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考试落榜生,为生计合伙开补习班,备课讲义居然成就千古奇书

一个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吴楚材(1655~1719),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州山(今绍兴)人。

一个终因不宜仕途而埋没民间的吴调侯,是吴楚材的侄子,嗜“古学”而“才器过人”。

古代文人如果无法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做私塾先生就是一个无奈但合适的选择,也就相当于现在开培训班,当然现在我们培训班老师学历都吓人,不少状元朗。屡考不中的叔侄俩一合计,这事行,总得吃饭呀,一起干吧!

叔侄二人都是饱学之士,真才实学还是有的,设馆授徒做起来也是一丝不苟,非常敬业。

起初,叔侄俩只是为了给孩子们讲课方便,自己编写了一套讲义。后来随着逐年讲授,自己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也越编越精,以至于经常有人跑来抄他们的课件!

抄来抄去的也挺麻烦,于是有人就直接劝他们把讲义印成书,这样大家都方便。叔侄俩一想也挺好,就以自己日常的讲义为底稿,选取一部分编成书。

书稿编好了,通常最好是请个大咖背书,推荐一下。他们想到了清初名臣,曾官至正一品,任过两广总督的老乡吴兴祚(音作,福、赐福的意思),当时吴兴祚担任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右翼汉军都统,赶忙把书稿寄往归化(当时熙帝亲征噶尔丹,吴兴祚随康熙帝出征效力)请吴兴祚审阅。

吴兴祚批改好几次后,认为这本书对于初学古文的人很有好处,于是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节那天为书做序,并且下令尽快刊印,于是千古奇书《古文观止》最早的刻本就这样诞生了。

凭着这本书,叔侄俩得以开馆授徒终其一生,吴兴祚参与了审阅、作序,三人一起因这本书名留史册。

《古文观止》虽然有吴兴祚背书,但只代表他个人,并不代表国家审定。这本书却因为自身的原因大行其道,在城乡广泛流传,成为最受欢迎的语文教材,影响达三百年之久。到今天我们还在这里讨论它,2020年最新教育部推荐给初中生的书单中《古文观止》赫然在列。


那么,《古文观止》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凭什么火了300多年还历久弥新?

2个考试落榜生,为生计合伙开补习班,备课讲义居然成就千古奇书


这是一本读书人不可忽视也不可绕过去的启蒙读物,巴金这样评价。

我们先看看他的书名——《古文观止》。 “古文”,就是“古代散文”的意思, “观止”一词则来源于成语“叹为观止”。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就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人就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古文观止》用“观止”一词,意思是说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看这些就够了。看完这本书,别的书就不用再看了,何等的自信!这说明叔侄俩虽未能考到功名,但对自己编选的这本文集,还是自信满满的。

再看看选集内容。《古文观止》选取了从东周至明代的文章共222篇,全书分为12卷,以散文为主,少量韵文、骈文。先秦入选最多的是《左传》,有2卷34篇。汉代入选最多的是《史记》,14篇。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这几个牛人的合计就多达70篇。

入选的文章都是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量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原文在文章中间或末尾,有一些夹批或尾批,便于初学者对文章的理解。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

2个考试落榜生,为生计合伙开补习班,备课讲义居然成就千古奇书



说了这么多,都什么年代了,我为什么要读这个《古文观止》?

这个理由还是很充分的,特别是最后一条,无力反驳。

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根。我们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白话文字,都始于文言文,所以汉语言文字的根,就在文言文。文言文比起白话文,更简洁、雅致、深刻,也更难把握一些。若是掌握了文言文,也就促进了对现代文的理解。掌握了文字上的根,我们就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语言,更好的推敲和锤炼自己的文字。这些也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的基本素质。

选文精、全、简。 选集几乎收录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有游记,有聚会,有赠序、也有自荐信等,而且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名篇,比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前赤壁赋》《秋声赋》《陋室铭》《北山移文》等等。222篇散文中有80多篇文章在300字以下,千字以上的文章不超过10篇。最短的两篇文章,刘禹锡的《陋室铭》81个字,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89个字。

用最短的文字,阐述最深刻的道理,抒发最充沛的感情,这里就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内容精彩,名言警句叠出。

300多年以来,《古文观止》一直是知名度最高的图书之一。可以这么说,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这是一本被历史检验过的,非常经典的书,也可称为必读之书。

内容典雅不俗,所选诸篇语言琅琅,佳言警句层出不穷,均为古典散文代表,尽是传统文明精华。是一部让人读后,叹为观止的文言文散文合集。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

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2个考试落榜生,为生计合伙开补习班,备课讲义居然成就千古奇书


不少意思挂在嘴边你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文中语句一出你直拍大腿,说的真好!随便挑几句读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丘明:《曹刿论战》)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苏轼:《留侯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留侯论》)

我除了拍大腿叫好,实在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2个考试落榜生,为生计合伙开补习班,备课讲义居然成就千古奇书


最后一个最不重要但又无法回避的理由,选集中的篇目霸屏课本及课外阅读,考试中的常客基本上齐集与此。

人教版高中篇目:《烛之武退秦师》、《 赤壁赋》、《 过秦论》、《 游褒禅山记、》《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阿房宫赋》、《 师说》、《 祭十二郎文》、《 种树郭橐驼传》、《 愚溪诗序》、 《伶官传序》、《 六国论》、《 方山子传》等。

初中篇目:《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雎不辱使命》、《 前出师表》、《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陋室铭》、《 杂说四(马说)》、《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等。


理由说了一大堆,我读还不行吗?

还真不行!如何正确的打开他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选集年代跨度近2000年,越是久远的越难读懂,例如前面的几卷都出自《左传》。文章长短不一,道理深浅不一,风格迥异。阅读这本千古奇书还是需要一定文言文功底的!小白怎么读?

我始终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硬逼孩子来读、背,估计不仅不会让孩子体会到文章的美感,搞不好还让孩子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我的几点体会,市面上或者说图书馆一般有很多种《古文观止》的版本,有全文翻译的,有简单点评的等等各种版本,挑一个适合孩子的版本

不必按书的编写次序来读,挑孩子感兴趣、故事性强,短小容易理解的开始。

刚开始不要太在意细节,不要在字、词、意等细节上纠缠,孩子能快乐的读下来,有感觉就可以了。

生字较多,借助外力,也有拼音版的,又来给喜马拉雅打广告了,[笑哭]。我听过两个比较好的免费版本,各有千秋。一个是白云出岫(音袖,山洞的意思)老师的,好处是基本全了,每篇文章都有,读的也标准,但感觉就是老师读的,[捂脸],有些生硬。一个微学堂收录的,都是中央台名嘴朗诵的,还配了乐,声情并茂,可惜只有31集。直接搜《古文观止》,找这两个作者的,或者搜作者也可以找到。

最后一个,老套路了,一鱼多吃。不要仅仅为了背文章而背文章,背文章是为了学会阅读和写作,这么经典的文章只是背会就太可惜了,在背诵的基础上一定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这些文章都是思 想性和艺术性的最高代表,值得仔细揣摩阅读和写作手法。多做这一步会让你领先十步,坚持一下,肯定会大有收获的。

有时间跟着孩子一起听听读读聊聊这本书中的故事吧,也挺不错的。


欢迎点赞、关注加转发,我是伟大时代,一起用心培养孩子。

2个考试落榜生,为生计合伙开补习班,备课讲义居然成就千古奇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讲义   培训班   叔侄   乐舞   篇目   左传   奇书   文言文   补习班   选集   古文   叹为观止   生计   千古   散文   成就   版本   文字   孩子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