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爱是个动词#

01

最焦虑的妈妈,没有之一

孩子上幼儿园,哪个妈妈不焦虑?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瞬间,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妈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这是太常见的一幕了。


就算妈妈抱着孩子和孩子一起哭,强行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转过身就走,边走边擦眼泪,这也不算是多大的事,当妈的不都这样吗。


在幼儿园工作,亲历了这样一位妈妈,我一度认为这位妈妈有心理疾病。


含着眼泪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接下来的一整天这位妈妈就扒着幼儿园围墙的栏杆,一看就是一天。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幼儿园的有一个高难度的站位和角度能看到一小部分教室的窗户,那里就成了这位妈妈的根据地。


教室里的孩子都知道妈妈在哪儿,只要一看到栏杆外的妈妈,孩子就哭喊着:

“我要找妈妈!”


开学十几天了,这位妈妈就这样坚持着,一直送孩子上幼儿园,自己就一直扒着幼儿园围墙的栏杆。


老师劝,园长劝,谁劝也听不进去,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你们体会不到做妈妈的心,你们感受不到做妈妈的煎熬!”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02

谁劝都不行


这位妈妈的行为,真的影响到了幼儿园的正常教学,也影响到了孩子们的情绪。


刚入学小班的孩子,情绪还不太稳定,一个哭引发一连串的哭闹。


园长要求老师和家长沟通,必须停止家长扒着栏杆看的这种行为,否则孩子可能会被劝退,不让上幼儿园了。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年轻的小老师一筹莫展,干脆直接找这位妈妈谈话,没谈几句这个妈妈哭哭啼啼起来,还是老一套:


“你们不懂做妈妈的心,你还没有孩子,理解不了我的感受,我有我的自由,我在幼儿园外面谁也管不了我!

我又没有进去,既然是栏杆,不是围墙,就是让人看的。”


小老师也实在没有办法了直接说:


“你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么不放心,不如再去别家幼儿园看看,选一所自己放心的幼儿园。”


这位妈妈听到这句话,直接大哭起来,惊动了园长,园长带她到办公室,据说在园长办公室哭哭啼啼一上午。


园长做了一上午的工作,还是停止不了她的焦虑,也绝不考虑转园,这个幼儿园是这位妈妈考察了五家幼儿园,精挑细选出来的,明确表态,不会转走。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03

最后通牒

园长下了命令,给班内三位老师三天时间,充分理解这位妈妈的感受,并且做好沟通安抚工作。


作为三位老师中的一员,我此时正在读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忽然想到眼前的情景结合书中的内容,尝试和这位妈妈进行沟通也许是个办法。


非暴力沟通就是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

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

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


现在我们三位老师就计划用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来和这位妈妈进行沟通。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04

非暴力沟通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能够:


■ 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

■ 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 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 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

■ 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


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05

非暴力沟通始于四个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这四个要素正是非暴力沟通过程: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那我们就认真学习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一、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


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例如,他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二、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三、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


任何沟通我们都会听到不中听的话,那听到不中听的话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06

实践操作


四个要素理解掌握了,我们组织语言,分工提醒开始了和这位妈妈的沟通。


放学后,邀请这位妈妈走进幼儿园,走进我们的班级,给她倒上一杯温暖的热茶,舒服的围坐在一起,开始了我们的倾心长谈。


这位妈妈自然知道我们谈话的目的,一上来就开始了老一套:

她做母亲的艰辛,

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天也没有分开过,

为了孩子她做了全职妈妈,

孩子就是她的全部,

孩子就是她的生命,

她只有守在幼儿园外面才能心安,

幼儿园无权干涉她的人身自由。


我们一直在安静的倾听,并认真的观察她泪眼朦胧地诉说的状态。


其实她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有充足的理由把她顶回去。


可是我们什么也没做,只是专注的倾听,并真诚的点着头,甚至陪她一起眼含泪花,真的在试图理解这位妈妈的感受


当她发现我们在认真的倾听,她的状态就开始放松下来,话语就开始慢慢减少,她也开始希望听我们说话了。


凭心而论,作为妈妈她很合格。


我们告诉她,她养育的孩子很优秀,生活和学习能力很明显地优于其他孩子。


孩子不挑食,自己吃饭、穿鞋、午睡、小便,并且会和老师交谈,思路清晰,能简单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唯一的缺点就是会突发性的焦虑,只要自己一安静下来,就会变得焦虑,就要找妈妈。


老师现在明白了,孩子的这种焦虑源于妈妈的焦虑。


当我们双方都说出了客观的事实,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以后,我们的沟通变得顺畅了。


老师鼓励她说出自己的需要,什么才是她最真实的需要,她最真实的需要是一直扒着栏杆吗?


她说不是,她只是想更多的看见孩子,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景。


老师也在满足她的需要的同时说出来自己的请求。


最终达成了共识:


1、老师满足她的需求,每日和她沟通告诉她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的表现。


2、老师尽量多在家长群里发一些孩子们的视频和照片,让家长看到孩子的状态。


3、邀请她参加家委会,让她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幼儿园,了解孩子的情况。


4、老师请求她送完孩子就回家,不要再守在幼儿园栏杆外面了。


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妈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幼儿园。


今天是谈完以后的第三天了,这位妈妈一直没有在幼儿园外扒着栏杆,孩子的焦虑情绪也在每天减少,哭着要找妈妈的情形越来越少,第三天一整天都没有哭过一次。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崩溃大哭,非暴力沟通轻松化解无处安放的母爱


写在最后:


现在再也不会认为这位妈妈有心理疾病了,她只是一位对孩子爱之深、爱之切的妈妈。


初为人母,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只要我们能理解、能感受、能共情、能建议,我们就一定会一起成长。


读书给了我们力量,读书给了我们知识,一件小事更坚定了坚持读书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非暴力   幼儿园   妈妈   孩子   园长   可能会   心理疾病   中听   母爱   围墙   栏杆   焦虑   要素   情绪   家长   轻松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