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如果我们对待孩子随心所欲,虽然提出要求或者训练孩子,却没有期待这些要求和训练会有效,那么只会让孩子迷惑。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清晰、稳定和安全,他们也因此能够学会尊重客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1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店员拿了几双鞋让威妮弗雷德试穿。妈妈说:“你自己决定要哪双,亲爱的。"海军蓝色那双看起来不错,但威妮弗雷德说,她更喜欢红色的鞋子。店员拿了一双红色的鞋子,小姑娘非常喜欢。


“可是威妮弗雷德,海军蓝色比较实用,更百搭。你确定想要红色的吗?确定吗?"威妮弗雷德边照镜子边说:“ 是的,妈妈。” “过来,再试一下蓝色的。 "威妮弗雷德穿着海军蓝色的鞋子照了照镜子。


妈妈说 : “我们决定买这双蓝色的。 " “不 ! 妈妈, 我要红色的 ! " “噢,威妮弗雷德,红色的太不实用了。很快你就会不喜欢的。做个乖孩子,买蓝色的鞋子吧。”小姑娘噘着嘴接受了妈妈的决定。


一开始 ,妈妈说了威妮弗雷德可以自己做决定,可是妈妈却做了决定,还非要女儿听从她的决定。妈妈前后不一致,不守信用。


我们想教会孩子怎么做理智聪明的选择,那我们就必须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即使选错了,他也能从中有所学习。


我们的说教不能让孩子学习。在威妮弗雷德眼里,妈妈是个大老板,这个大老板不给她想要的东西。威妮弗雷德没有机会学习自己选的鞋子是不是实用,她只有郁闷和生气。


如果妈妈言行一致,让威妮弗雷德买红色的鞋子,她就很可能发现这双鞋子跟很多衣服都不搭,而她又不能买新鞋,所以她就需要接受和忍受这个决定的结果。下一次,她便学会了仔细,主动地考虑。用这样的方法,妈妈就不再像个大老板,而是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2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妈妈。"六岁的葆拉走过商场门口时拉住妈妈的裙子。“什么事?" “可不可以给我一个硬币?" “做什么呢?" “我想去骑木马。" “不行,葆拉,今天不行。" “拜托,妈妈!"葆拉开始耍赖。


“葆拉,我都说了不行,快走!我还有好多事情呢。"葆拉不但没有走,反而可怜地哭起来。“啊,看在上帝的份上!好吧,那你就骑一次。记住,只能骑一次。"妈妈把葆拉抱起来放在木马上,塞入硬币,然后在一旁等待享受乐趣的女儿。


妈妈本来说了“不行",后来却又妥协了。她没有说 “不"的勇气,也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不能达成目的开始哭时,妈妈就可怜孩子,做出了让步。


妈妈这样的做法,是在训练葆拉不用听她的话,也使葆拉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 “眼泪的力量"可以让她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葆拉应该有自己的零用钱 , 当她问妈妈要硬币时 , 妈妈可以回答 : “用你的零用钱吧 , 宝贝。 " 如果孩子的钱不够 , 那就此作罢。


妈妈不需要和孩子争辩、 说教或者同情、 妥协。 如果葆拉有钱 ,那就去骑木马 ; 如果没有钱 , 那是葆拉自己的事。 妈妈说了 “不",就要保持言行一致,有效跟进自己的话,而不是被孩子的挑战行为所影响。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3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妈妈受够了每天早上叫两个儿子——亚历克斯和哈里——起床时的折腾。她打算把从家长指导中心学到的新方法付诸实践。


她买了一个闹钟,告诉两个儿子,他们自己设定闹钟,然后自己听到闹钟后起床。第二天早上,妈妈听到闹钟响,然后声音停止了。她等了一会儿,却没有动静。她意识到孩子按掉了闹钟,然后又睡着了。


她进到房间叫醒孩子:“我跟你们说过了,要自己听到闹钟起床。你们的闹钟半个小时以前就响了,可你们现在还没起。快点,赶快起床!"


妈妈的开端很棒,但她没有贯彻执行。她没有真正做到让孩子自己起床。她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仍然在催孩子起床,所以这还是妈妈的任务。


如果妈妈真的想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就需要完全退后, 把责任交给孩子们。假如孩子们把闹钟按停后继续睡 ,那是他们的事。 他们不论多晚起床,学还是要上的 , 要自己去面对迟到的后果。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妈妈不要动摇 ,贯彻她的决定。当孩子发现妈妈不再忙于和孩子纠缠,就会真正承担起这个责任。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4

应对孩子的挑战,父母应做到前后一致

十一岁的迈克尔和九岁的罗比想养一条狗,为此恳求了很长时间。最后,爸爸妈妈决定养一条狗,但前提是两个孩子需要负责喂食和清理工作。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兴高采烈地买了一条狗。


刚开始,孩子们尽职尽责,但很快新鲜感过去了,他们开始渐渐懈怠了。妈妈喂狗的次数越来越多。尽管她一再提醒、催促、讲道理,可孩子们还是会忘。最后妈妈恐吓他们,如果他们再不尽责,就把狗狗送人。


迈克尔和罗比有点害怕,接下来的两天,他们做到了说话算数。可是一个星期后又恢复了老样子,妈妈彻底放弃了,她觉得自己不能不管孩子们和狗狗在一起的快乐。


可怜的妈妈,她最后承担了所有的工作和责任 , 而孩子们享受乐趣。


当孩子们第一次懈怠时, 妈妈可以问 :“你们忘记喂狗, 那我们可以怎么做?" 然后和孩子们友好地讨论解决方法, 同时清楚地表明 , 她不会替他们承担喂狗的责任。


然后妈妈问 : “这样忘记喂狗的行为, 可以允许发生几次呢? " 让孩子们自己说一个数字。 接下来妈妈可以说 : “如果你们同意 , 当忘记喂狗的次数超过这个数 , 我们就要把狗狗送人。”


孩子们知道对动物不管不顾是残忍的行为。超过约定的次数后,妈妈要执行协议,把狗狗送走。但这不是惩罚,不带任何怒气,而是执行约定的结果。


保持连续一致是规律的一部分,有助于建立健康界限,健康界限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如果我们对待孩子随心所欲,虽然提出要求或者训练孩子,却没有期待这些要求和训练会有效, 那么只会让孩子迷惑。 而另一方面 , 如果我们前后一致、言行一致 , 孩子会感受到清晰、 稳定和安全 , 他们也因此能够学会尊重客观 , 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摘自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孩子: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孩子   零用钱   懈怠   店员   硬币   言行   闹钟   海军   木马   鞋子   次数   父母   红色   蓝色   妈妈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