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穿裙子上学被掀了,我该怎么办?”性别歧视,毁了多少孩子

年初的时候,一份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在微博被骂火了。


这份提案称,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这是男孩“女生气质化”的现象,“男孩子女性化”,缺少阳刚之气,应该要得到治理。


此话一出,瞬间引发了争议。


网友们愤愤不平:

女性化在他们眼中就是贬义词??

为什么男孩要防止“女性化”, “女性化”是一种劣等基因吗?

性格柔弱、自卑、胆子小的男生,就该被歧视吗?


网友们的生气不无道理,阳刚之气本身没有错,可是把阳刚之气作为男性专属的标签,那无疑就是一种性别歧视。


难道女性就不能有阳刚之气?


正如央视在对待这个问题上说的一样,阳刚之气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


“儿子穿裙子上学被掀了,我该怎么办?”性别歧视,毁了多少孩子


真正的阳刚之气,除了有字面意思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指坚强、勇敢、有自信、有担当等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不应该局限于男性、女性,而是所有人都应有的优秀品质。



01


父母对性别的刻板焦虑

只会让孩子的人生更焦虑



“你是男孩子,哭什么哭,跟个娘们似的。”

“你是个男孩子,画什么妆啊,好娘哦。“


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娘娘腔”、“娘炮“、“娘”都是贬义词,他们认为男生就该有阳刚之气,要刚强、坚韧,而那些性格柔弱,自卑,胆小的男生就该被“消灭”。


于是乎,也就有了这样的一些机构。


他们打着消灭“娘炮”的旗号,通过各种高强度训练,让男孩子们彻底摆脱爱哭、胆小、柔弱的个性。


“儿子穿裙子上学被掀了,我该怎么办?”性别歧视,毁了多少孩子


媒体就曾报道过三年级小男孩张越改造过程的痛苦与艰辛。


因为说话小声,性格内向,妈妈觉得张越一点也不像“男子汉”,性格和她老公非常像。自从结婚后,那个性格内向、懦弱的老公就让她处处看着不顺心,他发誓绝不能让儿子向他爸一样,所以就把送进了训练营。


每天训练的内容,就是扎马步,摔跤,体能训练、还要经得住人格侮辱...


面对各种酷刑,张越十分害怕,哀求教练放过他,教练便会在旁边模仿他并且嘲笑他:“哀求是女孩子才会做的。”


一旦哭泣,那么就会被体罚。罚吃辣椒酱、青蛙跳、鸭子步、通宵站岗,或者罚跑操场三圈,再哭就再加五圈......哭得越多,罚得越惨。


罚到他们害怕哭,不敢哭为止。


“儿子穿裙子上学被掀了,我该怎么办?”性别歧视,毁了多少孩子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造,妈妈对张越的变化非常满意,她笑着说道:“这个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


花了高昂学费,让孩子遭受酷刑,换来的仅仅是把内向的孩子变听话了,这是何等的悲哀。


妈妈脸上挂满了满意的微笑,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孩子有多恨她。


张越因为打不过妈妈,所以他做了一个“记仇本”,每次被打、被骂,就扣妈妈十分。


因为妈妈对性别刻板的焦虑,也让这段亲子关系越走越远。当记仇本上的100分都扣完后,张越还会是那个听话的孩子吗?

谁能不能保证。



02


多少孩子正在经历着

“无形”的性别歧视


前两天,看到了一位爸爸 @仰泳的海星 的自述文,标题是:“儿子上学被掀裙子,我该怎么办?”


事情的起因是孩子突然提出想要穿裙子,因为他觉得裙子凉快而且漂亮。


父母商量了之后,觉得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应该让他尝试。便带着孩子去了商城,挑选了合适的裙子。


第二天,孩子穿着裙子高高兴兴地去了学校。


“儿子穿裙子上学被掀了,我该怎么办?”性别歧视,毁了多少孩子

图源知乎@仰泳的海星


刚开始看到这个男孩子穿裙子,我也是一时诧异,但是后来想想,我觉得穿裙子应该是所有人的权利,不应该被思想禁锢。


而且,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男人穿裙子比女人还早。根据记载,早在商代,男性就开始穿裙子,而女性直到汉朝才形成穿裙子的习惯。只是随着历史的演变,渐渐地,裙子似乎成为了女性的专属。


所以如今的他穿上裙子上学,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投来了异样的目光,被同学嘲笑、掀裙子,甚至还被老师当众批评教育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老师认为男生就要有男生的样子,穿成这样很不像话...


身为教书育人的老师,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实在令人心寒。


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怕灰暗的一天。如果孩子心思敏感,可能还会影响他一辈子。


还得2000年,那个在学校厕所身亡的少年叶永志吗?


随着媒体的深入了解我们才知道,在叶永志生前,他遭受着可怕的校园暴力。


因为外型秀气、举止温柔,叶永志每天都被人欺负,同学们嘲笑他是娘娘腔,趁他上厕所时,强脱他的裤子检查他是不是女生。

“儿子穿裙子上学被掀了,我该怎么办?”性别歧视,毁了多少孩子


从小学到初中,叶永志每天上厕所都战战兢兢,他从来不敢在下课时间上厕所,为了上厕所,他必须提前几分钟下课,然后赶在同学上厕所之前迅速跑出来。


“娘娘腔“,”很娘“,”男人婆”...这种充满性别歧视的词语,不知道正在无形的伤害着多少人。



03


性别歧视不可怕

父母没能正确引导才可怕


说实话,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思想会比较开放,他们大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亲子关系越变越和谐的基础。


上文提到的那对父母,不反对孩子有自我的主见,同意孩子去尝试穿裙子这个观念,我是赞同的,可是父母没做任何准备工作,就让孩子穿着裙子去学校这个行为,我是反对的。


这种做法,无疑是让孩子丢掉雨伞站在乌云密布之下,等待着暴风雨的洗礼。


“儿子穿裙子上学被掀了,我该怎么办?”性别歧视,毁了多少孩子


没人可以剥夺孩子的自由,但是为了保护孩子,父母应该“先与孩子共同探讨”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


比如可以询问孩子穿裙子去学校的原因:


“是真的因为穿裙子凉爽,你想体验?


还是因为想去学校看看同学老师们看到你穿裙子的反应呢?”


如果孩子说因为穿裙子凉快漂亮,那么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体验,并且告诉孩子这个事情没必要告诉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自己知道就好了;如果是因为后者,那么父母要继续延伸讨论:

“那你觉得,我们应不应该和老师打声招呼呢?”


要让孩子知道,学校与家里不同,学校有规章制度,有老师同学,在学校你不能仅仅考虑个人,而要考虑集体。


亲子间的沟通,重点一定是在于让孩子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继而引发他持续的观察与思考。


这叫做有效沟通。


如果孩子提出想法,父母直接反对,或者直接选择忽视、亦或者无条件的支持。


那便是无效沟通。



04


每个人都应该是:

雌雄同体,刚柔相间


余世存在《人间世》中所说:


“最优秀的男女雌雄同体,那些动辄作践女性或嘲笑男人的人,大概都是对自己的另一半缺乏同情的了解,他们终其一生也许活得热闹,但是孤独。”


确实如此,不论男女,都应该有刚强的一面,也要有柔情的一面。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梦想没有性别之分,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就是,不压抑天性。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接纳孩子的本来个性并正确引导,不乱贴标签、不打击歧视、不从小被“修剪”;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平等有爱的环境中长大,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认真发展自己;


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大人该坚守的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海星   性别   孩子   阳刚之气   柔弱   男孩子   裙子   可怕   性格   儿子   男性   父母   男生   妈妈   老师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