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样?富养?都不如教养

穷养和富养一直是一个备受热议的问题,但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教育,如果不能对症下药,那么恐怕会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引向歧途。

现在的家庭, 不管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一般的,都流行对孩子富养。

家庭条件好的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人家的实力不允许我把自己的孩子过着很差的生活,所以就会经常给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比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教育资源、生活用品等等,从小就享受着“皇宫般”的奢华生活。

有些让我不能理解的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打肿脸也要充胖子的行为。虽然家庭条件不允许,但碍于面子或是孩子的需求,父母宁愿自己多吃些苦,多受些累,也要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比如贵族学校、出国留学等等。

穷样?富养?都不如教养

当然,这在大家看来都是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表现。不仅是大家,在我看来,这些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然而,他们好像却理解错了爱的内在含义。一般都秉持着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爱就是对孩子的无限满足、无限给予,在金钱和物质上的富养教育方式。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兔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就是说,如果用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法来规范人民,他们虽然也能免于犯罪,但会丧失羞耻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乐来规范人民,那么他们不仅不会犯法,而且会有羞耻心。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真正高贵的不是穷养还是富养,而是教养。

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懂得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人,应该是符合我想象中的知书达理、举止得体。在生活中,他们就像阳光一般,仿佛让我们沐浴在温暖和幸福之中,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实际上,富养还是穷养并不能由家庭条件来决定,更不是由为孩子提供的金钱和物质欲望来衡量的。富养还是穷养,都是由父母的心态来决定的,对于父母而言,当你每天在互联网上讨论穷养还是富养的区别时,还不如培养孩子的教养来的实在,因为教养决定着孩子的心灵和精神是否富足。

穷样?富养?都不如教养

我们可以翻开历史来看看,那些大有作为的历史伟人,并不是靠着穷养或者富养的思想而有所成就的,而是教养使然。

分享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是一家企业的高管,母亲是一位知名的医生。对于自己的宝贝女儿,这两位家长是非常重视和宠爱的,可以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过着非常富足的生活。
可是这两位家长虽然宠爱但不溺爱,更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失去自己的原则底线。虽然给予孩子最好的富足生活,但他们从来不允许孩子浪费食物,更不允许孩子没有礼貌,如果孩子违反原则,他们就会给予一定的惩罚。
有一次,一家人到商场逛街,女儿看中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洋娃娃,虽然价格能在承受范围之内,但是购买的要求却被妈妈拒绝,女儿非常委屈的说:“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娃娃了,他是我见到过最好看的娃娃,您就答应我的请求吧。”
妈妈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答应你,但你必须支付一半的费用,至于怎么支付,你可以从做家务来抵。”
对于妈妈的小气举动,女儿没有一丁点儿的不满,而是欣喜的答应了。之后女儿通过做家务、替父母取快递、整理文件等等方式,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还清了另一半的费用。

可以说,这种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富养,他们在为孩子提供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也没有忽视提升女儿的精神教育、引导,让孩子真正做到了身心全面发展。

其实, 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父母都应该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可以给你好的生活条件, 但这不是你理所当然的借口,好的生活条件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如果你想拥有这些东西,那么就自己想办法努力获得。如果孩子能懂这个道理,他们就不会在遇到需求时只想着向父母索取,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人生追求。

这才是真正的富养,也是等同于教养的!

穷样?富养?都不如教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养   有耻且格   羞耻心   不允许   富足   物质   女儿   父母   条件   需求   努力   妈妈   方式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