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场景1

佳佳在玩滑梯,玩得正高兴,小米爬到滑梯上,不肯继续往上,也不愿意下来,佳佳无法继续滑。

愤怒的佳佳直接上前推了小米,被推的小米不甘示弱,伸手打佳佳,佳佳被打哭了。

佳佳妈妈赶来,安慰佳佳,并告诉佳佳:“以后谁打你,你就打他,别站那傻哭。“

场景2

小辉在游乐场看到亮亮在玩沙滩车。他想玩,但亮亮还没玩够,于是小辉上前抢走了沙滩车,被抢了车的亮亮放声大哭,小辉妈妈赶紧把车送回去。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并教育小辉:“不能抢别人手里的玩具。如果想玩,等别人玩完,或者拿玩具交换。”

亮亮妈妈安抚亮亮说:“你要懂得分享。玩具是大家的,不能一人独占。“

人际冲突是每个孩子都必须面对的,比如“被抢玩具、不肯分享、咬人打人”。而父母的处理方法和上述场景的父母大体相似,安抚孩子,再教育他们以后怎么做。

父母替孩子思考、做决定,比如佳佳妈妈告诉佳佳,以后碰到类似冲突,直接打回去;亮亮妈妈告诉亮亮,要学会分享。因为父母替孩子思考如何解决人际冲突,所以下次碰到相似问题时,孩子依然不会解决,还是会哭、会抢、会打人。

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曾说:“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父母费尽心力教孩子如何做,不如教孩子学会思考如何解决冲突。这样孩子再次遇到人际冲突,就不会冲动行事,而是会静心思考如何解决,才能让双方满意。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在她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ICPS”(I can problem solve)的技巧,旨在通过引导孩子如何思考,从而自主解决人际冲突。

“ICPS”又称“我能解决问题”,是以默娜·B.舒尔博士及团队的研究为基础,并通过了临床证实和对孩子们的实验检验过的方法。

研究发现,具备“ICPS”能力的孩子,更少出现行为问题,更少攻击性,同时懂得体谅别人。

默娜·B.舒尔博士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书中提出的“ICPS”技巧,会帮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思考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影响。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ICPS”技巧分为四步,默娜·B.舒尔博士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中,对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详细说明,并配以练习方法和实战技巧。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一、明确问题所在

解决问题前,先弄清楚问题的真正所在。

场景2中的亮亮妈妈教亮亮要学会分享,但实际上这不是分享的问题,而是“别人抢我玩具,我如何应对”的问题。

因而,“ICPS”技巧第一步就是教孩子明确问题所在。默娜·B.舒尔博士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中给出了日常练习的六对字词“是/不(没)、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稍后)、相同/不同”,父母运用游戏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话练习这些字词,让他们在真正遇到冲突时,可以更好描述冲突的真正问题。

如何帮孩子练习更好使用这些字词呢?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1、 不用刻意找时间

“ICPS”技巧的特点之一就是灵活性,父母可在任意时间,比如送孩子上学路上、晚上睡前,任意地点,比如车上、饭桌上,和孩子一起用对话方式练习。

2、不要操之过急

是/不(没)这对字词比较简单,两三岁的孩子就可以参与进来,所以先从这对字词开始练习。

比如妈妈带孩子出门,就可以和孩子对话:“这是一棵柳树,不是一棵杨树。“

用这样的对话方式引导孩子参与进来,反复练习。一组字词练习熟练后,再慢慢加入其他字词,不要操之过急。

3、 多种游戏方式练习

孩子喜欢玩的任何游戏都可以用来练习“ICPS”的字词,比如看书、玩偶、涂色本等。

看书时,指着书中人物,和孩子一起练习“ICPS”的字词。比如指着书,告诉孩子“篮子里只有一些苹果,篮子里不是所有水果都是苹果。”之后让孩子模仿你开始对话练习。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二、理解他人感受

很多专家认为太小的孩子不能思考自己的行为会让他人有感受,但默娜·B.舒尔博士却在研究中发现,只要加以训练,即使是学龄前的儿童也能学会理解他人感受。

把“明确问题所在”的六对字词练习熟练后,就可以进入“理解他人感受”的练习。涉及到感受的字词包括“开心、伤心、生气、难过”等。父母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明白这些字词的含义。

1、 辨别不同感受

父母可用书中的插图,也可以在网上找相关插图,让孩子辨别图中人物的情绪感受。

比如下面这两幅图: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让孩子说出图中的孩子分别什么感受。

2、 判断他人感受

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明白,可以通过看面部表情来判断情绪感受,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情绪感受,判断感受最重要的方式是询问对方

3、 讨论感受

孩子理解关于感受的字词后,可以通过绘本、画画、玩偶游戏等方式和孩子一起讨论感受。

比如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孩子猜一下书中某个人物的感受。并询问孩子如何得知,无论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都可以花时间和孩子讨论书中人物感受。

带落落看《艾玛和丢失的泰迪熊》时,我会问她:小象丢了泰迪熊,心里什么感受?最初她说不知道,后来她理解难过伤心这些词的含义后,我再次问她时,她会对我说,很难过,很伤心,像我丢了佩奇一样难过,会哭。

只有孩子理解了别人的感受,才能在做事情时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慎重选择,谨慎决定。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三、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前面两个步骤只是为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现在开始真正学会解决问题。

在前两个步骤中,孩子已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并且可能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但第三步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如果第一种办法不管用,那么我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

只有孩子明白一个问题有不同解决办法后,他才不会轻易放弃。

用假设游戏开始练习这个技巧,这种方式不会让孩子产生敌意。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假设游戏可以用玩偶游戏、绘本以及角色扮演,来引导孩子针对一个问题,想出更多解决办法。

默娜·B.舒尔博士在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书中提出了寻找多种解决办法的一般过程:

1.家长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即使你的孩子还不认字,他们也喜欢看着你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4.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如果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就重复一遍,并肯定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要提醒孩子,目标是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问孩子另ー个解决办法,依此类推。

6.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决办法了,要继续深入探究,问孩子:“你说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比如场景2中的小辉妈妈,回家可以假设一个”游乐场里,男孩想玩别人手里玩具“的游戏,这样开始和孩子对话:

小辉妈妈:我们玩假设游戏吧。小明想玩小光的游戏车,怎么才能帮小明玩到游戏车。

小辉:可以去抢。

小辉妈妈:写下来(不要评价孩子做法正确与否,这个步骤主要是鼓励孩子想出更多解决办法)。继续问小辉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小辉:拿玩具交换。

妈妈:很好,你想到了不同的办法。(记住不要说“这是好办法“之类的话语,不然孩子会觉得之前的办法是错误的。)继续鼓励小辉想更多办法。

小辉:和他一起玩。

妈妈:现在有三种不同办法了,还有其他办法吗?

小辉:小明可以等小光玩够了,再去玩。

妈妈:很棒,你想到了四种不同解决办法,你有什么感受?

小辉:开心、很骄傲。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这个阶段,思考过程比思考结果更重要,所以父母不要随意评价孩子想出的办法,就算不合理,也不要急着说明解释。

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引导孩子考虑行为后果。

四、考虑后果

孩子提出的解决办法可能有不合理的,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做事前考虑后果,学会因果思考的技巧。

因果思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果采用某个方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比如小辉提的第一个办法“可以去抢”,妈妈要让小辉明白“抢的后果”是什么,然后再去评估办法的好坏。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因果思考技巧呢?

1、 故事接龙游戏

故事接龙是父母开始编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接下去,把故事讲完。

父母可以选择孩子熟悉的故事,也可以发挥想象,编一个开放的故事,帮助孩子认真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

2、“如果……可能”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场景,然后让孩子补充后面发生的事。

比如:“如果你中午不吃饭,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一直不刷牙,你的牙齿可能会怎样?“

这样的练习,会鼓励孩子思考事情后果。孩子说出的后果越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暗示孩子的回答错误,只要鼓励他们考虑更多后果。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继续小辉和妈妈的假设游戏:

妈妈:还记得小明想玩小光的玩具,你提出的四种解决办法吗?你认为如果小明抢了小光的玩具,小光会怎样?

小辉:小光会伤心。(因为之前做过感受练习,所以小辉能理解)

妈妈:对,他会伤心,所以这是个好办法吗?小辉摇头。

妈妈:那好,小明拿着玩具去交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小辉:小光同意交换。

妈妈:那如果小光不愿意交换呢?因为他也很想玩那个玩具。

小辉:那小明可以请求他们一起玩。

妈妈:小明可以这样做,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小辉:他们一起玩…….小光也许不同意一起玩。

妈妈:对,小光同意,小明就可以玩玩具,但如果小光不同意,小明怎么办?

小辉:他可以等他玩完。

妈妈:是的,小明可以尝试不同办法。当结果证明第一个办法不是好办法时,我们总是可以尝试另一种办法。

孩子被打,打回来就够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骂解决冲突

通过这样的游戏练习,孩子会明白一个事情可以有多个解决办法,当一种办法不凑效时,就可以换不同的办法。

当孩子学会“ICPS”技巧后,遇事就不会盲目冲动,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思考得当后才会采取行动。

熟练掌握“ICPS”技巧的孩子,更能理解别人感受,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一直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人际冲突。默娜·B.舒尔博士《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这本书,就是在教父母如何通过““ICPS”技巧帮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所以父母们读起来吧。


我是唯妈养娃,家有三岁女宝一枚,养娃的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想跟我一起分享你的养娃趣事,或者听我分享养娃趣事,请关注我,一起哭一起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冲突   孩子   技巧   场景   后果   博士   父母   玩具   能力   发生   妈妈   办法   方式   社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