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深度剖析:18岁出道即巅峰的郑爽,如何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作者:桃子,只写有深度的文章!】

2021年开年最大的一个瓜“郑爽隐婚代孕弃养事件”在刷爆全网之后,终于迎来了结局。

央视公开点名批评,“代孕弃养者,道法不容”;国家广电总局也公开发文,将郑爽列为“丑陋劣迹者”,并表示不会再为她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和平台。

心理学深度剖析:18岁出道即巅峰的郑爽,如何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这个消息一出,郑爽的演艺事业算是彻底凉凉了。

在我们拍手称赞的同时,不由得对她的遭遇感到一丝丝的惋惜。

心理学深度剖析:18岁出道即巅峰的郑爽,如何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这个18岁凭借“楚雨荨”迅速走红,一出道即巅峰的女孩,是怎么沦落到今天的地步的?


/ 01 /

成也母亲,败也母亲


郑爽的母亲,从小就有个理想,想从事演艺事业,喜欢聚光灯下的光环。然而,事与愿违,多年的梦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于是她便将希望寄托在年幼的女儿身上。

为了能够实现目标,郑爽一岁的时候,母亲就给她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学舞蹈、钢琴、长笛、声乐、表演等各种才艺,只为了能够考上北影,光荣出道。

心理学深度剖析:18岁出道即巅峰的郑爽,如何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郑爽五年级时,因为没能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小,母亲不顾年幼女儿的反抗,狠心将其送到成都上初一。

这段在异乡孤独的求学之旅,给年幼的郑爽心灵上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被同学排挤、嘲笑和霸凌,甚至说她是“东北乡巴佬”,多年后谈及这段往事,她依然心有戚戚。

心理学深度剖析:18岁出道即巅峰的郑爽,如何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而郑爽母亲却觉得女儿有点小题大做,因为这在她看来是成名路上必须要经历的。

这让我想到了著名的哈弗心理学家加藤谛三曾提出的“情感暴力”的概念:

情感暴力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操纵方式,关系中的一方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用爱的语言去束缚另一方,让另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事,服从他们的意愿。

什么意思呢?

就像我们亲子关系中常见的情感暴力,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会说这样的话:“只要你幸福,我怎么样都可以”,“我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听话”等等,表面上看是出于父爱或者母爱,但仔细品,你会发现他们用爱的甜蜜语言,给孩子们的内心扣上了一把枷锁。

用自我牺牲换取对方的负罪感,从而让对方听从他们的意愿,按他们的要求行事。

这一点,在郑爽母女身上有鲜明的体现。

心理学深度剖析:18岁出道即巅峰的郑爽,如何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谷雨实验室曾多次采访郑爽的母亲,并写了篇长达一万字的《郑爽与母亲漫长的战争》,在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

20多年的母亲刘艳是这个家庭的绝对主导者,年轻时无法成为演员的缺憾推动着她主导了自己女儿郑爽的人生;

郑爽坚定地认为,刘艳欠她一个道歉,因为当演员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她们开始争吵、冷战、疏远,总想着找茬干一架。

有一回,郑爽问母亲:“你不觉得你欠我一个道歉吗?”

刘艳听到这句话又惊又怒,要不是为了你,我可能就去了机关,以我的能力,一定能混得特别好;或者是去唱歌,没准还能成明星呢。

言外之意,我牺牲了自己,来换来今天成名的你,你不知道感恩,却反过来指责我,简直是个白眼狼。

/ 03 /

郑爽母亲对于生了郑爽,在心理上抱有很强烈的自我牺牲感。

这就导致郑爽母亲,在郑爽过去的20多年的人生生涯中,不断上演情感勒索的戏码:“妈妈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啊。”

而郑爽的爸爸呢?他在家中更多地扮演的是缺席父亲的角色。

在郑爽出生后,爽爸经常早出晚归的工作,在这个家里的存在感比较低,跟郑爽相处的时间比较少。

正是爽妈长期的情感暴力,加上爽爸的父亲缺席,让郑爽在心理上出现“低自我分化”状态。

这种状态的人遇事通常只有反应:

一种是对于别人的要求,没有反抗,会乖乖接受,以满足对方的期待,活得完全没有自我;

还有一种是对于别人的要求,及其反抗,情绪失控,行为过激。

无论是那种反应都属于低自我分化,没有自己人生的边界感,很容易被激怒。

一如郑爽,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各种“发疯”似的反应。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我是在为郑爽洗白,绝非如此。

纵横郑爽的整个家庭系统,你会发现,他们一家人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缺席的父亲,一个强势且牺牲感很强的母亲,再加上一个始终活在“受害者心态”中的孩子。

他们之间紧密相连,你很难说出到底谁是这个家庭的病因,谁又是恶果,这就像几百年前讨论的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无解。

/ 04 /

家庭也绝非罪魁祸首

这些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是因为它为成年人的缺陷找到了解释的理由。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和父母不愉快的经历,也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不能接受的缺憾,而原生家庭论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甩锅心。

然而心理学中,家庭治疗的系统观倡导的不只是透过家庭去找病因,更多的还要从学校、单位甚至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发现问题。

这些年来,郑爽在大众面前发疯的不只一次:

在电视剧《青春斗》的发布会现场,郑爽自扇耳光,成了热搜榜上的名场面;


在综艺《这就是铁甲》的节目现场,郑爽的一张崩溃照被顶上热搜,让这档节目迅速蹿红;


在参加《让生活好看》时,因为穿裙子不方便想换裤子,竟然当着众多摄像头的面脱裙子;


在一次直播带货中,突然情绪失控,赶走主播,并扬言“业绩跟我有什么关系”,让现场一度很尴尬;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发疯”的郑爽一直出现在聚光灯下?

原因很简单:因为郑爽每发一次疯,就能上一次热搜,片酬也会随之大涨。

可能你觉得她是在“发疯”,但是她那1000多万的粉丝却认为这样的爽言爽语是真性情。

在一些综艺及片方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邀请她去参加节目的。

对于视财如命的郑爽来说,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于是她在“发疯”的路上越走越远!

/ 05 /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怎么走自己说了算

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曾提出过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说的是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情绪,进而影响你的行为和人生。

虽然郑爽有个不幸的原生的家庭,但是作为成年人的她,已经有了独立的判断能力,并且也有能力请专业人士,帮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迫害。

虽然你无法决定上帝给你的是好牌还是烂牌,但是你却拥有出牌和赢牌的权利;我们能做的不是呆在原地抱怨上帝发给你的牌不好,而是即使拿到一手烂牌,也要打出王炸的效果。

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怎么走要自己说了算!

【作者简介:桃子,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4年自媒体经验,大鱼奖万元奖金获得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关注@遇见桃子,专注分享个人成长干货、心理学干货以及自媒体运营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岁出   自我牺牲   干货   这一点   大众   桃子   年幼   巅峰   下场   心理学   深度   暴力   情绪   父亲   多年   母亲   女儿   家庭   情感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