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摄政王“载沣”是如何遭遇汪精卫的刺杀?

1910年3月31日深夜,北京银锭桥下两道身影不断的晃动,一个碰巧经过的路人被轻微的声音吸引了过去。当他看清两个人在挖坑埋东西时,他意识到这一定非奸即盗,于是本能的报了官。

清朝摄政王“载沣”是如何遭遇汪精卫的刺杀?


当调查此事的官员到达现场的时候,那两个埋东西的人早已逃之夭夭。不过在事发现场他们发现了一个炸弹,经过鉴定,炸弹是从国外流入的威力巨大,就像清朝统治者们推断的那样,这是一次有计划的暗杀行动。而自杀的目标就是当朝摄政王载沣,也是当朝皇帝溥仪的父亲。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次暗杀行动的策划人和执行人,就是当时在革命党中颇有影响力的汪精卫。

清朝摄政王“载沣”是如何遭遇汪精卫的刺杀?


1910年的一天,在一个昏暗的屋子里,几个人正在议论些什么?屋子里的人正是来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的汪精卫等人和负责接应他们的京津同盟会成员,兼敢死队员郑毓秀。只见汪精卫对郑毓秀说,听说最近北京的火车站盘查得很严,我们这些男人携带炸弹容易引起怀疑,所以想请你帮我们把炸弹带入北京,不过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炸弹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

汪精卫明显低估了郑毓秀对革命的执着,郑毓秀看了看汪精卫,笑着对他说,如果不会爆炸,还叫什么炸弹,这事就交给我了,汪精卫不知道的是这对郑毓秀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于是就这样郑毓秀把炸弹顺利的送到了北京,而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次计划却并不那么顺利。

1905年到1908年期间,孙中山联合海外各派革命党组成同盟会,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于是在这段时间里,同盟会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但都相继失败,大批革命青年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此时梁启超等保皇党乘机攻击革命党的暴力革命,批评革命党领袖是唆使别人送死而自己谋取名利的远距离革命家。同时革命党内也出现了一股倒孙狂潮,一时间革命靠近了失败的边缘,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会,汪精卫主动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用鲜血来证明同盟会的领袖不是贪生怕死的远距离革命家。

清朝摄政王“载沣”是如何遭遇汪精卫的刺杀?


1910年3月31日深夜布置炸弹的行动被发现之后,汪精卫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消息,结果第二天北京各大报纸的报道都认为这是清廷内部的势力斗争,甚至三天后又有报纸报道说,银锭桥炸弹案的凶犯已经抓获,汪精卫等人更为安心,于是开始策划下一次行动,结果汪精卫等人却中计了。

清廷根据定制的螺丝钉查到了汪精卫的藏身地,报纸的消息全是用来迷惑他们的。于是1910年4月16日,汪精卫等人被抓,当时郑毓秀正在天津准备运送下一次刺杀所用的炸药,躲过一劫。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刺杀经验,所以在两年后刺杀袁世凯的任务当中,郑毓秀就成了主要负责人之一。不过救出几位同伴的郑毓秀还来不及休息,就开始策划另一场暗杀行动。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统治严重动摇,部分清室贵族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清朝摄政王“载沣”是如何遭遇汪精卫的刺杀?

1912年1月12日,清皇室贵族分子良弼、毓朗、蒲伟、载涛、载泽、铁良等召开秘密会议。19日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宣言,被称为宗社党。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案,满文姓名为标志,在京津等地积极活动,企图夺回袁世凯的内阁总理职权,并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这个顽固守旧的良弼就成为了革命党的死对头。此时良弼也成了清政府最大的依仗,他也成为了南北议和的真正阻力。

于是经过商讨,京津同盟会作出决定刺杀良弼。像良弼这种在历史洪流中逆行的人,他的身份本身就决定了他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郑毓秀已经先后两次参与策划执行过暗杀任务,于是这次的暗杀任务依然由她来组织策划,从中接应,但是这次的情况又有点特殊了,因为她将要亲手把自己姐姐的爱人送向死亡的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摄政王   同盟会   辛亥革命   手把   保皇党   革命党   银锭   清廷   当朝   革命家   清朝   北京   炸弹   领袖   清政府   报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