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从容安详地对孩子说”不“?

闻是悦读 与你共读好书

喜欢读书

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

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我们已经明白该如何说“不”,语气既不能犹疑也不能专横。一旦孩子看到我们言出必行,他们就会建立起条件反射。行动要想有效果,那就不能是惩罚性的、专横的,必须是坚定而连贯的。


01


我们都不喜欢听别人说“不”。原因之一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包含着来自过去的威胁性信息,它唤起的记忆或许是严苛的父母或无助的童年。


纵然我们已经成年,但当我们听到“不”的时候,依旧想像个两岁的孩子一样闹闹情绪、踢腾两脚,或者干脆躺到地上大哭大闹直至脸色发青。


当然,我们知道自己不能这样,于是会采取一些比较斯文的办法,比如发发牢骚、生生闷气、传传谣言。我们还会捶打枕头或是在自己的车里诅咒。不论我们处在什么年纪,“不”听起来依然刺耳。


然而,我们每天都会无数次地对孩子说出这个字,也不管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当我们偏执而不肯通融的时候,就会毫无禁忌地说出“不”字。孩子或者充耳不闻,或者更糟——干脆直接造反。


如果我们对“不”字无法运用自如,那么不管说多少次,孩子依然不会听从我们。只有当我们全心期待被倾听的时候,孩子才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期待尊重与尊严;当然,我们的底线也不容逾越。


换句话说,正如孩子需要舒舒服服地听取“不”字,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要从容安详地把“不”字说出口。如果我们不能从容地对待“不”字,那么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很有可能变得目中无人、放荡不羁。


然而,如何说“不”,在什么情境下说“不”,都是很关键的。我们能否富有觉悟地说“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真实的反馈,而不是借机表达自己的意见?


如果我们保持觉醒的状态,就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不”,既不会感到傀疚,也不会优柔寡断。


有时候,我们不能有效地说“不”,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这么说,因为在很久以前,父母剥夺了我们追求自尊的权利。自尊是尊重他人的前提。如果我们不尊重自己,那么不论孩子还是他人都不会尊重我们。


如果我们在说“不”的时候,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反应,孩子就会反过来操纵我们。关键在于,我们要明确自己为何那样说,做到言行如一、表里一致。


当孩子的自负感作祟时,他们需要真诚的鼓励以回到当下。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存在投射给孩子。有时,我们需要毫不含糊地施加自己的意志。


但是,这完全不同于那种做法:不顾孩子的需求,毫无意识地将自己的行事方法强加给他们。


父母如何从容安详地对孩子说”不“?



02


苏珊是个单亲母亲,她对青春期的女儿玛丽安失去了控制。玛丽安年幼时是个小天使,母女俩相处得非常融洽。


但是,当玛丽安开始张扬自已的个性时,苏珊却不知道如何应对女儿越来越强的独立性,也不知道如何积极回应女儿对于自主与赋权的需求。于是,玛丽安对独立自主的强烈渴求压过了苏珊的价值感。



苏珊同女儿的斗争源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她的母亲苛刻、粗暴,不仅常常贬低她,甚至还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结果,苏珊伴随着心理阴影长大成人,总是无法摆脱一系列的虐待关系,找不到尊重她的伴侣。不仅如此,她还一直在同肥胖与背痛作着斗争。


苏珊的自尊意识很弱,从来不在女儿面前争取尊严。她对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也不坚定,甚至不给孩子设定任何限制。


当7岁的玛丽安犯错时,苏珊没有制止;当8岁的玛丽安打她时,苏珊不置一词;当9岁的玛丽安弄坏了苏珊心爱的项链并拒绝道歉时,苏珊没有提出异议;而当12岁的玛丽安第一次与朋友出门时,苏珊也没有给女儿规定宵禁时间。


换句话说,苏珊没有意识到,自己按照母亲的粗暴形象塑造了女儿。她不自觉地在女儿心里播下了不敬的种子,而她则习惯于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我们需要问问自己:到底是以往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驱使我们,还是我们真心想要帮助孩子?这种跟随亲子关系调整与改变自我的意愿,标志着我们向富有觉悟的教养的转变。


父母如何从容安详地对孩子说”不“?



03


如何向孩子传递“不”的信息取决于他们的脾性。乖巧听话的孩子更为敏感,所以一般也显得更为顺从。


有时父母只需一个眼神,就能制止他们的不当行为。然而,他们往往也容易讨好父母。因此应注意不要施加太多权威,免得孩子将来变得优柔寡断,甚至胆小怯懦。


有些性格比较强硬的孩子就不能单靠眼神解决问题了。他们经常招惹麻烦,因为他们不仅独立,而且任性固执,甚至暴躁鲁莽。


针对这类孩子,父母必须保持一种艰难的平衡:在善意的前提下加强约束的力度。一切纪律的落实与维护都要辅以和风细雨的氛围,这一点很重要。


当孩子经历叛逆反抗期时,我们发现自己必须常常对他们说“不”。既然这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阶段,那么父母日以继夜地陪伴他们也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许多父母几天后就体力不支了。当孩子将筋疲力尽的父母甩在后面时,就会觉得自己有权继续折腾了。


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叛逆,我们需要停下来深呼吸,然后问问自己: “孩子是触犯了重大规则还是灵活性规则?”如果孩子在重大规则上拒绝让步,那我们就得采取行动。


至于灵活性规则,我们完全可以明智地谈判或妥协。如果需要采取行动,我们可以采取隔离禁闭的方法,或没收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比如玩具、电视、电脑。


我们已经明白该如何说“不”,语气既不能犹疑也不能专横。一旦孩子看到我们言出必行,他们就会建立起条件反射。行动要想有效果,那就不能是惩罚性的、专横的,必须是坚定而连贯的。



父母如何从容安详地对孩子说”不“?



04


孩子需要学会面对“不”字,需要时间建立自我安慰的机制,然后恢复到平衡的状态。我告诉女儿:“我无法消除你的挫败感,也不想消除,但我可以陪你一起面对它。”应对挫败感的前提是允许它的存在。


当海浪袭来的时候,我们随波逐浪。通过对觉醒、接受、忍耐的实践,孩子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幼年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奠定基础,以便他们将来能够自己处理感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妨使用一种为各种感觉命名的技巧。


另一种方法是,我们陪着孩子把他们的感受与情绪画出来或写出来。还有一个方式,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呼吸将情绪排泄出去。


很多时候,“不”字带来的情绪与感受很快就会被消化掉。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孩子也许有话想说,有情绪想要表达。


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应对挫败感,他们便会把感受埋在心底。我们的任务是倾听他们,告诉他们感到挫败是很正常的。“咱们和你的感受一道坐坐吧。”我会对女儿这样说,然后我们便一起观察内心的感受。


当有人对孩子说“不”后,询问他们有什么感受,是一种有益的方法。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这是困难却重要的一课。


不过,如果我们能认清它,“不”字是可以带来创造力的。如果眼前的事情无法满足孩子的心愿,那他们能否在其他地方得偿所愿呢?如果我们与孩子一道找寻有创意的答案,就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应对“不”字的强大工具。



父母如何从容安详地对孩子说”不“?



05


在探讨了如何说“不”以及如何应对它所带来的感受之后,我想提出一些建议——关于毫不含糊地说“是”:

对努力说“是”,对成绩默然;

对探索说“是”,对收获默然;

对一无所知说“是”,对无所不知默然;

对积极求知说“是”,对死记硬背默然;

对奋斗说“是”,对成功默然;

对求知好奇说“是”,对固步自封默然;

对本质真实说“是”,对急功近利默然;

对想象说“是”,对模仿默然;

对勇敢冒险说“是”,对安于现状默然;

对呐喊说“是”,对压抑默然;

对慷慨说“是”,对贪婪默然;

对创造力说“是”,对死读书默然;

对参与说“是”,对输赢默然。



——摘自法沙丽•萨巴瑞《父母的觉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连贯   玛丽   父母   言出必行   孩子   惩罚性   专横   犹疑   条件反射   优柔寡断   安详   从容   坚定   情绪   女儿   母亲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