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作者|东林富

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一直没有停止过。近年来,无论是在电视节目中,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亦或是在学生们的中高考命题中,民俗和传统文化因素都日益受到重视。

春节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之一,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的节日,辞旧迎新,迎接春天,寄予了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随着网络和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春节中的习俗,很多孩子比较陌生,这也是导致年味渐淡的原因之一。家长们可以把这篇文章转给孩子,让孩子深入地了解一下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过年习俗,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

1、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年关了。家里开始炖肉、炸年糕、灌腊肠、贴春联、剪窗花、扫房、祭灶等等。

民间有小年祭灶的的习俗。

传说中有一个神仙叫灶王爷,专门负责家家户户的灶台、伙食,人们一般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在墙上或是灶台上。

每到过年时,灶王爷就会去向玉皇大帝汇报每家每户的情况,为了让灶王爷多给美言几句,小年这一年,人们就在灶王爷嘴上涂上蜜糖,然后把灶王爷画像揭下来点燃,把灶王爷送上天庭。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等大年三十,人们又会贴好一张新的灶王爷画像,把灶王爷请来,并恳请灶王爷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和和美美,健康平安,民间小年祭灶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所以,有些地方,民间也有小年吃糖瓜的习俗。

像我小时候,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盼望着过年,印象很深的是,小年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大餐,鸡鸭鱼肉对上世纪80年代的小孩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因为当时经济条件远不如现在,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

从过小年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2、 腊月二十四,除尘、扫房。民谣有"二十四,扫尘日"的说法。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像我小时候,就参加过我家的扫房。那时候家里住平房,每到腊月二十四,我和弟弟一起帮爸爸妈妈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搬到院子里,爸爸妈妈穿上禁脏的旧衣服,戴上帽子,拿上加长的鸡毛掸子,对房子进行全面的清扫。

一般是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房屋打扫干净之后,把院里的东西拿到屋子里归位,并摆放好,一年一次的扫房就算完成。

除尘又叫扫房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寓意把"穷运"、"晦气"一扫而光,迎祥纳福。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人们用稻草和长木棍扎着扫把,把房梁上,墙角的灰尘和蜘蛛网等脏东西打扫干净。然后把稻草留到除夕,等吃完年夜饭,把稻草点燃,供男人们跳"火墩"。

3、 腊月三十,除夕夜,守岁。

年三十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和大年初一春节首尾相连,这一天要吃丰盛的年夜饭,要吃饺子。

吃团圆饭。年三十这一天,中午鸡鸭鱼肉、水果糕点,全家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大餐。到了晚上,饭菜依然丰盛,在北方,每家每户必有水饺,在南方则必有鱼,全家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祭祀祖先。很多地方都有大年三十祭祀祖先的习俗。摆上饭菜、点燃香烛,家长带着子孙们叩拜祖先,表达对祖先们的怀念。

踩岁活动。用芝麻杆粘上黄纸卷成的金元宝,放在院子中,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碎谐音"岁",并借"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寓意,希望新的一年家道兴旺,日子越过越好。

守岁。苏轼就做过一首《守岁》的诗,指的就是年三十晚上,彻夜不眠,守岁的习俗。

西晋《风土记》中记载:"冬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也是说的除夕守岁。

为什么要守岁呢?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中有一种叫年兽的怪兽,会来侵害百姓,这种年兽怕炮竹、红纸和点灯,所以人们要"守岁",防止年兽来侵袭。

彻夜开灯。既然是守岁,就要灯火通明,因此,除夕晚上有彻夜开灯的习俗。

贴春联、窗花、年画、福字。

寓意美好,增添节日气氛。也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放鞭炮。除夕夜12点之后,人们用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辞旧迎新,增加节日气氛。但近些年出于环保和安全方面考虑,很多地方放鞭炮不被允许。

4、 大年初一,春节。

▲ 吃饺子。没错,在北方,大年初一早上第一顿饭,依然是吃饺子。寓意一年交好运。

拜大年。早上起来,先从自家人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大年,祝长辈"过年好",同时长辈们也要给晚辈"压岁钱"。

像我小时候,大年初一这一天,我要和父母一起,到家族里的长辈家里,拜年问好,长辈们给准备了糖果、瓜子和糕点,还有压岁钱,这一年每个人的家里都很热闹,每个人都很开心。

▲穿新衣。 这一天大人小孩子都穿上准备好的新衣,走街串巷,给亲朋好友拜大年。

压岁钱。这一天在拜年的时候,小孩子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这也是小孩子一年当中非常高兴的日子。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关于压岁钱,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传说中每年年三十晚上,一个叫"祟"的怪兽会出来害人,祟会摸孩子的脑门,欺负小孩子,于是除夕晚上父母就会在孩子枕头下放入红纸包的钱,这样就可以"压祟","祟"和"岁"同音,于是就有了"压岁钱",逐渐演变成长辈在春节时给孩子的压岁红包了。

春节这天各地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舞狮、逛庙会等风俗习惯。

5、 初二回娘家;初三"小年朝"宜呆在家里;初四扔穷,就是把家里的垃圾一起扔出去;初五俗称"破五",吃饺子,迎财神;初六"送穷",寓意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初七是人日,就是人的生日;初八,放生祈福;初九"天公生",人们举行庆典表示庆贺。

6、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天,人们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元宵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白天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晚上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开开心心过元宵节。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过了正月十五,也意味着这个年就过去了,人们开始收收心,要重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了。

告诉孩子这些过年的习俗,欢喜过大年,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仪式感,可以让平凡的日子闪闪发光,让孩子了解我们春节的民风民俗,认识我们传统深厚的年文化,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有仪式感的春节,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添加一抹亮丽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习俗   灶王爷   孩子   小年   腊月   传说中   压岁钱   寓意   除夕   祖先   长辈   大年   仪式   家里   晚上   春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