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真实原因

一、家长意志不坚定,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很多家长在让孩子学琴之前就抱着一种想法:先不买琴吧,万一孩子没兴趣学了,琴摆在家里,岂不是浪费了?

有这种思想的家长,我可以说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概率特别大。有句俗话叫做:“担心什么,什么就来。”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这是家长的潜意识在向孩子的意识中转移。

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真实原因

另外,说到兴趣的问题。学琴,兴趣是一定要有的。但我要说的是,孩子如果没有兴趣,一开始就不会产生兴趣,绝对不会先有兴趣之后,学了一段之间变得没有“兴趣”,这就是假象。这不是孩子没有兴趣,而是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激情衰减,产生了“惰性”。

所以,当孩子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变得懒惰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归咎于“孩子没兴趣”,这就是荒天下之大谬!其实是家长意志不够坚定,致使孩子学琴浅尝辄止。

二、家长对学琴不重视,孩子的成绩不被肯定

“无所谓,学琴嘛,玩玩呗!”这也是一小部分家长的心态。

他们觉得学琴就是“玩玩而已”,何必当真?如果家长是这种心态,孩子半途而废的几率更大。

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真实原因

任何学习,都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有持续不断的动力。而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想不到未来的好处,所以叫做“赤子之心”。孩子最大的目标与动力,是学琴得到了家长与老师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就很“高兴”,就很“傲娇”,就有学下去的动力。

老师的肯定当然很重要。但是家长们,你们要考虑到,一个老师带数十个学生,不可能个个都去“哄”。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客观”的教育一个孩子,纠正其错误。总不能你孩子明明拉得不好,老师也要说:“你真棒!”这就失去了老师的意义。

家长就不一样了,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孩子只要有所进步,做父母的就觉得很高兴、很自豪。所以,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观众”,孩子在学琴生涯中,一直需要你的鼓励!

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真实原因

三、频繁更换老师(机构),学琴没有系统性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系统,从教材初、中、高级别的层次,到技巧、技法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

譬如说,一段练习曲,可能是强化某一个手指、关节,或者是强化某一项演奏技法;与此同时,这段新的练习曲,或这种新的演奏技法,又将在新的大曲子中呈现。

所以,关于学琴:专业老师的教学进度、课程安排,不是任意而为的,而是有章程、有系统的,一段练习曲、独奏曲的选择,以及课时的安排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

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真实原因

如果频繁更换老师,这一系统性学习势必就打乱了,很多东西需重新建立。有些地方,甚至要推到重来。当然,如果是在同一个音乐培训机构、同一个琴行学琴的话,更换老师问题不大,因为其教学系统相当统一。至于多久可以更换老师,一般是“三年一小成”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半途而废   孩子   练习曲   技法   频繁   意志   坚定   要说   心态   家长   兴趣   目标   原因   真实   老师   动力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