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结婚风俗

在我的家乡,结婚不易。

从相识到订亲到花轿抬进门,一步步艰难险阻,如同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摆在眼前的,厚重的彩礼。哥哥姐姐结婚,彩礼才3000元左右。我与哥哥姐姐年龄相差四岁。等我结婚时,彩礼达到了30万左右。好吧,我承认自己结婚晚,他们又结婚早。十余年,彩礼涨了100倍,也是个奇迹。这边有个说法,万里挑一,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一动不动。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一动不动?一动,就是汽车。不动,就是房产。这是标配,必须有的。三斤三两就是,现金放在称上称一称,论斤的买卖,好一个痛快。总之一句话,结婚的路,是一张一张金钱铺成的路,从女方家到男方家。这就是红毯,一个令人惊叹的红毯。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贫困县城,农村就更不要说了。结婚热热闹闹,背后伤痕累累。然而,婚还是要结的,生活要继续,人生怎能没伴侣?

前段时间回家,刚巧邻居家孩子结婚,顺便参观了一下婚礼热闹的场面。这样的场景,从小到大,见到过无数次。

迎亲的车队早早的出发了。上午十点,新娘子到了。婚车停在门外,以前是花轿,如今都是汽车。鞭炮响起,婚礼开始。第一项,从院里走来两个小孩,一个手里拿着燃烧的麻节火,一个手里拿着烧红的铁犁子,后面跟着大人,指挥着小孩绕车走,不时的往铁犁子上浇醋,烟雾弥漫,转三圈,完成。接着,院里走来两位年轻的女人,俗称开轿门。打开婚车门,抢喜钱,抢喜袜,热热闹闹。想进门,还有一步。家乡人称它为,打花脸。就是往新娘子脸上涂红色的颜色。几个女孩男孩,端着盘,拿着棉花团,开始斗智斗勇。新娘子厉害呢,脸上就不会有太多红颜色,反倒是涂红色的人遭殃。如果新娘子弱点呢,也不会太难看,象征性地涂点。这些结束,新娘子下轿,有几个属相需要回避的。进了家门,洗掉花脸,换身衣服,拜天地就开始了。

第一拜,拜父母,跪下磕三个头。有些新媳妇就是不拜,起哄玩闹的就来了兴致,挤挤扛扛,非弄得新媳妇跪下不可。有些新媳妇懂事,规规矩矩的磕头。接着拜长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大伯大娘,舅舅舅妈,大姑小姨,只要是长辈,都有资格受新婚夫妇一拜。不过,大部分人是不为难新人的,只有一门的,亲近的长辈才坐在上面,受新婚夫妇的跪拜的。礼成,婚礼才结束,下面的就是吃饭喝酒,敬酒。曲终人散,洞房见。

这就是我家乡的婚礼。


我家乡的结婚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方家   喜钱   家乡   彩礼   花脸   花轿   新娘子   风俗   长辈   新婚   媳妇   夫妇   婚礼   手里   脸上   小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