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别哭了,我不要了,等我长大了赚很多很多钱给你

一个6岁的男孩看中了商场里的公仔猴,妈妈却不肯买。

男孩不依不饶,甚至开始哭闹。

妈妈看孩子哭闹,自己也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跟孩子讲家里多么多么艰苦,爸爸赚的都是辛苦钱,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家里吃饭买菜。

孩子看妈妈越哭越伤心,突然内疚得不得了,她拉起妈妈道:“妈妈你别哭了,我不要了,等我长大了赚很多很多钱给你。”

一个6岁的孩子,要一个公仔玩具其实是很合理的要求。

可妈妈的突然哭泣让他觉得他要公仔猴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这个行为让妈妈难受了。

这个小故事里,妈妈的目的是达到了,可孩子的内心却多了一层因内疚产生的恐惧和悔恨的情绪。

这种情绪堆积久了,就变成了“负罪感”,让孩子感到自己就是这个家庭的原罪,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生,爸爸妈妈就不会那么痛苦难过。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曾说:

“负罪感,是被操纵者心中最常见的感受,而自虐者(父母)也常是通过传递这三种感受,来控制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父母跟孩子诉苦,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其实就是利用孩子的“负罪感”使孩子变得顺从听话。

孩子表面上乖巧懂事,实质已经失去自我。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精神控制。

妈妈你别哭了,我不要了,等我长大了赚很多很多钱给你


妈妈你别哭了,我不要了,等我长大了赚很多很多钱给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妈妈   负罪感   不依不饶   原罪   心理学家   顺从   乖巧   拉起   内疚   情绪   家里   爸爸   父母   男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