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红尘多少路,万事到头都是梦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光军老师的快乐生活。今天,我们分享苏轼的一首词。感情浓郁,催人泪下。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走过繁华,路过荒芜,踏遍山河,历经沧桑,才明白,原来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喜怒哀乐皆如梦,爱恨情仇俱随风。

不问归途,不问前尘。

所有的悲欢离合,富贵荣华,都不过是抓不住的一缕轻烟,留不住的一帘幽梦。

当你难过时,读读苏轼这首词,“万事到头都是梦”,释怀所有的不开心。

一,

这首《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写于公元1082年,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于人生低谷。

题目中的“徐君猷”是当时的黄州知州,是苏轼的上司兼好友。

虽然这首词是“呈徐君猷”,但苏轼真正怀念的却是另一个友人——王巩。

王巩就是苏轼另一首词《定风波》中的“人间琢玉郎”,他因受苏轼牵连被贬到荒凉的宾州,是那场灾难中被贬得最远的一个,苏轼因此十分内疚,“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

根据《苏轼文集》中的《与王定国》一文记载,1082年的重阳,他与知州徐君猷等人登上栖霞楼(或称“涵辉楼”),“望君凄然,歌《千秋岁》,满座识与不识,皆怀君”,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南乡子》。

二,

这首词通过描写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苏轼豁达潇洒的人生观,以及他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虽然词中略有惆怅,但是整体风格还是比较旷达超脱的,尤其是“万事到头都是梦”这七字富有哲理,胜过万千心灵鸡汤。

词的上半阕主要描写的是词人登高远望所见的深秋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

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霜降过后,水落石出的开阔景象:深秋时节,水势渐收,平静的湖面泛起微波,宛如片片鱼鳞,湖心的沙洲不知何时露出了水面。

词人身处逆境,但是他笔下的“秋景”却是那样开阔明亮,清新高远,足见词人之胸怀,而这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的是词人酒后的感受。

苏轼无疑是好酒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重阳的宴席上怎能无酒?秋日的风虽软,但是微醺的词人依旧觉得“凉飕飕”。

“飕飕”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词人再乐观,在这重阳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心中也难免悲凉。

而“破帽多情却恋头”一句是反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以戏谑的语气,表达了人生的无奈。

他寄情山水,想要超脱物外,却无法真正释然,就像他在《临江仙》中所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然而词人毕竟是乐观的,接着下半阕笔锋一转,抒发的是一种极其洒脱豁达的人生观。

换头两句化用了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表达了看淡世事、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万事到头都是梦”一句源自潘阆的“须信百年都似梦,莫嗟万事不如人”。

潘阆是宋初著名隐士,自号“逍遥子”,为人潇洒疏狂,苏轼曾将他的一首《酒泉子》题于屏风上。

这里又化用他的诗句,流露出了一种宠辱偕忘、人生如梦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是他后半生所奉行的理念,所以即使后来被贬到更远的惠州、儋州,他依然从容自若。

“明日黄花蝶也愁”,最后以景作结,描绘了一幅时光流逝,黄花凋零,蝴蝶哀愁的画面。

这是一个煞尾镜头,但是联想一下“万事到头都是梦”,会让人产生了一种时光易逝,珍惜当下之感,这才是苏轼想要告诫人们的。

三,

这是一首很有哲理的词,胜过万千心灵鸡汤,牢记其中7字,释怀所有的不开心。

红尘本是一梦天涯的孤独旅途,梦醉梦醒皆是时光的轮回。

所有聚散离合,跌宕起伏,到头来也不过一句“俱往矣”。

既来之,则安之。

莫问红尘多少路,万事到头都是梦。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你的收看。再见。


莫问红尘多少路,万事到头都是梦


莫问红尘多少路,万事到头都是梦


莫问红尘多少路,万事到头都是梦


莫问红尘多少路,万事到头都是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花蝶   旷达   儋州   栖霞   万事   知州   词人   重阳   超脱   深秋   豁达   佳节   人生观   红尘   时光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