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考之大城市篇

我们很努力,很努力,所以为了考名校,为了去好的单位,为了能给后代积累点资源所以努力攒钱,没有买学区房,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轻松,但是,我们忘记了一点我们是我们,孩子是孩子。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的孩子经常都是会以较低的地方进去了名字排名较高的高等学府,但是进去了以后有往往因为学习能力太差无法跟着老师学习,到后期其实无法真正的学到该学的东西。然后毕业以后,还是需要家长朋友帮忙找工作,然后,给他们塑造了一些不太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一切向钱看,国外的月亮圆,比如说精致利己主义,比如说父母就应该为自己做牛马。

在那一切一切的社会问题不选层出不穷的出现的时候,我们总是不会去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问题出在哪里?

在古代,国家级别的考试设立是为了替天子筛选出又才之士,让天子可以能每年都把全国最优秀的人选到自己身边为自己和国家效力。

古代的科举,也是所有人希望能光耀门楣的机会,只有这次考试可以让穷人翻身,商贾得名,落魄得志的机会。所以,逼疯了范进,也成全了孔乙己。

中国70年代恢复了高考,是国家也需要甄选人才了,各行各业要复兴,需要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也需要各个行业的基础人才,所以,国家重启了高考。

高考一纸定终生,甚至是说填鸭式学习模式,让很多人诟病也让很多国外看客谩骂甚至是指明点姓来评论,于是乎,出现了素质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其他教育。

从最开始的文理分科考试到后来的3+2,3+X,再到后来的完全看不懂的考试,我感觉甄选出来的人才真的合适用吗?

近几年的书,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倡导不读,都是一些良心的专家,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国学中医学的书记,专家学者都让读90年代以前的。如果按照这个推算,90年代以前的书籍那么就是应该至少是60年代左右的人参加高考而写的。

我看过同样一本书,不同时候出来的作品,我的感觉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书,我知道它写的什么,我知道我应该吸取什么,而2000后的书,我只看到价格贵了,书变厚了,我看到了作者的各种炫技,但是我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是他自己在创作还是在诠释古籍,我看不懂了。于是我只能去看之前的书籍。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过过去的书到底值得不值得看,朋友说过时的没有人看的书没有什么存在价值,我看法不完全认同。

书籍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存在即合理。当然朋友观点也不完全是错,真正的不好的,没有价值的书自然会被时代而淹没,但是有一个重点是,正在推行的书籍未必就是真正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一分为二,有价值的古籍,比如说周易,尚书,史记,黄帝内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等,不是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能完全用的上,但是都是历久不衰值得学习传承的东西,需要被了解,但是未必是你每时每刻都需要用到的,这些都是经典工具书。

书籍原本是留下来了,但是去解释的个人也很多了。比如我在90年代看到的反经的解释和20年买的国学经典文库的反经两本书差距很大,后人解释内容几乎差距是非常大,如果没看过90年代的那套书,真的会诶2000年后的那套书唬住了。我不知道这套书编者目的是什么,解释不应该忠于原作吗?

所以现在很多的书是出于个人目而出现,而以前是出于国家层面而出现。

所以,有古话说,古之学者学为自己,今之学者学为他人。字面意思貌似是古代的人很自私,就为了自己学习,现在的人学习很伟大是为了集体。但是意思恰恰相反,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为了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所以会很专心很专一的去认真的刻苦的钻研。但是现在的人学习却是为了炫技,(这个词语现在很流行),为了挣钱,为了父母,为了光耀门楣,为了利益,等等。这样的学习目的能让人静下来心学习吗?能真正的学到精髓吗?

我一直也觉得应该按照古之学法,但是很多人都有意见了。我觉得人在离开高等学府以后,应该在社会实践后再次回到学习生活中,然后把实践和学习结合,这样让自己能提高智慧。但是我这样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否定打击。

比如说当我兴致勃勃的想说我学到什么又价值的东西的时候,非常想把这时的思想火花分享的时候,以为会和象牙塔里面的时候一样得到认可或者激发出同样的火花的时候,但是我却错了。那些感觉自己学富五车,社会经验机器丰富的人严肃认真的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学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不去学热门的,比如经济师,比如律师,这样你可以年薪五十到一百万。你学那些冷门的你难道还打算做姜子牙吗?面对这样的讽刺,我开始会有一点难过,但是夏虫不可语冰的清高好一些,但是当这种带颜色的说辞变多的时候,我变沉默了,我知道什么叫人言可畏。于是乎,得潜着了。

我相信一点时代肯定是会朝着它真正的正确方向走的,为什么,请看尚书。尚书一声不吭,但是却记录的很明白。

所以说问题出在我们的认知了,认知错了,问题就出来,读书到底为了什么?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

读书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分连个层面,一个是我们读书为了什么,国家需要我们读书为了什么。

个人读书千千万个动机,万物不同,不以一致。但是国家需要我们读书为什么这个就比较明确了,建设国家。国家需要人,国家各行各业都需要各种人才。

前段时间,相比大家都有看到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个残缺的金面吧,在大家惊叹几千年前的古蜀人的高超技艺的同时,也为如此精美的一件艺术品只能是残次而感到惋惜。在我们大家只是觉得惋惜,甚至只是觉得已经淡忘这件事的时候,却已经有能工巧剪仿制了一个纯金的面具,出自一位00后吧,可能是00后。然后这位名为才浅的小哥就收到了某博物馆的古文物修复部门的邀约,希望他能去他们那里就职,于是乎,这个小哥就得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小哥拒绝了,因为看过视频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小哥不缺钱,能拿一斤黄金来玩玩的人家里肯定有矿,要么就有团队。不久之后又有了电视人黄金面具的视频出现。看着这些,不免大家都会发现其实高手在民间的说法。

那么既然高手在民间,为什么高手不能去做爱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呢?那么国家选材方式出了问题。

古代有文状元也有武状元,因为不仅仅需要能纳谏筹划的文官也需要镇守边疆的武将,所以他们那么选人才了。那么现在我们需要什么呢?我们需要的是各行各业。

我们都知道在国内最杰出的学府是北大清华,但是是不是所有的 人才都适合北大清华呢?不是的,

比如厨师就要新东方,挖掘机是山东南翔技校,这些广告天天打,都是大家耳熟能详了。那么是不是每个人人才都一定非要进入象牙塔呢?不是的,因为人天生有自己的所长,所谓丈有所长,尺有所短,任其长处,避其所短。很多人都知道的胡庆余堂卖微商的,被弄得乌烟瘴气的,但是胡庆余堂的真正创始人却是一个真正善用人的人,值得学习。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个人读书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国家需要有一个高瞻远瞩的选人平台。

厨师需要大学文化吗?也需要,因为创意菜肴,结合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才厨具材质使用,食物加工上的高级别设计上,那么这个厨师必定是的大厨师,但是大厨师也需要烧火的切菜的手艺工人。所以,你北大设立一个高端的厨师综合技能班,然后这样的人出去在某些地方出现,然后再新东方也需要培养出来一些打杂的,小饭店的厨师能快速炒个菜做个盒饭什么的。当然这个机制你需要制定的完善一些。比如说,高考上去怎么上了北大这个途径,比如是读生物班的,然后大学以后分之到了,生物物理厨师班什么的。另外你还可以来个委培的,比如说在新东方厨师班技能学校出来以后,已经能独当一面,但是在食物的创意和涉及以及厨具使用和火候的理论知识有差距,但是却又想提高的,那么可以有一个技能培训班,那么这样就能让技能性人才又综合性又具有可上台阶性。

对于高考开放型,让各种人才都有可能参加,可以尝试上大学,大门打开,宽进相对严出。因为有的人读书就是为了找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有的人读书就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能找到存在价值,有的人读书就是为了读书,为了提高社会,反正读书每个人目的不一样。所以教育这个门应该是多样化一下。

谈到这里,还是要继续说高考之门。

高考也就是国考,一国一年之大考。其实这个大考不应该去分直辖市或者非直辖市,你说如果对于边远地区来说你可以适当优惠,但是对于直辖市尤其是学习资料学习资源如此丰富的城市不应该做太多限制。比如说北京上海,其实不一样设立户籍专考制度,应该就面对北京市的所有学生都能提供高考机会,而不是工作居住证制度或者户口制度。

比如北京这样的城市,人很多,人才很多,把高考门槛相对提高,按照名词排列,那么谁学习好谁上,不划分学区,不以中考区域设定门槛,而是全市统一考试,坑就那么多,谁成绩好谁上,谁获得相对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但是这个情况下加上全市教职工轮岗制度,那么就可以避免所谓的学区房,高价学区问题。

不知道大家接触过北京的孩子没有,北京孩子有一股傲娇劲,这股劲估计是父母给的。很多孩子也很出色,但是对于父母却不了了。我认识好几个北京孩子,都有个问题就是非常崇拜专家,但是很不善于分辨实际问题。再次声明我说的的孩子,不是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我不置与否,不做评论。

其实父母都不是一辈子的保护伞,迟早会离开的,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子女,子女哪怕继承再多遗产没有真正的技能其实也没有用。在京城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其实父母想过没,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如何让自己孩子在三代以后还富裕,不是把着现有资源,而是把孩子放出去让它自己乘风破浪,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弄潮儿,而不是游泳池里面的温室小浪板。

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高考政策却是政策偏向某些人,这些都是需要他们去思考的。其实福利政策一直以来也没有偏向过穷苦的孩子。你看很多家里非常穷的孩子,自己努力读书以后,在毕业要找工作时候有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家里有关系的孩子,其实找工作却轻轻松松的,这些福利不可说,但是却是如此,为什么还不能给大众一些基础的机会,让他们能在自己奋力一搏来个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呢?鲤鱼哪怕是跃上龙门,要修炼成龙还有待时日。比如说当年那些考上211,985,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有了一定工作机会的人,他们孩子还不一样的在等待吗?实际上,真的要成龙不仅仅需要机遇还有智慧还有更多的时日,所以其实不用担心。

国家是真的需要人才,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其实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学习资源真的很多,信息流很强,把机会给更多需要展现自己为国效力的学子,让其能真正的获得学习,反倒是好事。

真正需要资源的其实不是既有阶层,而是无产阶层。鲤鱼跳龙门就是一种美好的想法,高考如同龙门,却是需要一大跃,能跃过才能有机会,如果真的不能,那么就只能继续等待。

但是在大城市,很多的孩子,其实并不努力,把很好的资源浪费了。大城市的孩子很累,累在考虑如何交际,如何上课外班,如何配合父母做一些事情,而不太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就此一直保护,最后结果就是大城市只是不断的产生很多的靠着父母生活的寄生虫,因为有车有房有父母,有保护,说不定还来个拆迁,那么有什么好奋斗呢?

国家有怎么很好的选择真正有用的人才呢?你怎么知道在这些好吃懒惰游手好闲甚至是在纨绔子弟中没有真正有才华的人呢?人非圣人,哪怕再有才华也会也会被平庸儿淹没,因为激进而丧志。

三星堆的古黄金帐被才浅复制了,是他用了脑子复制的,我们不管他是否有团队,还是为了炫技,毕竟这个喜欢玩动漫的家里有矿的朋友他对古代的工艺有兴趣就是好事。假如有工匠班,小子好好的再打磨打磨技艺,那么未来一些我们在土里在发现的一些古物也许就不会觉得啧啧赞奇了吧。因为要知道,工匠技艺在古代是穷人干的获得,但是艺术和工匠技艺在当代是需要闲暇人士才能做的,所以应该给他们一些去拓展技能的机会。

马上又是新学期,一批 新生要进入校园,国家人才的新血液又要开始流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小哥   新东方   目的   学区   北京   上海   厨师   大城市   技能   父母   年代   孩子   机会   国家   人才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