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现行中小学的学制有两种,一种是五四学制,也就是上海实行的学制:小学读五年,初中读四年,高中读三年。还有一种是六三学制:小学读六年,初中读三年,高中读三年。

这两种学制都是18岁高中毕业考大学。

今年有代表提出12年基础教育时间过长,年轻人大学毕业的时间在22-23岁,研究生三年制,毕业后25-26岁。

这个时间太长了,导致人们受教育时间和工作年限不成正比。建议改成五三学制:小学读五年,初中读三年,高中读两年,一共10年,统统纳入义务教育。

如此一来,年轻人16岁就可以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刚刚20岁,足足多出两年工作时间,而且是最黄金的两年,岂不妙哉。

咱们来分析一下,10年义务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2年的基础教育确实有点长。

目前下一代年轻人的升学和就业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考研,用工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顺利的话,年轻人26岁踏入社会,几乎没有可以犹豫和彷徨的时间,35岁若是不干出点成绩来,那之前的学历也好,履历也罢,都只能急速贬值,打折打到骨折。

满打满算也就10年不到的时间,留给年轻人职场掘井的时间实在太少了。这中间还要完成成家立业生孩子的人生大事。

一头是工作,一头是事业,又都是从啥也不会的菜鸟开始迈步,还要手忙脚乱地维持两者的平衡。

确实太赶了。多给年轻人两年时间,好歹能让他们喘口气。

另一方面,16岁大学毕业,也意味着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少了两年时间。

自然界中,没有一种动物需要养育幼崽那么久,可是中国的父母养个孩子,却基本都是22年起步,能少两年也是好的。

缺点:

1)扣掉这两年对年轻人有什么影响?

小学六年变成五年,理论上没有太大影响。

孩子们只不过少了一年童年罢了。反正现在的孩子本身就没什么童年。从小到大也没什么肆无忌惮地玩耍,成群结队地追逐打闹的时间,有的只是无尽的作业和补习班、兴趣班,少了也就少了吧。

高中三年变成两年,这个就有影响了。

现在但凡有点升学率的高中,都是三年教学大纲压缩到两年里学完,剩一年复习。要是压缩成两年,一年学习,一年复习,这是要把老师和学生逼疯啊。

高中的板凳都没坐热乎,同学都没熟悉,就光顾着埋头考试了。这学出来的到底是知识还是考试技巧?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同样的,两年高中,对老师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头一年该怎么讲,怎么把握进度,太关键了。现在的老师都习惯了眼下的教学方式,一下子砍掉一年,学生学不学得会是一回事,老师根本教不来课,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二线城市的老师素质比较高,经过短期培训或许可以做到,边远山区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呢?教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这些问题都必须要解决。

16岁参加高考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虽然现代社会几乎没给孩子留下太多成长的时间,但是孩子的青春期还是会如期而至的。我国对青春期的年龄定义在11-17岁,世卫组织定义的年龄在10-20岁。

无论哪种定义方式,14-16岁都是青春期最关键的时期。荷尔蒙跟荡秋千似的忽高忽低,小孩也跟着在恶魔和天使之间随机摇摆。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现在很多孩子往往在高一时叛逆得不行,到了高二高三,荷尔蒙没那么躁动了,他也冷静下来了,可以全身心投入高考复习了。

如果16岁高考,这不是逼着父母和青春期巅峰的小孩天天battle吗,那还能不火星撞地球?

2)16岁高中毕业带来的社会问题

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把高中毕业的时间定在18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大部分城市家庭的孩子,都不会初中毕业就赋闲在家。初中毕业15岁,法定用工年龄是16岁。中间差一年,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总要读个职高、中专什么的,再走上社会。

如果不读,父母要被人戳脊梁骨。

现在改成高中毕业16岁,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都高中毕业了,满16岁了,不读书能奈他何?

16岁正是荷尔蒙上头的年纪,那么些半大小子就那么放到社会上晃荡,你们不怕么?反正我是有点怕。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那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要砍掉2年基础教育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至少,这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如果人生注定充满了压力,咱们宁愿把压力让成年人背负,也不要让未成年去背。

缩减基础教育时间的根本原因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今年的很多提案都是围绕着四个字提的:“人不够了”!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看,自全面开放二胎以来,全国出生总人口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以前我们总爱说人口红利,如今人口越来越老龄化,红利是彻底没有了。而且生育率这东西,受过诅咒,只要跌下去,就很难升得起来。

这一点隔壁邻居日本、韩国,大洋彼岸的欧洲各国都深有体会。老百姓一旦不想生孩子了,给糖也好,给枣也罢,都很难劝得动。

人口问题最大的悖论在于,劳动力在国家看来是可贵的资源,国家希望人们多生。但生不生孩子,又是一个十分个人的选择。每一个个人选择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生育率下降这个结果,要想靠喊喊口号,发几块钱来解决,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是老百姓用脚投票把“我们不想生”打在了公屏上。

真要缩短了教育年限,想想今后这些孩子该多悲催吧!

童年是没有什么童年的,不竞争就没大学好上,可能4岁5岁就不得不提前学习,到了高中,荷尔蒙正紊乱着,兵荒马乱地考大学。急急忙忙冲入社会,开启了996的福报。累死累活干到35岁,运气好可以一路干到60,65岁。三十多年下来,身上的零件也该不好使了。

要是运气不好,35岁以后各种短暂的打工拼拼凑凑,后几年只能干干体力活,送送外卖,开开滴滴,含含糊糊混到退休,这是更加辛劳的一生。

这样的人生,又怎么能责怪人们不努力生孩子呢?实在也没那个闲工夫生啊!

归根结底,要想人口多,还是得切实提高人们的幸福度和满意度。大号玩得爽,才会想练小号。大号都累到不行,谁有那个闲情逸致练小号。

揠苗助长的事情,咱先缓缓。隔壁把女性生育成本纳入社保的提议,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总之一句话,得让老百姓活得爽,人口才会正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生育率   高中   小学   学制   荷尔蒙   基础教育   青春期   老百姓   童年   人口   年轻人   父母   初中   老师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