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藏在日常里

什么是幸福?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持续 75 年的跟踪研究,发现让人获得持续而长久的幸福感,靠的不是有钱,也不是出名,而是快乐。


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无可避免地总会遇到让自己不快乐的事情:


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我们会焦虑不已;


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我们会抱怨命运的不公;


明明很努力,事情却没有按预期发展,我们会怨天怨地;


职场、婚姻、人际、生活常常让我们感到迷茫,也让我们有很多无所适从的糟糕感受。


怎样才能让自己从琐碎的日常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感呢?


《幸福是一种智慧:日常心理平衡术》作者刘轩告诉我们: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人觉得是幸福,有人觉得无所谓,而有人觉得是痛苦,这是由每个人看待事物不同的心理机制决定的。


刘轩在哈佛求学8年,从心理学学士读到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积极心理学,在喜马拉雅等网络平台推出多门爆款心理课,超过50万学员从中受益。


在这本书里,他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我们梳理常见的心理误区,教会我们转变看待生活的视角,寻求幸福生活的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刘轩一起找到心理调适的方法和秘诀,让我们获得更多幸福感。


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走好自己的路更重要


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而失落,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赞赏而高兴。


为什么外界的评价,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心理学效应,叫“镜面效应”,是说:别人对我们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自己的形象,正面的形象让我们高兴,而负面的形象就会让我们失落。


作者还告诉我们:这些“镜子”的形状不一,往往不能如实地反映出真实的我们。对于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选择在意,也可以选择不在意。


烟灰缸觉得,幸福从来不是来自于外界评价,而是来自我们内心,我们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客观地看待自我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演员张译27岁那年拍摄《乔家大院》,导演胡玫得知他已经27岁,毫无忌讳地对张译说“男演员28岁再不出来,基本就没有希望了。”


当时的张译很是焦虑,自己已经在文工团待了十年,27岁“高龄”的他在演绎事业上却还是刚刚起步的状态,听完胡玫导演的话也曾产生自我怀疑。


可张译骨子里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没把他人的评价、标准当回事。


他知道自己暂时没有成就,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闯出一片天地。


他拼尽全力找机会演戏,花时间打磨演技。最终,通过一个个经典角色的塑造,赢得观众和业内的认可。


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聪明人不会用别人的镜子照自己,与其向外寻求认可,不如向内欣赏自己。


不从众、不讨好,忠于自己,做自己的镜子,正确估量自己,幸福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幸福,藏在日常里


摆脱“非黑即白”的完美主义,

“灰色”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生活中,很多人追求完美,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当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就陷入自我责怪;也总期望在一番努力后,生活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也总是因为事与愿违而郁郁寡欢。


作者认为:完美主义者常常用非黑即白的直线思维衡量这个复杂的世界,以至于当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就会变得固执。


作者也告诉我们:其实,在黑白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程度的灰色,这才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烟灰缸觉得,摒弃完美主义的极端思想,学会接纳另外的可能,才能活得幸福。


书法大师张文举在年轻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他每天练习写作,将稿子邮寄给不同的出版社,可稿子从未被录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心灰意冷。


某天,他突然收到出版社的回信,他欣喜若狂地打开信件,以为是被录用的信息。


没想到是编辑告诉他,钢笔字写得很不错。


张文举失落不已,可悲伤过后,他恍然大悟,或许自己真的不适合做作家。


于是,他果断放弃写作,开始练习书法,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其实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往往还有另外一些选择,也足以给我们幸福和欣喜。


就像在节目中,有人问白岩松的:“我在公司干了五年,现在跟领导处的很不愉快,我是应该换一家单位呢,还是勉强自己留下来呢?”


白岩松的回答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他说:“年轻人思维最大的误区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认定这个世界不是A,就是B。其实,一个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慢慢会发现还有C选项,甚至更多的选择。”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对和错,也并不只是有黑和白,还存在一个中间地带——灰色。


改变完美主义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始。


允许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学会妥协、宽容和退让,接纳另外一种结果,成为高自信的灰色人,幸福才能照进心房。


幸福,藏在日常里


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天职,

是获得幸福感的根本


有人在采访中曾问哲学大师周国平:您觉得怎样的生活是幸福的?


周国平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两句话。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


作者在书中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采取的行动都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去找到自己的天职,自己热爱的事。


烟灰缸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去攀比和羡慕,而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才能实现生命价值。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女主角面对丈夫出轨,从脱口秀表演中找回自信。


当她再次遇到心仪的人,就在她的幸福生活即将重启时,她接到邀约,去欧洲六个月,给大歌星做巡演的暖场嘉宾。


一边是触手可及的、平凡的幸福婚姻生活,一边是具有不确定性地、自己热爱的脱口秀事业,她毫不犹豫选择追寻内心的热爱。


因为脱口秀才是给她带来重大意义感和幸福感的事情,在脱口秀面前,其他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烟灰缸觉得,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就是快乐和幸福的来源。


如何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天职呢?


作者告诉我们三个标准:一是你擅长的事;二是这件事让你觉得被重视、被感激;三是你相信这件事能帮助别人。


烟灰缸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如果你发现做某件事给你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并且你不由自主地坚持做下去,那么恭喜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天赋。


每个人的天赋和优势都不相同,当我们不再艳羡他人,而是顺从自己的性格,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努力,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也是幸福感的根本来源。


幸福,藏在日常里


以感恩心态面对生活,

幸福才会奔向你而来


生活中,总有人认为自己是不幸的,没有优越的背景,没有高薪的工作,没有引以为傲的孩子……甚至认为生活总是与自己过不去,可越是抱怨,就越觉得痛苦。


作者告诉我们:当以感恩的心态去思考问题,就避免很多负面情绪。


烟灰缸觉得,这世上没有人是事事如意,更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幸福与否,都在我们的心态。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有一位叫胡九韶的教书先生,家境贫困,他一边教书,一边耕作,和妻子仅够维持衣食温饱。


看到邻居锦衣玉食,胡九韶却从未觉得苦。还在每天傍晚焚香拜天,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旁人疑惑,就连他的妻子也很不理解,明明生活很艰苦,怎么还值得感恩呢?


胡九韶却说:“我们生在太平盛世,比起那些为了躲避战争而四处逃亡的人不是幸福多了吗?


虽然我们生活苦了点儿,但我们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比起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不知道幸福多少倍。


更重要的是,我们全家人平安健康,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妻子听后,连连点头赞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把目光放在不足上,往往是看不到自己身处幸福之中。


正如著名潜能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所说:“影响我们人生的决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态。”


烟灰缸觉得,一味埋怨生活的不如意,却未曾想,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平安与幸福。以感恩心态面对生活,而非抱怨,生活才会处处充满阳光。


幸福,藏在日常里


幸福,是一种心理平衡术


作者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心理平衡术。


烟灰缸觉得,幸福是一种内心秩序的规范与平衡,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


当我们学会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学会向内寻求认可,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当我们学会摆脱完美主义,不再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世界,才能活得快乐;


当我们不再羡慕别人,而是找到毕生热爱,实现自我价值,才是获得幸福感的基础;


当我们不再抱怨生活,而是学会用感恩的心态看待微小的收获,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幸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平衡的智慧。


平衡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平衡整个人生。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正确眼光看待生活,培养感知幸福的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脱口秀   幸福   天职   烟灰缸   心理学   幸福感   心态   内心   日常   事情   主义   评价   完美   心理   人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