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守规则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当孩子不守规则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今天利用家庭会议定一下规则吧。”

“妈妈觉得不需要的东西可以扔掉吗?”

“你把觉得可以扔的东西和需要留下来的东西分一下好吗?”

当孩子不守规则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起初希望孩子“只要健康就好”,后来会渐渐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但这一个愿望谈何容易,以遵守规则为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不愿遵守规则的原因何在呢?无非是相比那些规则来说,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起来要更加容易,行动也更自由。

孩子不能够清楚的理解社会的诸多规则,在他们脑中,只有许多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以及许多不想做却一定要做的事情。家庭自不必说,学校也有校规,甚至和朋友玩耍时,也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

因此,孩子们时不时就想要超越规则,摆脱他对自己的束缚,于是就会说出“我的朋友都是那么做的。哥哥也那么做的”之类的话。

孩子们为了摆弄喜欢的玩具会忘了吃午饭,为了在游乐园同朋友们玩耍,会忘了去培训班。对于这样的孩子,仅用一次警告就让他们从此不再做某事是困难的。但同成人的世界一样,对孩子们来说,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怎么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规则呢?

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因此,教育孩子要从家庭规则开始。一旦孩子学会在家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那么在社会里也不会越轨。

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年幼,就允许它超越规则的制约,在家庭中也应该制定几条简单的规则让孩子遵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在所有家庭成员充分商讨的基础上订立规则。

第二,内容应合理可行。

第三,不允许存在例外。

当孩子不守规则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开始的时候,先给孩子订立一些简单的规则,例如,吃完饭要自己洗碗,并放到晾架上;放学回家后,要将鞋子、书包、衣服放到合适的地方;为了方便下一个使用的人,要将卫生间收拾干净等等。

订立一项规则后,切记不能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比如平时要求孩子将物品放回原位,却在家里来客人时允许客人当着孩子的面随便放东西,用诸如“爸爸说没关系就没关系”之类的话来搪塞孩子是不对的。

当孩子不守规则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特别是带着孩子走访别人家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堪的事情,孩子执意做不应该做的事情,由于不是在自己家中。你都会变得坐立不安。但不加干涉,就无法让孩子学会规矩的重要性,这时,最好先向家主人寻求谅解,而后,要求孩子必须做到和在自己家里一样遵守规则。

一旦订立好规则就要帮助孩子认真执行,一开始孩子遵守规则是困难的。例如,要求孩子一周至少清理一次房间,开始时孩子实践起来可能不是很有秩序,但即便这样,妈妈们也不能发牢骚,而应安静的陪孩子一起完成。

“妈妈觉得没有必要的东西可不可以扔掉呢?”

”那你把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分开好吗?”

一旦得到妈妈的帮助,孩子会兴高采烈的去做。但是孩子会渐渐的萌生想要自己清理的想法。达到让父母满意的整体效果,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应该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同时,对于规则当中的一些问题要进行必要的说明,因为孩子需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旦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标准设立好了,孩子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绝对不该做的事情。

然而,无条件让孩子遵从父母的指示,孩子不会明白原因,或者不理解父母的指示有多么的重要,于是会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如果不对必须要做的进行说明,而是用诸如“不该那么做”,“那么做很傻”,“那么做不是好孩子”之类的话,不能起到触动心灵的作用。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在父母面前做一些表面文章,而父母一旦不在身边就会为所欲为。

而且,孩子会觉得父母不进行说明就要求不能做的事情未免也太多了,这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毕竟还小,再怎么懂事儿也无法完全区分对与错。要想达到完全区分对与错的程度,是需要长期的人生经验作为判断依据的。但如果能够对一些事情作出说明的话,孩子就能明白父母说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授人以渔不如授之渔。优秀的父母不一定会为孩子做很多事情,和给孩子很多自主决定权。只有通过合理的指示和控制让孩子真正懂得规则的重要性,理解规则的正确含义,才能让孩子走在正确的轨迹上,并由衷地尊重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人时   规则   孩子   重要性   指示   家里   困难   家长   父母   事情   正确   原因   东西   妈妈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