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从应试教育中走来,学会深度思考?


高中生如何从应试教育中走来,学会深度思考?

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学会深度思考?

昨天,让学生做一道课本第四章第3节后的一道选择题。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B.食物的种类C.湿度.D.温度。

当我们带着学生做完这一道题时,我提醒学生,“我们能不能把题干信息在原题干基础上变一变,这样我们变出一道新题目,与刚才的答案不同?”

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这不是被动做题,而是主动思考,要深度思考。

很快有同学开始兴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师,森林垂直结构分层的原因是什么?”

“对,很正确。那怎样改?”

“把原题干中的“森林中鸟类有分层现象”中的“鸟类”划掉,形成一个新试题的题干。”

“很聪明。”,我夸奖道,“你的思维很活跃。”

那学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美滋滋的。

“经过这么一改,在4个选项中,答案是不是“B.食物种类”?”

“不是B答案。”

我问道,“而是?”

“A答案,光照强度。”同学们异口同声说道。

“很聪明。你们自己会出题目了。”在肯定的同时,我又提出新的问题,“题干信息还可以怎样改,又是一个新题目?”

“山坡上,”我刚一说出这三个字,同学们已猜测到我出题的意图,纷纷争相发言。

“老师,海拔高度不同,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类群。”一阵沉黙后,突然有同学说道,“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很好。真聪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温度。”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很好。”我开始把学生思维引向群落空间结构的另一种结构,而且这是个易错点,“山坡上海拔高度不同,表现的是什么结构?”

“水平结构。”

“为什么属于水平结构?”

“是由于地形变化造成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

“这叫举一反三。”某学生高声说道。

“我们通过一道题目,可以变换成许多个题目。这样一道题目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是相关知识网络。”

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那么,对于森林垂直分层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一阵沉默。他们真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他们开始翻阅课本,查找资料,试图寻找到突破口。

突然,教室里出现了骚动。有人已经很激动,她似乎有了新发现。

“老师,我知道了。”一同学十分激动地说,“森林植物分层有何意义?”

说完这些,他心中荡起一阵涟漪。这是发现的快乐,创新带来的快乐。

“对于原来的题干信息,在群落结构水平研究上,我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试图将他们建立个对群落结构的全面联系?

从一个题干信息还可以引发新的一场头脑风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群落   鸟类   异口同声   深度   说道   题目   因素   现象   答案   水平   森林   同学   结构   老师   学生   信息   高中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