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正念就是回到当下,关注此刻的身体、呼吸、想法、感受,让你的意识暂停在此刻。

就像我的咨询师问我「你的感受是什么?」,其实,在我思考的那一刻,我就是在正念了,回到当下,去觉察我的「潜意识」

正念的

部分内容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如果没有人关心你的感受,那让「暂停」来关心你,可好?

// 10分钟书写

其实,暂停的书写有好几类,我体验过「情绪日记书写」、「CBT认知行为书写」和「积极心理学书写」后(后两个是书写的进阶),发现「情绪日记书写」其实是由浅入深的集合,其中也会有「认知行为」和「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只是没那么深入,但可以让大家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今天推的就是适合0基础新手的「情绪日记书写」+「正念练习」,没有用过这个产品的,直接报这个就好,打好基础。老朋友就可以根据自身感受和需求,去选择其他进阶练习。

书写的

部分内容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如果新朋友在这次练过之后,想深入体验某个领域,可以报进阶书写试试,我个人最喜欢积极心理学,每天写着很轻松,心情也好。

#你不孤单,我们都在

- you are not alone -

我们有情绪困扰的时候,都会很本能地去寻找同伴,比如我刚生完屁屁,整个焦躁得不行,迫不及待想加入妈妈群,因为我们的情绪,都需要「被看见」

当你参加这个计划以后,会有专人拉你入微信群。在这个群里,有一大群跟你一样有情绪困扰/有成长需求的小伙伴,大家彼此关怀,彼此理解,氛围很棒棒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最核心的,群里有「暂停」所有的主创们和群主皮皮林,如果群里有出现情绪困扰严重的小伙伴,他们都会极其重视,并且给出专业意见,我很多次都被他们的专业和耐心所感动,很温暖。

每周群里都会有直播答疑,B站也有同步的直播视频,如果来不及看,还有回放,就算你不想看,群主也会告诉你「这不是一定要听的,不看也没关系」,太温柔了。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这两年,我对心理健康/个人成长确实比较关注,所以,并没有满足于每周的心理咨询。同步的,我会练习正念书写,还会关注一些线下团体工作坊,还持续关注这个领域的内容……

我感觉个人成长,靠的不是懂了多少理论,看了多少书,更多的是直接走进人生的修罗场,实实在在地「进入关系」,去体验、去觉察。把痛苦的人际关系,当成锻炼自我的机会,积攒更丰富的体验。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在积攒的过程中,你会因为与人的碰撞,而看到更多未曾见过的你自己(反复背诵:只有带着觉察的情况下,才能看见)。

体验越多,觉察能力越强,思维角度就会多,认知就会被不断拓宽,就越觉得人生有趣

在我的正念书写部分,尤其是正念,其实是到了第三期的最后几天,才慢慢上道的(下期准备报「正念进阶」了)。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以前练习正念,多多少少会摸鱼。后来突然有一天开始,就觉得要认真练习,可能是因为最近工作生活太忙,想暂停清空下大脑吧,于是某天就开始沉浸式正念了哈哈哈。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我的证书们哈哈哈)

前几天,我因为写这篇稿,压力巨大,憋出来的字,都不对劲,虽说是篇推广,但我是当观点输出文在写,所以很难啃。

于是,我暂停了,在厕所做了10分钟正念,结果通体舒畅,脑子轻了2斤,之后再开始憋稿,就憋出来了。

上次推广完,我给我妈和姨娘都报了,结果这俩长期失眠的姐妹,居然全勤完成,惊呆,还给出了一致的反馈:真的很好睡觉!一下就睡着了。

所以,为了保证全勤,最好不要轻易躺床上练习。有时候靠在椅子上正念,都会睡着- -。

另外,「暂停」的书写部分,我全部都试过了,最喜欢的还是积极心理学,每天写着感觉很轻松,做日测也觉得自己倍儿棒,尤其喜欢其中描写「笑」和「感恩」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收集/积累积极的心理资源,基本每天都练,因为「能感受到幸福」是一种能力。经过练习,我感觉自己能更敏锐地捕捉到暗藏在生活细节中的幸福与爱了。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如果有情绪困扰,且已经试过「情绪日记」的小伙伴们,也可以报一下「CBT认知行为书写」,会有专业人士带你去面对、解剖、理顺负面情绪。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自从我开始「向内探索」后,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明显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在慢慢打开自己。我很喜欢「在2021年聊性别」播客开场白的其中一句:

「当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者。」

其实,不管男女,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我以前很着急,很想拉着身边人一块成长,尤其是处于深层关系的各方,经常拉着他们探讨个人成长,甚至展开辩论。后来发现,越期待,或越想要,别人越是排斥,因为没人喜欢被控制。

现在我对自己,对其他人,都松弛了很多,越来越不急。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在关系中互动形成的。我改变了,在我关系网中的其他人,定会在与我关系的互动中,悄然成长。「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而我和你们,也是在这样的关系里,不管大家节奏快或慢,总有一天,我们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这篇推广我写得很努力,很辛苦,逻辑架构删删改改,各种推翻重来,完全拿出了平时写观点输出文的干劲,即便双十一期间赶稿压力巨大,也誓要把这篇写透,哪怕多拉上一个同行者,也不枉此次推广哈哈哈哈。

我已在路上,你呢?

#报名价格

- waiting for you -

对了,我得提醒一嘴。在我上次推荐完以后,「暂停」就全面涨价了,后来,不少人后悔当时没跟着我上车。

但没办法哈,好东西就是这样,研发成本高啊,你试过就知道它真心不贵,21天理论+实践+专人陪伴指引,就算涨价了,也就一次心理咨询的费用(长程心理咨询普遍10+万,感受一下)。

而且新人报了一次,之后就能反复免费练习(如果你能全勤的话,续报是100,全勤即返还100),而且新人第一次参加,如果全勤,也可返还100元。

有兴趣内在探索的,建议跟上。11月1号开营。

【优惠信息】

「 情绪减压21天计划 」

原价:698 元

优惠价:648 元

完成训练后,将退回100元现金做奖励

最终到手价(全勤):548 元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周三愉快!明天见!

END

文案|撸大包

图片|暂停实验室 大包

排版|大包 漫漫

为什么「做自己」那么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进阶   冰山   心理咨询   大包   认知   心理学   困扰   人群   情绪   理论   真实   模式   关系   日记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