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轮流扇耳光、推搡拽头发、殴打致流血,

甚至被拖到草坪上扒光衣服,侮辱逼迫作出不雅行为...

而这些都是只有电影才敢拍出来的场景,居然真的在现实中上演!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厦门一个13岁女孩小文(化名),她本来在老家读初中,今年3月底,在视频中的一位短发女孩怂恿下,瞒着家人跑到厦门学理发。

4月7日,晚上11点左右,小文从理发店学习出来,准备回宿舍休息。

在宿舍楼下,遇到了几名等候多时的同龄男女生,随后小文的手机被他们抢走,强行将她拖到车上。

她被带到了距离宿舍半小时车程之外,某小区的一间套房里,小文经历了长达10个多小时的侮辱殴打,甚至还被录制视频、拍下裸照.....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到了第二天早上10点多,小文趁着施暴者们睡着后抓住逃走的机会,成功出逃后,在小区保安大叔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在小文舍友的帮助下报了警,当天下午小文的妈妈从平和县赶到了厦门,看着遍体鳞伤的女儿,小文妈妈都几乎不敢认出这是自己的女儿小文。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在派出所,小文妈妈质问几名施暴者:为什么要伤害小文。

但施暴者们却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模样,说怀疑小文在背后骂她们,所以就是欠打。

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几名施暴者,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过错,做完笔录后,抬头挺胸的走出派出所!

甚至时隔3天,几个施暴者的女生将小文被殴打扒光的视频发给了小文妈妈,还将小文的不雅图片和视频放到网络上传播,把小文被殴打的视频“打包”进行售卖。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然而看完这则新闻,真正令人感到担忧的是:4名施暴女孩最小的年龄也不过只有12岁,最大的年龄仅仅只有14岁,而她们都均已辍学,还是小文的同乡朋友....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曾讲过一起未成年人的绑架案:4名未成年人绑架人质索要150万元赎金,并在赎金到手前却将人质杀害。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这起案件是2004年,曾震惊全国的“四少年绑架杀人案”,4名未成年人,年龄分别是:2个17岁,1个16岁,1个15岁。

他们手头上没有钱又想着去网吧玩耍,于是就聚在一起琢磨着怎么弄点钱,其中有一人提议说:“咱们要做就做个大的,反正咱们都是小孩,没到18岁,法律会从轻的,不能判死刑。”

最终,他们决定实施绑架,向家属勒索巨额钱财,他们将绑架的目标瞄准自己的“有钱”同学,当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一伙人在校门口静静地等候计划着绑架的同学。

但这位同学的父亲,早早地出现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不幸的是他们一伙人,又将绑架的目光瞄准另一位同学身上,原因是这四名中有一个孩子认识小雨,他跟其他人说:“他们家好像是干部出身,也比较有钱。”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于是,他就将小雨骗至距离学校一公里的拆迁工地上。

但又担心跟小雨认识,怕放了他之后会报警将他们抓起来,就发生了在索要赎金前,他们就将小雨杀害了.....

最终,2个17岁少年被判无期,16岁少年被判15年,15岁少年被判3年。

听到判决后,他们竟相视而笑...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李玫瑾教授受邀去见了这4个少年,跟每一个孩子都有进行谈话。

问主犯:“你们为什么不上学?”


孩子回答得很干脆,头一甩,脸一歪,“上学没劲!”


那我问:“你不上学,你能干嘛呀?”


“玩儿啊!”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长大以后怎么办?”


他回答说:“没想过,这么远的事没想过。”

类似的案例太多太多,这些孩子无疑是伤害别人,又自我伤害。

在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中:这些孩子往往成绩不好,早早选择了辍学,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与管教。

于是,他们的性情变得任性、冷漠,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犯罪是不分大小、不分年龄,犯了错就要付出相对应的代价。

2021年颁布的最新《刑法规定案》中:对于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了如故意杀人罪等严重罪行时,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年龄不是犯罪的盔甲,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成为“犯罪”的保护法!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13岁少女遭集体霸凌,李玫瑾:青少年从犯错到犯罪多是没敬畏之心

在此前,李玫瑾教授分析青少年犯罪行为时多次提到过:人犯罪的原因是没有敬畏之心。

教育孩子同样是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敬畏则遭灾殃。

倘若孩子犯了错,唯有惩罚能让孩子醒悟,那也不能姑息。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要有管教,要有惩戒。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如果全社会形成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同样是可怕的。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时会走错弯路,但有些错误,一生哪怕只犯一次都会影响一生。

作为父母,有意识教导孩子有敬畏之心,及时将孩子拉回正轨,别等孩子犯了更大的错误时,想要做出弥补都为时已晚。

适当的惩罚是保护他们,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学会遵纪守法,避免酿成悲剧。

参考资料来源:圆桌派、李玫瑾、钱文忠、北京晚报、厦门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敬畏   赎金   圆桌   厦门   未成年人   小雨   青少年   宿舍   年龄   教授   集体   错误   少年   同学   妈妈   少女   孩子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