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绝艳秦罗敷,至今传唱陌上桑


千秋绝艳秦罗敷,至今传唱陌上桑

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自然也包括了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避,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便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可以说,在《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

汉乐府有首长歌《陌上桑》,就是这种虚构性叙事诗和爱情故事的代表作。

千秋绝艳秦罗敷,至今传唱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千秋绝艳秦罗敷,至今传唱陌上桑

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邯郸城外踏青游人往来如织,嫩柳如丝,桃红李白。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来了,照到秦家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名叫罗敷,她善于养蚕采桑。

罗敷在城南采桑的时候,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她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里,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小吏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你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蠢呢!你已经有了妻子,我也已经有了丈夫!丈夫在东方当官,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骑着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这就是汉乐府《陌上桑》讲述的故事。“罗敷”是汉代女子的名字,犹如汉代男子喜欢用“延年”是一样的;也如同在建国初期的家长们给男孩起名爱用‘刚、强、军、民’的名字一样,是时代引领的集体思潮。

常常,从网上会看到一些文字,说女人该如何如何对自己好。读了《陌上桑》,就知道这个问题,古人早就懂得如何解决了。

一个女孩子,如果有如花似玉的美貌,亭亭玉立的身姿,当然是最好的。若没有,用气质用穿着用微笑依然能让人注目。秦罗敷就是这样,她梳着当时最时髦的发式,穿着漂亮的衣裙,给人的感觉就是舒服养眼。在男人的眼中,她就是一道风景。

时光最易催人老。再迷人的外表,都会被岁月磨蚀。而不论什么年纪的男人,都会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但女孩也要在最美的年纪,养成勤劳的习惯,掌握一门生活的本领。罗敷是采桑织锦的高手,她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漂亮的装束,勤劳的人才有打扮自己的资本。

在繁华的大千世界,有很多看不见的陷阱,对于漂亮又有才华的女子,陷阱尤其多。秦罗敷面对太守挑逗诱惑,不羡慕别人地位与富足,“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不去当“小三”,拒绝的义正辞严,干脆利落。然后又大方的夸耀自己的丈夫,让他知难而退。这是罗敷的一种智慧。当今的女孩子更应该具备这种智慧。

曾见网上有说,人生中,男女之情是最靠不住的。想说的是,作为女孩,只有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才是充实幸福地生活。

美貌勤劳忠于爱情的秦罗敷,向你致敬。

千秋绝艳秦罗敷,至今传唱陌上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太守   采桑   小吏   使君   都会   养蚕   青丝   汉代   篮子   千秋   勤劳   美貌   丈夫   女子   漂亮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