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觉醒年代》火了。

虽然它原来也挺火的,但是当高考语文卷一出,大家赫然发现:哇,所有的作文题,竟然都能套用这部剧来作答。

这简直就是一部浑身上下长满了考点的剧。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全国卷甲,直接套李大钊或者陈独秀一家子的事例和话语就好了。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全国卷乙,追求理想的青年,直接上乔年和延年的素材。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新高考1卷,都明说《新青年》了,更容易套了。《觉醒年代》里的台词直接拿来用就是了: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新高考2卷,做人嘛,立身要正,无论处境如何峰回路转,骨架子都不能歪。然后随便举几个剧中人的生平做例子就行了。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北京卷也很好写,特定的时代嘛,觉醒年代就是了。纵然生不逢时,亦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时代。还有比这更燃的吗?每个年代,都有“时我不待,只争朝夕”之人,也有安分随时之人。端看个人的选择了。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纪念日”,“不忘初心”,“历史的注脚”,这些也都很好套。纪念日可以写7月1日,可以写先辈们是怎么带领中国从昨天走到了今天。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上海卷是唯一不太跟《觉醒年代》沾边的题,但是也不是不能套,只不过没必要。

一定要套的话,可以用李大钊的这句: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一个人以青春献祭国家,经过时间的沉淀,他的价值一定会被世人看到。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浙江卷:就陈独秀那家子的悲惨遭遇,失去的可太多了。但是他内心是满足的,在追求家国大义的过程中,他也得到了很多。这些都可以拿来写,而且立意还很高,写得好分数绝对不会低。

我现在就特别同情那些高考前埋头刷题,没空追剧的孩子。虽然这是常规操作,但属实亏大了。

另外,《觉醒年代》受命题组的青睐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这是一部充满了考点的剧,但如果只是单纯地用看考点的角度去看这部剧,那绝对是种莫大的浪费。

纵然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比彼时的年轻人更加迷茫。当一切理想都荡然无存,只剩下欲望的时候,他们未必就会变得更加幸福。

比如前段时间全网火爆的“土猪拱白菜”言论。一个十八岁的大好青年,满脑子想的就是去拱白菜,这就是立志要冲击清华北大的有为青年吗?

这孩子的眼里没有理想的光芒,只有熊熊燃烧的欲望。他的胸怀中也没有国家大义,只有个人的那点得失。

这就是我们的“新青年”吗?我很好奇他会在高考中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或许满篇都是优美的辞藻和远大的理想。可是交了卷,我们知道,他的心里还是只容得下白菜。


再比如南京大学的招生宣传,其中有两张图,是这样的: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以及这样的: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这是几个意思?怎么说也是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却自贬身价认为莘莘学子愿意来报考的重要原因是为了青春靓丽的校花?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颜如玉只是读书的一个额外好处。现在学校却以这个作为主打卖点来吸引考生,倒是和“土猪白菜”论的张锡峰莫名般配。

大学是培养人才,增长学识的地方,校门大开,是为了培养有识青年,怎么就成了找漂亮小姐姐共度青春之所?

到底是学校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学生,还是学校不觉得自己能传道授业解惑呢?


这一代“新青年”正在成长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别的不说,就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之中真正去搞科研的比例并不大。接近百分之50的两校毕业生去了体制内,还有一部分人留学去了国外。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对于清北毕业生来说,理想好像是个蛮奢侈的东西,除了金字塔尖的那部分人,大多数人衡量来衡量去的,无非是待遇、福利、稳定性和户口。

虽说这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可别忘了,清华和北大本身已经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学校了,如果连他们都没什么理想,那么这代年轻人就真的很丧了。

咱不和别的比,就和100多年前的北大自己来比一比!

《觉醒年代》中,有一幕非常励志,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当时的北大官僚腐败,百废待兴,蔡元培上来就新官上任三把火,辞退了一批尸位素餐的教授,三顾茅庐,独排众议,把学历拿不出手的陈独秀拉到了文科学长的重要位置上。

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的就职典礼上就说: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大意就是,你们来北大上学,有人想求官,有人想发财,有人想从政,有人想从商。你们往往临到考试才抱佛脚。不问学问有无,只争分数多寡,考试一结束,书籍就束之高阁。文凭一到手,则万事大吉。

你们中的许多人光阴虚度,此乃自误,这与你们到北大求学的真正宗旨是背道而驰。

这段话,大概今时今日拿到北大去讲,也依然振聋发聩。

台下诸君,多少人为了升官发财拱白菜,挤破了头考进了北大,却不以学问为先,只想着混个好分数,好拿到文凭走人?

蔡元培还要求北大学子砥砺德行。他要求北大学子以品德为先,要做社会的表率。

不知蔡校长看到今日之北大,是会欣慰地露出笑容,还是会皱起眉头呢?

《觉醒年代》中的许多人物,都不应该是单纯的“考点”,他们是一个个热血爱国,志存高远的灵魂。他们更应该成为的,是点燃新一代青年的“燃点”。

比方说坚持留辫子的老派学究辜鸿铭。他算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坚定的反对者。可是他也有他的志向,辜鸿铭对传统文化饱含深情,他虽然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他是真的爱国者,无愧于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这部各地高考作文皆可套用的神剧,千万别只把它当成考点

当众人皆在抨击传统文化的糟粕之时,辜鸿铭第一个站出来维护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大力赞扬了中国人的精神。

而蔡元培和陈独秀也接纳了他的理论,并不因为他的老派,他的异己之见而打压老爷子。

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新青年”的精神面貌。

时代车轮滚滚,先烈们用双手给我们挣来了这繁华世界。新一代的年轻人,不能只低头看着自己眼前那一亩三分地,满脑子只想着去拱一棵最好的白菜。

《觉醒年代》这部剧远远比那些考点的价值更高。

学生们不能只看得到分数,年轻人不应只看到待遇、薪酬、和房子。这世界需要理想主义者,需要真正的理想,需要那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力量。

这才是属于我们的觉醒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考点   白首   塔尖   传统文化   白菜   高考作文   分数   新青年   北大   年轻人   年代   理想   青年   青春   学校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