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亏了?

早晨收到了一份职位推送,看了一下,感觉还算可以,就点了感兴趣。上午收到了交流的信息,收到的信息让自己哭笑不得。

到底谁亏了?


竟然问是否适合这个职位。第一印象就是能问出这么没有专业水准的话,对方一定是没有仔细查看简历。那能咋办,对待一个不尊重人的人,何必唯唯诺诺地去奉承呢?很直接地将对方的话转化成理解说清楚,然后加上自己的看法。

至少认为这么做能够体现出自己水平,当然这么做必然会面临被拒绝的风险。至少认为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原因很简单,我自己认为我很有优秀,至于是否被认可,那对方的专业程度所决定。

一来二去的交流,最大的感觉,就是对面交流的人是一个极其不专业的HR。当然了,最后还是没谈成,对方也算礼貌,回了句:“不好意思”,自己也回了一句话:“不用不好意思,损失的又不是我”

到底谁亏了?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相信大多数人,无法理解,所能看到的是,失去了一个面试的机会。但对于自己来说,却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对这件事情的判断,即便有面试的机会,也是白浪费自己的时间。

很多人不会工作、工作不开心的原因就在于工作只是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只要按时发工资、只要有活干,只要在舒适圈里安安稳稳的,哪怕是混日子就行,什么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专业精神,该喊喊的时候喊喊就行了。

到底谁亏了?


《士兵突击》中老马班长说过:“你混日子,迟早有天日子把你混了”

到底谁亏了?


之前的自己也是这样的想法在工作,但是当自己的价值观与现实碰撞的时候,要么屈服于现实改变价值观,要价值观战胜现实。更多人选择前者,事实是工作上生活中并不开心,甚至连自己生病了都不知道,或者是因为生命连病因都不知道是什么。

到底谁亏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选择,当有一天面临改变时,却是措不及防,没有任何一丝的准备。然后开始找新的工作,再然后又开始之前的模式。可想而知结果是什么样的。就这样混了十几年。

庆幸19年前爆发的感情危机,庆幸接触了心理学,学习了心理学。发现慢慢的看清楚、想明白、也在慢慢的实践着。同时不断地巩固价值观。可以散漫一些,甚至放荡不羁一些,但是绝不会混日子,不去做傀儡,不去做工具,而是要做一个人。

到底谁亏了?


可以被批评、可以被指责、可以被埋怨,但绝不接受违反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专业精神的玷污,因为这是自己的底线,作为一名职场人,可以接受确实把事情做砸了,没做好,但绝对会接受没有拿出专业精神去工作。

当然为此也失去了很多机会,放在几年前自己会怀疑自己,会质疑自己,现在不会了,相反,反倒觉得自己赚了,很多机会并非是机会,有可能是坑呢?自己没有得到机会,并非自己不优秀,也可能是对方不是活呢?并非每个人都是伯乐,有可能是来问价的商人呢?

到底谁亏了?


在这里不去质疑其他人怎么样,只是表述一种现象。之所以说是现象,如果有心人去对比一下招聘信息,是不是有点ctrl+c和Ctrl+v的关系呢?按照这个逻辑来说,在哪里工作不都一样吗?

到底谁亏了?


很多公司在标榜如何学习标杆企业,标杆企业怎么做,就如何做。从见过超越所学习的标杆,反而被拉得越来越远。这让想起,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国外的东西不断涌入,除了一部分是有价值的,更多的是洋垃圾。

到底谁亏了?


模仿学习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不是模仿学习外表,而是内心,是文化、是价值观,只有将真正需要学的学到了,哪怕是超越不了,发展的也不会太差。

认为只要招到人才,只要拥有好的技术,就可以强大。事实是什么样?有了人才不给予人才发展的平台,拥有了机会,不会灵活地运用,跟抱着金饭碗要饭,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难道仅仅是为了宣传、标榜自己。

到底谁亏了?


真正优秀的公司,不是每天喊着赚了了钱的公司,真正喊着赚了钱的公司要么是传销组织、要么是垄断行业,真正优秀的公司是闷着头前行的公司。

《亮剑》中李云龙说的一句话很经典:“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有些连热乎的都吃不上”

到底谁亏了?


很多时候也能理解,不是HR不专业,只是没有让他发挥他真正的专业精神,更多时候是向现实低头。甚至,也可以理解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HR所展现出来的恰恰是这个公司领导者或者管理者的价值观,再或者,最坏的一面是压根就不想招优秀的人来。

这么想来是不是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曾子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组织中,只有领导者或者管理最厉害,那这家公司又有什么发展可言呢?剩下的只有混日子而已。

到底谁亏了?


这里不得不说,能混日子的人也是人才,最起码每月工资照发,为了混日子也会想着各种办法混下去,没有一丝混的技能也混不下去。很多时候被中庸之道所欺骗,所蒙蔽。认为中庸之道就是谁也不得罪,做个老好人。

经常感叹,这已经是好的,一念就歪了。何谓中庸之道,我认为解释中庸之道最好的方法是:尽人事,听天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专业精神,至于结果,交给老天即可。再简单一些: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铁路警察。

到底谁亏了?


今天的经历,反而让自己更加释然了,就像开头说的:“损失的又不是我”。都会感慨:“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没有礼贤下士之心,上哪里求贤士呢?

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员工,领导者或者管理者能够将他们视为人,或者视为“种子”,那与跟认为他们是来挣钱的和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到底谁亏了?


到底谁亏了?很简单,公道自在人心。

到底谁亏了?

到底谁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中庸之道   操守   混日子   标杆   职业道德   领导者   价值观   现实   优秀   精神   机会   人才   工作   专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