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太清淡?爸妈加盐好还是酱油好?

大人们日常要享受一顿饕餮盛宴的时候,宝宝们当然也要来一餐精致美食。

大人们的食物自然可以煎炸闷炖熏烤焗,油盐糖醋亲上阵,甜辣酸香多滋多味。但宝宝们的辅食可不行,他还没到1岁,辅食不能加任何调料品!

诶,这位宝妈,做辅食时手别抖,抖点盐不行,糖更不行,哪怕是用筷子沾一点酱汁给宝宝尝一尝,也不行!

可别担心吃得寡淡无味委屈了宝宝,吃得健康才更重要啊。

1岁内宝宝的辅食,不加盐!

老人家常说:不吃盐没力气。所以,在刚给宝宝吃辅食时,有的妈妈可能会在自制辅食里加盐,但这是不对的。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1岁内婴儿辅食应保持原味,不需要添加盐。

宝宝辅食太清淡?爸妈加盐好还是酱油好?


那么问题来了~

辅食不加盐,能满足宝宝对钠和碘的需求吗?

其实,母乳中的钠含量就可以满足6月龄内婴儿的需求;7-12月龄婴儿可以从天然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加上母乳中获得钠,是可以达到这个月龄阶段宝宝对钠的适宜摄入量的,即350mg/d。

因此,当妈妈自身碘摄入量充足时,母乳的碘含量就可以满足0-12月龄宝宝需求。

辅食没有一点味道,宝宝会不会不肯吃?

这也不用担心。宝宝在4-6个月大时,正是味蕾(在舌头上起味道感觉作用)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这个时期,宝宝对食物味道变化表现出非常敏锐的反应,且容易适应新食物。你们大人吃起来索然无味的米糊,在宝宝的味觉世界里可是有滋有味的呢。

另外,6-24个月是宝宝味觉发育的关键期,如果过早添加味道,容易令宝宝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

宝宝辅食太清淡?爸妈加盐好还是酱油好?


1岁内宝宝的辅食,不加糖!

调味品中的糖通常指蔗糖,除了能增加能量外,不含任何营养素。过量摄入的话,不仅会增加宝宝龋齿的风险,还会相应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1岁内宝宝的辅食不要添加糖,1-2岁幼儿的食物也应该遵循少糖、少盐的原则。

除了在辅食中不要添加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要留意避免让宝宝变成甜食控。

o

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家里少吃或不吃高糖高脂肪的零食。自己不买不存不吃这些零食,孩子看不到也不会总是吵着要吃。

o

o

其次,除了你之外,家里的其他人会不会常常让宝宝吃到甜的东西?比如甜粥、棒棒糖、蜜饯、饼干、蛋糕等,这些都会促使宝宝养成偏好甜食的习惯。

o

o

最后,当宝宝吵着要吃的时候,把吃甜食的危害告诉他,比如“会蛀牙牙齿痛、会变成小矮人、会变笨等等”。如果你只是对孩子说“不”,却不告诉他为什么,反而容易引起宝宝的叛逆心理哦。

o

醋、酱油、味精、番茄酱……不能加!

o

1岁内宝宝辅食不仅不要加常见的盐和糖,更不要加其他调味品诸如酱油、生抽、黄酱、甜面酱、花生酱、酱豆腐、沙拉酱、番茄沙司、味精等等。

o

o

1岁以后,也应保持少盐、少糖、少刺激的淡口味。

o

不加调味品,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宝宝的味觉因此而被“惯坏”、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够成熟的肾脏。

食用油呢?应适量添加

诶,不是说1岁内宝宝的辅食不能加调料品吗?是的啊!食用油并不属于调味品嘛。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7-12个月婴幼儿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最新发布的妇幼膳食宝塔图建议,7-12个月宝宝每日食用油的推荐量是0-10克。

宝宝吃的食用油应该经常换哦,这有利于各种脂肪酸的均衡摄入,比较合适的有橄榄油、核桃油、亚麻籽油。

宝宝辅食太清淡?爸妈加盐好还是酱油好?


小TIPS

提到“油”,我们也来说说爸妈们都很关心的一种特殊的“油”——鱼油,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

在0-3岁大脑发育黄金期,对于已添加辅食的宝宝,你可以安排每周1-2次富含DHA的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断奶后,选择一款科学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支持宝宝达到国际权威优量DHA水平哦。

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健康的口味也是如此,由「淡」入「重」易,由「重」入「淡」难啊,如果从小就给宝宝吃“重口味”,恐怕他以后会越吃越咸、越吃越甜,这对味觉发育和消化系统都不利哦。

所以,别嫌麻烦,应该专门给宝宝做一份适合他的营养辅食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加盐   月龄   宝宝   脂肪酸   母乳   甜食   食用油   味觉   膳食   酱油   调味品   清淡   中国   口味   婴儿   味道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