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关心人

近日,下班途中偶遇以前的一位同事。在与他的闲聊中,得知他的儿子已上小学四年级。当他谈及孩子的学习成绩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也由衷地替他高兴。

然而,听了他下面这段话时,我当时就怔住了。

“上周的一个中午,天气骤冷,我突然感冒,高烧不退。放学后,孩子见到了卧病在床的我,不仅连一句问候、安慰的话都没有,反而不懂事地嗔怪:‘你病了,谁给我做饭吃?……’儿子竟然冲我喊起来。当时我就傻了眼,肺都快气炸了!真的没想到儿子会这样地对待我,你说养儿子有什么用?”

同事的抱怨,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试问,像我同事家这样不懂得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的孩子,在我们的身边还少吗?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自私、冷漠、无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认为事情虽是孩子们做的,其根子恐怕还是在成年人,特别是父母身上。换句话说,孩子的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正是我们家长自己种下的苦果。

当下社会,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被掌上明珠般地供着,父母总怕孩子多吃苦、受委屈。有时,对孩子过分的要求也总是有求必应,甚至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渐渐养成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一切为我的不良习惯。

因此,做家长的一定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助长他们的占有欲和以我为中心的性格,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学会关心他人。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让其从小就懂得关心他人呢?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平时要注意体谅长辈、关心长辈。逢年、过节时,可携孩子一起去向长辈祝贺;节假日抽空带孩子“常回家看看”,帮父母多做些家务;有好东西时,应首先想到父辈、祖辈;可带孩子主动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

久而久之,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孩子自然就会逐渐变得懂事、明理,学会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相反,自私的父母就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千万别奢望他替别人,也包括替自己的父母着想。

要教育孩子从细微小事做起,从爱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关心。要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健康,如:节日、生日要向父母表示衷心祝贺;亲友生病,要及时前去问候。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习惯,不可让孩子吃独食。

督促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劳动中找寻快乐,体会父母的艰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难免会有做错事的时候。这时,作为家长,就应适时、适地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护短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放纵。

家长要尽量避免给孩子一些特殊待遇,而要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坚决予以拒绝,不可心软。如:有朋友来家做客,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招待客人,吃东西时,不要只顾自己,把好吃的全部据为己有,对别的东西又挑挑拣拣。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要教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不要只想着玩别人的,却不愿意拿出自己的。

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在进行教育时,应该“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教育。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大包大揽   言传身教   自私自利   久而久之   长辈   榜样   家务   教育孩子   自私   同事   儿子   家长   父母   习惯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