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

前几天的《培养刷牙习惯》,有位宝妈留言,倾诉关于孩子受不起挫折的苦恼,没想到这么多宝妈有同感。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其实不光是胜负欲强的宝宝,“佛系”的娃也很需要挫折教育。毕竟孩子一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而怎么面对挫折、应对挫折,有时候很可能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走向。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该怎样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挫折思维。


当孩子受挫折,家长不要这么做

误区一:这么小的事,有什么值得哭的呀?

这是蛋外婆很喜欢对小时候的我说的一句话。年幼的我,每次听到都只会哭得更难受,从来没有觉得被安慰到。当然,长大后的我可以理解妈妈:毕竟,拼图没成功,鞋子穿不上,在大人看来,真的是再小不过的事了。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一直没成功,已经表情不好,后来果然哭了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其实是一种不重视、不理解。而亲子关系中,理解和重视,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打个比方,你和朋友抱怨新的一年,体重又增加了不少,身材匀称的朋友,安慰你说道:“胖胖的也很可爱啊……”

试想你真的会被安慰到吗?虽然体重对于不需要减肥的朋友来说,的确不算什么,但你肯定会想:“如果可以瘦得漂亮,谁要胖得可爱呢?”


误区二:别哭,妈妈来帮你

我也见过很多父母,在孩子因为挫折开始哭闹的第一反应,就是冲上去安慰。

有部分父母是因为心疼,有部分父母则是想让孩子停止哭闹。但我得说,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娃一受挫,家长就冲上去,次数多了,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的认知:我遇到事不用管,爸爸妈妈就给我做完了。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之前去过的蒙氏早教,老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时间再长一点,上述语句中的“爸爸妈妈”会替换成其他任何人。他会认为世界都应该围着他转,遇到的人都该帮他解决问题。

既失去了正常的思维和社交能力,也没有培育出良好的逆境商。这样“真空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旦走出父母的怀抱,遇上挫折便会一蹶不振。


误区三:坚强一点,我相信你可以的!

当然,在我的观察中,最多的还是这一种父母:“我理解你的苦恼,但我希望你勇敢一点、坚强一点,你可以的,加油!”

听上去很暖心,但实际上对孩子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帮助。因为小朋友的很多“挫折”都是因为身体发育还没有跟上。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蛋姐因为贴不好贴纸哭,其实是精细动作还不够好


我们光说一句“加油”“你要勇敢”,却不告诉孩子,如何去应对情绪、解决挫折,这是远远不够的。当然,错的不是说这句话,而是只说这一句话。

在鼓励完孩子之后,我们更应该把“挫折教育三部曲”衔接上。


正确的挫折教育,可以这样做

大多数时候,孩子的“挫折”是来源于两大部分:这件事我为什么做不好和这件事我就是不会做。

前者是情绪,后者是能力。所以我们的挫折教育也从这两个问题下手。

第一步:认同和疏解情绪

在小朋友因为受到挫折而哭闹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允许孩子的情绪宣泄。

有一次蛋姐因为想找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被拒绝,而嚎啕大哭。我先把她抱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安慰她:“我知道宝宝现在肯定特别伤心是不是?你想要再哭一会儿吗?想要妈妈抱抱你吗?”

哭了十来分钟,才渐渐安静下来。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家长很好的接纳,他才会渐渐学习到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当然也要注意宣泄的度。如果有的宝宝爱打人、摔东西,就要立刻制止这种坏习惯。“宝宝再怎么生气也不能打人摔东西,这样事情也不会变好哦,也容易让别人痛痛。”

宝宝平静下来后,我们再来和宝宝一起弄清楚,产生情绪的真正原因。“宝宝是不是想系鞋带,却发现怎么都搞不定,就生气了呢?”

如果孩子因为回忆起“伤心往事”,又开始哭闹,也不要紧,要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消化情绪的时间。大人遇到困难也会消沉好几天呢,何况小朋友?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第二步:认可付出


遇到挫折时,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我怎么会连这个都做不好?这就是挫败感,挫败感产生后,会发展成愤怒、伤心、愧疚等等情绪。

在孩子情绪真正平静下来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重视孩子做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还记得我的夸夸方程式吗?

“妈妈看到宝宝一直在坚持尝试,已经为了做这件事情非常努力了,我觉得你好厉害哦!因为坚持努力真的很难,连妈妈都不一定做得到哦!”

同时,家长在孩子面前也不要表露出对结果的在意。如果我们自己都觉得,孩子没考到一百分这种事是非常严重的,还要怎么去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呢?


第三步:学会应对

为什么我说光鼓励没有用,就是因为很多家长缺少了这一步。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怎么解决,那还是会因为受挫而哭闹。

比如,蛋姐曾经因为自己穿衣服花了二十分钟,而哭到崩溃。我在安抚完她的情绪后,先自己示范了几遍怎么穿,再帮助蛋姐一起穿,最后再让蛋姐慢慢的自己穿,并且全程保持积极、轻松的态度。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最后老陶上场,教蛋姐玩积木

这套流程持续了几天,蛋姐就基本可以自己穿衣服了。遇到太慢了、失败了的这些情况,她不会再急躁、哭闹,而是自己慢慢练,努力做到成功。

在帮助孩子应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缩小和细化目标。就像让孩子学会穿衣服这件事,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定下目标:这周学会穿袖子,下周学会系扣子……

不仅能让小朋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也会渐渐发现:原来困难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我一步步来,总会解决的。

“这有什么好哭的?”被误解的挫折教育,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长时间经历这样一套完整的挫折教育,小朋友的心态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改变:“这件事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所以我哭了。但是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妈妈教了我怎么办,我知道怎么解决了。 ”

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制造挫折让孩子经历,使其对挫折麻木,而是让孩子不惧怕挫折。

是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父母都会给予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是让孩子遇到任何问题,都有勇气去面对,并且从中学到经验教训。

说了这么多,宝妈们现在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了吗?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有用,别忘记点个赞,给我鼓励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挫折   孩子   都会   误解   误区   小朋友   情绪   重视   伤心   家长   不好   父母   努力   妈妈   宝宝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