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STEAM教育怎么教?

2月25日下午,STEAM在线繁星计划邀请到新西兰森根国际STEAM业务总监刘炼老师为我们做主题为《一面墙所映射出的新西兰STEAM教育》的分享,为大家讲述新西兰STEAM教育有哪些特殊之处?


新西兰STEAM教育怎么教?


据刘老师介绍,2007年的时候,新西兰的教育部就已经在它的教学大纲当中提到了STEM这个理念,并且把这个理念推广到各个学校去鼓励大家在这方面做自己的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新西兰的STEAM教育形成一些自己的方法和观点。比如,当我们国内谈到STEAM教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提到科技创新,但是从新西兰的老师以及整体的教学氛围来看,他们认为STEAM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是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最先进的教学工具。


新西兰学校设计的课程里面有很多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而且应该说很大程度上的中学开始,像烹饪课呀,木工课呀,缝纫呀这些课程是非常非常普遍的。


新西兰老师很强调的一点是,在项目实践过程当中学生的感受和自己的感觉上的收获,而不是纯粹的纸面上的收获是他们特别看重的,他们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在认知上的螺旋上升的体现。


刘老师通过学生改造餐厅一面墙的案例,讲述了新西兰老师和学生如何设计和参与课程的。在课程中,由老师确定设计目标,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制作结果,给予学生自主性,遇到困难的时候迫使学生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努力克服困难把事情做好。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这些都是可以面向未来的能力。


刘老师认为,真正让孩子们有面向未来的信心关键就是在他们拥有面向未来的能力。而国内的一些STEAM课,更多是让孩子们去学习如何拼装一个看上去有科技感的东西,比如说组装一个电路板,声控灯一类,但最终解决的只是一个组装熟练功的能力而不是一个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打破之前的条条框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的能力是STEAM里需要特别关注的能力,这也是新西兰的STEAM教育里与众不同的一点。


刘老师发现部分国内老师有一个很大的执念,就是一定要做出一个成果,不允许虚无缥缈,一定需要达到某种标准的结果库。比如说我们需要做一个房屋模型,学生一定要做到完美,老师才觉得这是达到结果了,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会很焦急。


他给这些焦虑的老师两点建议,第一就是老师应该控制自己的控制欲,把舞台给学生。第二点就是最终的成果不重要,孩子的失败和对失败的反思最重要。


以下为讲座录音实录(经过整理编辑),更有价值,大家可以详细参考:


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感谢这么多朋友在这个时间段上线来听我分享。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炼,以前是在北京混IT圈的,2014年来到新西兰之后开始接触教育行业。我是在大概2017年左右接触到STEAM这个概念。当时呢是我们公司组织的留学团从国内的某个省份到奥克兰进行留学,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奥克兰大学的老师给这些学生准备了STEAM的课程。那么通过这个事件我才接触到STEAM这个概念,才了解到STEAM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


那么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公司和国内的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请新西兰这边的老师通过在线的方式给国内的同学们上STEAM课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感觉到中国和新西兰之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对STEAM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就更深入地去了解这种不一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些小案例呢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教学顾问,他亲身实践的一个案例,我觉得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通过这个案例呢,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今天的案例呢我可能分三部分和大家分享,首先我想介绍一下在新西兰STEAM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然后在第二部分展开介绍一下具体的案例,第三呢我会留一点时间和大家进行交互。


那刚才我谈到说在国内的授课过程中发现了新西兰和中国在STEAM同样一个单词上面有很大的理解差异。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呢,STEAM我们把它理解为一个植物的话,它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的时候,长出来的形态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养分,不同的气温导致的。


新西兰STEAM教育总体介绍


新西兰的STEAM之所以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的原因实际上追溯起来是要看到它整个的大的教育环境是什么样的,那首先我们来看新西兰整体的教育在全球应该说是最广为推崇的,《经济学人》是西方一本有权威的杂志,它受(一丹)基金的委托,做过连续几年的未来教育指数国家排名,那么在所有年份的排名当中,新西兰的“未来教育指数”一直属于前三的位置。第一年是第一名,第二年和第三年都是前三名,前三名的国家一直没有变化,就是新西兰芬兰和瑞典这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的排名在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位次。以此就能看到说新西兰的教育实际上一直处于一个世界前列的位置。


那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被大家认可的先进性,我觉得是新西兰的教育体制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校董制新西兰的教育部门只是提供一个很粗犷的教育大纲,而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在高中以前几乎是由各个学校自主地来决定的。那么到高中之后因为要考虑到上大学的问题,所以就不可避免地会向分数或考核标准啊这种体系性的东西去靠拢。


但在这之前,新西兰的这种教育课程应该说是百花齐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特点,教育部门是没有权利要求大家去统一使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所以呢,在新西兰这种校董制和学校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活力,教师呢有很大的空间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那还有一点呢就是我们知道说STEM这个概念——STEAM之前叫STEM,STEM这个概念来源于美国,美国之所以提出这么一个概念实际上是因为它的这么一个强国策略。


它认为要保持国家的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在理工科,science科学技术工程这方面要有极大的强势。所以它才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希望在大学领域能够对这方面有所注重的投入。


而新西兰它是一个偏远的小国,在地图上有时候会被遗漏掉,就是在最旁边有时候都看不到,这么小一个岛国就没有做大做强的力气,所以体现在它们的教育就更加务实,它们的STEAM的教育里面各种高新尖的技术、工具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我们谈到STEAM教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提到科技创新,但是从新西兰的老师以及整体的教学氛围来看。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是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最先进的教学工具。他设计的课程里面呢有很多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而且应该说很大程度上的中学开始,像烹饪课呀,木工课呀,缝纫呀这些课程是非常非常普遍的,动手能力在新西兰教育里是非常强调的。


2007年的时候,新西兰的教育部就已经在它的教学大纲当中提到了STEM这个理念,并且把这个理念推广到各个学校去鼓励大家在这方面做自己的创新,从这方面看呢应该说比国内提前了十年左右。


所以在这个将近十五年的时间里呢,新西兰在STEM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那么介绍完整个大的背景之后呢,我想大家有可能会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我后面讲的这个案例,在过程中想强调什么,想教授学生什么东西方面有更好的理解。


案例讲述:改造学校咖啡厅的门面墙


新西兰STEAM教育怎么教?


那么今天我讲的题目是通过一堵墙的改造来介绍新西兰的教育,墙实际上呢就是学校里边食堂的一个窗口。我们都在食堂打过饭。食堂里面就是一面墙,一个两米宽的窗口。你通过这个窗口去下单,下单之后,工作人面把里面的一些餐饭再交互给你,就是这样的一面有厨师和学生交互的一面窗口。


这个厨房首先就是我刚才谈到新西兰的教育里面动手实践课程很多,厨房本身就是给学生学习烹饪技巧的。那这个方案设计呢首先是针对学校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所以在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些不同难度,在具体的案例里面可以看出来,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因素的考量,有些动手方面的考量。


这个墙也不是纯粹为了设计而设计,因为这个墙本身就到了需要重新装修的程度,多年使用这些墙已经出现了一些摩擦划痕之类的,其次这个墙就是纯粹的一面白墙,它和这个学校的主题,这个学校叫garden school,花园式的一个学校,而且这个餐厅本身就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kakapo cafe,kakapo是新西兰一种特有的鸟,这面墙都没有体现出这些内容,所以第一是这面墙本身需要翻新,第二呢是这面墙翻新的时候能够更契合这个餐厅的主题,这个就是这面墙的一些实际的问题。


我刚刚给大家讲到的这面墙,可以说是非常素净的一面墙。讲到这里呢我想有半分钟的停顿,请大家自己想一下,如果你面对这样一面墙,面对这样一个任务,你会有什么样的改造设想,我们现在来安静地想半分钟。


那么这个课程开始之后呢,老师把同学分成了七个小组,分组进行活动应该是STEAM课程的一种非常常用的授课方式。它不仅便于在小组内部产生讨论,而且呢小组之间能够有竞争,让这个课程更具有话题性,更有乐趣。


所以呢,当时分了七个小组,每组大概要用四到五周的时间做出一个方案来,这个方案最后要由学校师生来评审,对最后评审的结果不是授课老师自己来评审,而是全校师生的评选,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改造项目,这个餐厅最后是要被所有学生都要用到的。


项目有趣的地方


这个项目好玩的地方呢我觉得有几点其中有一点是这个项目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


我们先看阶段一,阶段一就是一个非常标准化项目制的做法那所谓项目制的做法我们想到就是发现生活实际的问题,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之后呢我们要去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找到这样的方法我们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选出一个草案,拿到这个草案之后呢我们要不停地去检验这个方法检验这个草案,然后找到它的不足再去改进它,在改进的过程中,又涉及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经过几轮的改造之后,我们把它做成一个汇报或者怎么样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项目制案例的做法。


那么在第一阶段,它就是按照这样一个程序走的,所以呢,第一阶段的设计结果其实是一个具备执行性的设计方案,因为这面墙不是虚假的,它是真实存在的,这面墙的方案拿出来之后是真的要在上面施工,按照你的想法把它改变出来,所以它必须是一个具备执行性的事情。


在这个设计方案里面,可能有几个方面学生需要去关注的,首先就是它的外观,这个是最直观的事情,我们设计东西一定要让人喜欢,尤其是这个门面,不可能让人一看“哇,太难看了,连胃口都没有了”,那外观最后要由所有的师生来投票决定。


再有一个就是,既然是可执行性的,那么它的材料选择就非常重要。我们提到说当时这面墙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就是经年使用被磨损了,被踢了被划了,因为太白了很容易弄脏。所以我们在改造的时候就要想到说不是仅仅刷一次漆就把它搞定了,而是说我怎么能够利用材料避免这些问题再次出现,那么这个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我们学生要在材料选择上做功夫。


第三就是工程,我们可能想到很炫,就是在电脑上做或者说我只说在一个小的模型,我可能就是把最耀眼的最科幻的东西加在上面去,但如果它必须要是设计完之后你转身就要去动手实操的一个东西的话,那么这个工程的可实施性就要去考虑,这里面就包括了说你要的这些材料是不是很难找到,你要的这些做的东西装饰品是不是真的可以被画出来,然后你提交的所有方案是不是可以被预算承担,你不能说我改一面墙要十万,所以这些所有的因素之后,学生们要分组给出一个方案。


新西兰STEAM教育怎么教?


那下面呢我就给大家分享四组同学的方案,这组同学的方案呢,右上角是他们的效果图,在效果图里边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早给大家看得整整一面白墙,那它现在呢可能是在墙的左右两边都用了不同的漆,然后呢上面是用草,植物来美化,然后底下这个叫kakapo cafe就是这个餐厅的名字,左上角是把他们设计的一些思路,为了这个设计方案做了哪些工作都罗列在这边。左下角可以看到说他选择的这材料来源于哪里,应该说他选择的这些色彩是为什么呢,可以看到说他找了些真正的植物作为参考,所以说这些东西不是随便乱画的,对于学生来讲是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自己在市场上搜索之后给出一些实际的有出处的一个材料清单,在右下角呢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预算列表,告诉你说我要完成这个方案,买东西要花多少钱,然后施工要花多少钱,这就是第一个小组的方案。


第二个小组陈列展示的方式和第一个小组差不太多,那么他在这里面也专门谈到了,左上角的描述可能字有点小,他专门谈到了说它在拿到这个方案之后,得到了哪些客户的反馈。我们做一个方案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方案取决于两个点。第一,同学们会到市场上去看,别的这些餐厅呢这种墙是怎么设计的,所以他会有一个参考的标准。


再有一个要关注到用户的感受,用户来到这面墙之后希望从这面墙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希望这面墙带给他什么样的感受,以用户为导向,所以在设计这个方案的时候同学们都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到市场上找设计标杆,第二就是做用户调研,用户调研就是包括学校里的学生,同学,自己的老师甚至校长都会采访到说你对这个墙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样的期望。这个小组最好的就是他拿到这个方案之后还给用户去看了一下说我么这个方案你有什么反馈,那么在下面就是他也罗列了自己选取得材料以及利用的色彩有什么样的寓意。


这个是第三个小组的,这个组写的东西可以看到少了很多植物的装饰,他留了很大的空白点,都让餐厅把自己的产品更清晰地罗列出来,然后在上方这个小鸟,kakapo这种鸟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造型。


这个是第四组的方案,第四组就明显是一个丛林风,从上到下都是丛林的感受,里面是一堆的kakapo,大家可以看到右侧是这个方案的详细介绍,他里面还专门谈到了说他当初的灵感来源哪里,他的第一步的设想是怎么样的,后来又如何去修改了他们的这个方案,把整个过程都在展示里写了出来。


这个也是新西兰老师很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感受和自己的感觉上的收获,而不是纯粹的纸面上的收获是他们特别看重的,他们特别关注的事学生在认知上的螺旋上升的体现。就我一开始想放一只kakapo,然后我本来肯定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后来把自己否定掉了,我还是觉得kakapo好,这个过程是新西兰教育里特别有趣的一点。这个我自己觉得和国内教育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异,国内我们可能更关注最终的那个分数,至于说你怎么拿到这个分数我不care,我不管,表达了高分至上的原则,这个是在STEAM课程里和我们现有的教育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吧。


那么讲述完这几个方案之后呢,最后呢是学校在这七个方案里进行了投票,投票完了后将票数最高的三个方案进行了糅合,明确了一个最终的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给大家看一下最后的实施效果。


大家实际上都看到了最终的结果,刚刚的视频也是课程的一个成果。这个视频完全都是由同学们自己来录制剪辑的。


施工完了之后第一阶段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在第一阶段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做了预算需要买东西施工,在申请预算的时候校方又给学生们出了些难题,克扣了他们的预算,让他们想办法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去完成设计的方案,体现了两点,第一点是不确定因素让课程更加有意思,更贴近生活第二就是课程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校方具有主导权的时候他才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


那我们就看一下第一阶段结束之后为什么会有第二阶段的事情——餐厅只是一个售卖的地方吗,学生如何对于这个餐厅有更多的理解?比如说食品,什么样的东西才算是健康食品,我们怎么把健康食品的概念传递给老师。可能这个窗口它不仅仅是货物买卖的窗口,它更是一个信息传输的窗口,是一种理念传递的窗口,那么其中理念传递的方式就需要学生把这个效果多元化,所以就出现了阶段二。


阶段二我觉得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首先呢阶段二的目标甚至整个实施的内容不是由老师来决定的,是由老师和学生相互探讨后一起来决定说我们在这个阶段应该做哪些事情,如何结合学生自己的特点来学习,比如说在这个成果库里有宣传推广片,有创作一首歌曲,有制作一个网站,这些东西说实话我觉得不是所有同学能去做的事情。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老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路,另一方面是同学们把自己个人的特点和能力贯穿进来。有个同学他就是因为喜欢乐器,喜欢唱歌,所以他想创作一首歌曲,有的同学他就是喜欢玩电脑,很擅长做视频编辑或网页设计,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成果。


成果库的一个好处是结合了学生本人的特点和兴趣所在,所以会让事情推进的比较容易,它不再是教师强迫去做的一件事情,而是大家一起来合力设计一些事情。老师可以做一些辅导,但最后做主的的还是学生自己。


第二点就是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十二三岁左右,新加坡是五岁上学,所以这些孩子实际上可能就是叛逆期的开始阶段,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现在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去独立自主,决定事情,如果在实施这些工作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实施不下去,想要放弃,实际上是在否定学生自己,这实际上是老师给学生下了一个套,迫使学生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努力克服困难把事情做好。正好在这个学校里有这么一面墙,墙上这句’you are free to choose you are not free from the consequence of your choice’就很好地诠释了我谈的事情,你有选择的自由,但你必须承担你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新西兰STEAM教育怎么教?


因为坦白说在每一个课堂里都有自我驱动力不强的学生,都会有拖后腿的熊孩子,当他不再是一个听命令的人而是一个自我命令的人,那你再让他去完成他自我设定的目标的时候,这个方式方法和效果就和强迫他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和阶段二的设计方向非常地吻合,刚才我们看到那个小的短视频是我们看到阶段二设计的成果之一,再有呢就是他们设计了一个网站,网页设计的也很有意思。


这个刚才看的视频也是学生制作的一个餐厅制作的视频,背景音乐里有一些重复的“healthy”,“delicious”就是健康美味的意思,这个就是音乐小组同学们的成果也集成到了视频里来。这个网页是用成熟的网页工具来做的并不是非常复杂。


那我们现在就来总结一下课程的特点:


首先它分成了两个阶段,我们可以看成是规定动作,由老师来设计目标,明确一个结果就是要做出设计方案来。


第二阶段就是自选动作。同学依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的特长来围绕餐厅这个主题来制作结果,所以我们看到出现了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内容。


再有就是这个课程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就是大家每天都会去的那个食堂的窗口,就是学生每天都会在那里获得食物的地方,所以这会让学生很有参与感。


学习成效与面向未来的能力


我觉得很多国内的朋友会非常感兴趣这么一个课程看上去很有意思,但如何评价学生在其中学习到的内容。这个话题有点大,所以需要结合到第四点未来能力的练习。


我给大家谈到过,新西兰在未来教育指数里的排名一直是位于前列的,那么未来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呢,在网上普遍认可的看法是未来教育是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一些知识累积成果的培养。


那么有哪些能力呢,首先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个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坦白说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那么快,知识会不断的刷新,工具也会不断地被淘汰,被升级。所以我们现在也在不断地花了太多的精力去死记硬背一些东西的话实际上也是浪费时间,真正让孩子们有面向未来的信心关键就是在他们拥有面向未来的能力,毫无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开展导向一个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开端的一个课程现在越来越被认可的原因,我觉得就是因为它对解决问题这件事情非常地重视。再有的面向未来的能力,有例如领导协同能力,这也是我们在STEAM课程里我一开始强调有分组的原因,分组不仅仅是三四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分组更重要的是在面向同一个任务时如何去分工、协调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这是STEAM课程里一个很有效的事情。


面向未来的能力,还包括创造力,面向科技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现在国内我看到一些STEAM课程的示范课,我觉得更多的好像是让孩子们去学习如何拼装一个看上去有科技感的东西,就比如说组装一个电路板,声控灯一类,但最终解决的只是一个组装熟练功的能力而不是一个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打破之前的条条框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的能力是STEAM里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能力,这也是新西兰的STEAM教育里与众不同的一点。

它没有那么在意编程、无人机一类的东西,不是说它不做,但它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炫耀的东西不是一个必需品,那这是一个帮助大家来创新的路径,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的想法。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这个课程的总结。


Q&A问答


下面是老师现场提出的部分问题,以及刘老师的回答:


Q:课程中最难的环节是什么?学生和老师是怎么解决的?


A:从老师角度来说,怎么放下自己的控制心。坦白说七八年级的学生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毕竟还不成熟,所以在成年人看来可能觉得方案有很多漏洞,会忍不住想跑上去说是不是换一个方法会更好,这种控制欲在所有STEAM课程里老师都会面临的事情,在新西兰的话STEAM课程的主角支配者应该就是学生。老师希望通过学生来主导的方式让相关学生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Q:如何确定项目和问题?


A:初中生能够实现的触手可及的场景,其次就是学校本身也有这样的想法需要改造这个墙。合适的内容取决于老师的判断,因为新西兰的教育的特色就是学校有非常大的学习自主性。老师在学生的互动中他认为学生具备什么能力,可能处于什么阶段,那么他就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至于说这个内容会不会太难了,这个是在课程过程中可以调整的,例如之前我提到的校方刻意削减了预算,有个同学的爸爸是木工,就问爸爸要了一些边角料代替了市场购买,一下就减少了很多成本,也算是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Q:对于国内老师学习设计STEAM项目有什么建议?


A:因为我们公司去年开始和国内学校有合作就发现部分国内老师有一个很大的执念,第一就是一定要做出一个成果,不允许虚无缥缈,一定需要达到某种标准的结果库。比如说我们需要做一个房屋模型,学生一定要做到完美老师才觉得这是达到结果了,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会很焦急,指导学生,这里就谈到两点,第一就是老师应该控制自己的控制欲,把舞台给学生。第二点就是在新西兰的老师最终的成果不重要,孩子的失败和对失败的反思最重要。比如说最后做了一个很烂的模型,但因为学生一直在搜索和整理相关信息,然后会去尝试把信心付诸实施,包括是对失败的总结完整,老师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成功的课程,所以我觉得就是课堂中对角色的设定,就是不要把成果当成唯一的标准。


Q:新西兰创客有哪些方面?


A:新西兰没有强调创客概念,无法说与创客完全匹配,但是像编程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很少见,虽然课外有辅导班和比赛,如果需要编程也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事情,比如说搭建一个网站设计一个网页,不会为了编程而编程。新西兰以教育方法为主,以生活问题为主。现在是STEAM的最大问题。


Q:新西兰现在STEAM普及率是多少?


A:没有具体的数字,但从07年开始新西兰政府就在大纲里提到了STEAM教育这个设想,所以每个学校都在做自己STEAM相关的开发,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正课,例如校外活动小组,例如与正课融合。在奥克兰有华人学生的学校一般强调教学质量,STEAM课程为必备课程。


Q:STEAM课如何与正课结合?


A:有一次另外一个同事做分享,有一个人如何在STEAM课程里融入化学知识。我认为STEAM不是一个框架,把不同的课程扔进去就是STEAM,STEAM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方式,是用来解决垂直学科带来的教学问题垂直学科的教学方法就像大家在搬砖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搬砖。


但我们把这个教学场景聚焦到现实的生活场景问题的时候我搬砖是为了造一个房子或教堂,我会很有目的性。就像我提到的案例,我可能寻找不同的改造墙的材料,有些防水有些不防水,为什么防水为什么不防水,做装饰时我又了解到植物的信息。通过具象的问题引申出学科的知识。


我们现在是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只会在工作的时候会想到之前学过一个不等式可以给老板做表格。现在的STEAM是一个全新的逆向教学思维,从这个角度看STEAM可能会觉得它更有意义一些。

来源:STEAM在线,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新西兰   餐厅   成果   事情   阶段   案例   能力   东西   老师   课程   未来   方案   学校   国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