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2020年10月,1岁大的毛毛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刚开始情况并不严重,可五天后,孩子却突然高烧至39.1℃,不仅哭闹不止,还直用小手抓耳朵。

医院的检查报告很快找到了原因,毛毛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鼓膜充血肿胀,被诊断为急性中耳炎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家人猜测是不是孩子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

医生却说毛毛的病可能跟回流的“鼻涕”有关。孩子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病毒和细菌随着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从而引发炎症。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医生对症下药,给毛毛进行抗生素治疗,并叮嘱毛毛家人,三天后再来医院复查。可回去后见孩子病情有所好转,妈妈便停了药,也没再去医院。

谁曾想,这个小小的疏忽却给毛毛留下了“病根”,从那之后,只要一感冒,毛毛就会并发急性中耳炎。

妈妈很后悔,同时也想不通,作为一种儿童常见病,中耳炎怎么会如此难缠?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实际上,中耳炎爱缠上的并不只是毛毛一个人!每年冬春季节,医院里患上中耳炎的小病人比比皆是,大多为2-8岁儿童。

曾有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有80%的儿童在10岁前至少发生过一次急性中耳炎。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它的发病率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中,第二点往往会被家长忽略,但是却最为常见。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要是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恢复后,却又出现以下症状,那么父母就要警惕了。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大点的儿童,遇到上述这些不适,一般都会直接跟父母说。而小宝宝,不能用语言清楚表达,只能靠父母多多注意。

所以孩子出现无缘无故揪自己的耳朵,同时伴有夜间哭闹、躁动不安,甚至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一定要仔细判断是否有患上中耳炎的可能。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中耳炎的确诊并不复杂,医生通过耳镜会检查鼓膜是否完好、有无积液,耳膜是否发红肿胀,有无黄色分泌物等。

必要时,也有可能需做听力测定、CT扫描等检查。感染严重的话,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治疗。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要知道,中耳炎久治不愈或多次复发,可是会造成孩子听力受损的。

一些更为严重的情况,如六个月内有过大于三次的耳部感染,一年内有过四次感染,或感染后液体仍旧存在,可能需要进行耳朵置管手术。

真是那样的话,孩子就要遭大罪了!所以,一定要从生活的细节处保护好孩子的耳朵。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注意事项,接种疫苗也可以帮孩子抵抗呼吸道和耳部的细菌、病毒感染,如肺炎球菌疫苗、Hib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疫苗。

爸爸妈妈们,千万别等孩子“听不见”时再来重视,耳朵看着扛造,其实却很脆弱。做好预防,总比生病后再来治疗来得重要!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1岁宝宝差点致聋,这个坏习惯孩子每天都在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鼓膜   孩子   耳部   中耳炎   分泌物   抗生素   疫苗   细菌   听力   耳朵   父母   习惯   医生   妈妈   宝宝   儿童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