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君专栏 | 情绪表达三部曲

瑞君专栏 | 情绪表达三部曲

如果让你细数做家长的辛苦,应该有一大部分家长会觉得面对孩子的情绪不知如何下手。家长们常常禁不住被孩子的情绪卷进去,最后,事件被扔到一边,情绪成了主导。有的家长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的家长说真想打孩子一顿算了。当然,家长们(包括我自己)心知肚明,这些办法都不可能真的解决问题,而只是将情绪推向极端化。


那么当孩子有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容许孩子自主地表达情绪,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先给孩子的情绪命名,让孩子认识并清晰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对孩子的情绪叫停、说“不”。这个部分是认识情绪的第一事件,也就是说,情绪在这时以一种实物的形式出现,带给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认识到了这种情绪,就好像我们日常说的实物教学的部分。给情绪命名的过程,是个感受和概念配对的过程,这个情绪的概念不是我们教给孩子的,而是他们自己经验到的。这种习得的过程才是真正的认知。


瑞君专栏 | 情绪表达三部曲


第二、帮助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用正确的方法宣泄出来。在这个环节里,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的情绪伤害到自己或他人,否则孩子会有自责和内疚感。具体的方法是:孩子愤怒时,允许他哭一会儿,哭本身就是一种对情绪的疗愈和表达;也可以用身体来表达,比如跺脚;还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将情绪说出来。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和释放,当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之后,才可能在心理上有空间去接纳他不能理解的现实。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可是商店关门了(也或许是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要允许孩子大哭,因为他还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店要关门,等孩子的情绪释放出来后,他就会在内心有个模糊的意识,模糊地认识到现实和自己的愿望之间是有距离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认识越来越清晰,由于越来越清晰的理解,所以,孩子也不会在情绪上有无法接纳的痛苦。


情绪实际上是一个过程,一个让孩子逐渐接纳现实的缓冲剂。这就好像成人一样,当你身边的亲人离开你时,你也无法接纳这样的现实,这个现实没有好坏,就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个时候,情绪让我们能够处在一种过渡状态中,直到你在理性上可以接纳。所以,情绪是个非常必要的媒介,我们只是需要认识它,而不是逃避或是对抗。


瑞君专栏 | 情绪表达三部曲

第三、告诉孩子“你可以有情绪,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妈妈(爸爸)理解你、尊重你并且会陪伴你”。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明白这个情绪的过程是个正常的过程,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和安全感。因为孩子对情绪的认识是个缓慢的过程,绝不是朝暮之间的事情。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成人对他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那意味着情绪的学习是被容许的。这就好像鸡蛋的孵化是个内部动力,而外部的母鸡的体温为他们的孵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样。


当然,通过上面的三部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的情绪正常地发展,但是要说明白的是,所有的成人都不是预先被设置好的机器人,所以,这个过程不可能进行得那么一丝不苟。每一个过程,成人都应该带着一种觉察和感受,而不是机械地完成一个个步骤。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你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更加靠近真相、更加根本和直接,尤其是在情绪的表达上。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一次情绪成长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缓冲剂   情绪   关门   实物   成人   模糊   家长   清晰   商店   正确   现实   概念   过程   专栏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