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别被假象蒙蔽

无论是在教资考场还是学校招聘上,我们总能看见不少学生的身影,教师行业俨然成为大学生们的最佳就业选择之一。

虽然不少网友认为教师行业职称晋升难、编制少、辛苦、还不被家长们理解,但丝毫不影响学生们报考。

按理来说,教师行业应该不缺新教师的“加盟”,可现实情况却非如此。多地已出现“教师荒”,而数据却显示学校“人员超编”严重,不少网友好奇,这背后是否藏有猫腻呢?


多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别被假象蒙蔽

多地出现“教师荒”,数据却显示“人员超编”,这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

教师拥有的两大超长寒暑假期,似乎已经与教师辛苦的工作强度相抵消,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学生仍然“前仆后继”地混迹于各大教资考试和考编之中最大的动力。

纵观多地中小学校的教学情况,不难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大多都是身兼数职,或是一人需要负责多个班级,为何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如此大?

不光是生源数量日益增多的原因所导致,还由于教师工作压力过大以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使得年轻教师产生退缩之意,导致多地“教师荒”出现。


多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别被假象蒙蔽

说到底,一线教师的数量与班级数之间无法实现均衡,一线教师极其紧缺,甚至似乎还有越发严重的情况,多地“教师荒”似乎已不是新鲜事。

但据教育相关部门的系统数据可知,教师行业却出现了“人员超编”的现象,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是否藏有猫腻也是让人越发好奇。

其实无论是在教学的哪个阶段,女教师的数量都占有教师群体的绝大比例,而相应的是这些女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休产假等情况,但其仍占据着编制。


多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别被假象蒙蔽

各大中小学校除了任课教师外,必然也有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校长等职位,而这些职位都占有编制,学校本就少得可怜的编制名额还能给一线教师留下多少,可想而知。

甚至学校中还会有一些挂名人员,占着编制名额,却未在学校任职,或许这才是“人员超编”背后真正的猫腻所在。

学校编制名额紧缺,但占有编制的岗位却有很多,“粥多肉少”的现象显露无疑,“人员超编”现象的主要原因显现出来。


多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别被假象蒙蔽

搞清“教师荒”和“人员超编”后,学生们不应再被假象蒙蔽,合理选择很重要

多地出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的现象,其实质是什么?编制少是关键。

学校的编制名额严重紧缺,新教师入职后需要打拼多少年才能获得学校编制不得而知,但过程我们能想象到有多艰难。

网络上流传的教师群体工资高、事少以及入编容易等等都是假象而已。根据诸多一线教师反映,教师每天的工作任务量巨大、职称评定之路也是颇为坎坷,工资高的教师终究只是“别人家的”。


多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别被假象蒙蔽

当然不是说教师就“一无是处”,其两大超长带薪假期、较好的福利待遇等都是诸多学生纷纷想要报考教师编制的原因。

当前,教师行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也不被一些家长理解,但教师职业也有可取之处,面对“铁饭碗”的诱惑,哪个学生能不动摇?特别是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现在,教师不失为学生的就业最佳“后备军”。

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抗压承受程度、职业规划以及自身兴趣取向,合理选择是否选择教师这条路。


多地“教师荒”和“人员超编”背后的猫腻究竟是啥?别被假象蒙蔽

教育寄语

“教师荒”和“人员超编”现象已成为多个地区极为普遍的事情,使得教师行业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暴露在“阳光”之下。

但教师职业中的诸多优势也引得不少大学生纷纷涌入考编大部队中,学生们可以权衡利弊,并合理考量自身的内心真正需求,合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猫腻   假象   人员   教师   职称评定   中小学校   紧缺   名额   数量   现象   情况   学校   数据   学生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