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场景:

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相中一玩具,对你说:“妈妈,我想要这个。”


你看了一眼,说道:“,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买回去你也就玩几天。”


话音刚落,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边哭边说,“我不管,我就要,你给我买!”


……

此时,你巴不得找个地缝赶紧钻进去,碍于面子,你做出妥协。

连忙说:“好好好!给你买!”于是家中又多了一个即将被孩子遗弃的玩具。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很熟悉,从拒绝到妥协,只因孩子的哭闹就让你失去原则。

殊不知,妥协的背后是你自己埋藏了一个炸弹。

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父母的妥协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本加厉


“算了,以后不能这样了,下不为例。”

“说好了就这一次,下次不由着你的性子了。”

“你就满足他这一次,又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

这些腔调是不是很熟悉?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

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电视剧《知否》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王家老太太对康姨妈的溺爱简直到到丧失原则,自小就没有告诉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只是一味地骄纵,使得康姨妈嚣张跋扈、瑕眦必报,即便康姨妈杀了人,也是由王家老太太出面帮她摆平。

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还记得那个横行霸道的李天一吗?

13岁时,李天一因在小区车库打冰球引发冲突,梦鸽帮他摆平。

14岁时,李天一无证驾驶后又因交通纠纷殴打了一对夫妻,梦鸽帮她摆平。

这些虽然都被梦鸽摆平,但也让李天一以为父母能搞定一切,所以变得更加疯狂。

2013年的一起轮奸案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最终被判入狱十年。

正应了卢梭的那句话,“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这个世界上最不应该被原谅的是孩子,最不应该大度的是父母。

因为孩子还小,他还分不清善恶美丑、对错是非,所以需要父母守住底线,告诉他行为的边界在哪里,告诉他公序良俗是什么。 因为孩子还小,他还不能控制自己,所以需要父母守住底线,用管教或者惩罚的方法,压制住他人性中恶的部分,防止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失去原则的爱就是就是恶魔诞生的倒计时


还记得那个“机场弑母汪佳晶”吗?

当时的他已经是一个24岁的青年,在日本留学这几年,他每月都是找母亲要7000元生活费。

为了让儿子在异国他乡学业有成顺利归国,汪母节衣缩食,耗尽家中的积蓄,不惜四处举债。

一次汪佳晶致电母亲称自己“没钱了,都要饿死了”,在遭到母亲拒绝后,汪佳晶直接搭机回国。

面对前来接机的母亲,他没有充满感激的上前拥抱她,而是像敲诈犯一样说了句“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

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期间,汪母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其继续求学,紧接着悲剧的一幕发生了,汪佳晶用尖刀刺了母亲九刀。

被捕之后,记者去采访他,说起持刀刺母亲的事,他轻描淡写地说:

“我就是觉得母亲是在骗我,不是没有钱。我很气愤,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然而,更让人可悲可叹的是:汪母从医院出来后又重新举债,不惜花重金聘请律师为儿子减轻罪责。还以“孩子有精神病”为孩子辩护,希望法律能够放过自己的孩子

要知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自己举刀相向的恶魔,正是家长自己对孩子的无原则的溺爱,无底线的物质满足。

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令父母晚年凄凉,而这份苦果只能父母自己吞。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个街头视频,看得人毛骨悚然。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一位男子突然将一名老人抱起,疯狂旋转,期间还有摔抱的动作。

老人试图挣扎,男子则加大了力度,强行将她往地上按。

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男子紧接着脱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着老人的头部抽打,甚至将衣服甩在了她脸上。

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后来周围来人试图制止男子的疯狂举动。可谁知,这名男子反而更加猖狂,手持扫帚殴打老人。

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视频中的老人是该男子的母亲,被儿子如此暴打只因母亲拿不出2万块钱给儿子还贷款。

莎士曾经说过:“儿女的忘恩,就像你的一只手把食物送进他一张嘴里,他一张嘴却把你的这一只手咬了下来。”


父母毫无原则的爱只会养育出一个反噬自己的恶魔,而缺乏自我成长的孩子也注定会化身为吸食父母鲜血的魔鬼。

爱孩子和坚持自己的原则从来不是单选题


为什么面对孩子的无理的需求,你这么容易心软?

如今,大多数父母都是85后或者90后,在他们小时候肯定多少经历过物质的匮乏。

当面对孩子无理的需求时,因担心孩子得不到满足后,会引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无奈的家长们最终选择拥抱妥协。

其实,这都是自己内心匮乏的投射。有的父母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其实,这也是父母的补偿心理在作怪。

另一方面,孩子是有自己的小聪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在测试父母的底线。

小的时候,他哭着喊着要糖吃,不给就躺在地上打滚,你同意了,下回遇见他想要的,依旧用这种方法来治你。

长大一些,随着智力的增高,他又有了新的对付父母的方法,他们早已揣摩出你怕什么,然后就会,狠狠“一招制敌”戳你软处。

中国教育的悲哀:低层次的父母,总是在无限妥协

你怕他哭,他就拿哭吓唬你,你怕他离家出走,他就拿离家出走吓唬你,你怕他自残,他就拿自残吓唬你。

久而久之,你就成了孩子手里的一团面,他会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揉得你团团转。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表态度、立规矩、做惩罚就是应对熊孩子蛮不讲理哭闹要求的法则。
1、表态度——坚持自己的原则

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一定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冷静尽量不要说话,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时不时给孩子擦擦汗和泪水就好了。

等孩子冷静了以后,再对其进行劝解告知不买的理由,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用的。

2、立规矩——签订信用条约

玩具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适量的玩具可以帮助孩子身心的发展,而过多的玩具只能害了孩子,心疼了家长。

所以我们可以针对于一些孩子买玩具等要求跟孩子签订协议。

比如,一个月最多买几个玩具。或者每个月在买玩具的方面不能超过多少钱,然后按照协议进行。

当孩子反悔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协议的内容,告诉他没有人喜欢不守信用的小孩子的。


写到最后: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古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 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爱没了底线其实就是这世间最大的祸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父母   什么事   变本加厉   溺爱   姨妈   中国教育   底线   恶魔   层次   悲哀   儿子   老人   家长   母亲   原则   男子   玩具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