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通航公司:中大型无人机夜间巡视顺利起航,实现全天候作业

8月10日晚20点11分,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山西朔州大西庄村已经夜阑人静。随着一声无人机旋翼启动的嗡嗡声打破沉寂,国网通航公司SG1613机组一架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腾空而起,进行输电线路夜间激光扫描作业,这同时标志着该公司首次中大型无人机夜间激光扫描常态化作业顺利起航。

国网通航公司:中大型无人机夜间巡视顺利起航,实现全天候作业

飞行1个半小时以后,完成50公里扫描任务的无人机顺利降落。机组负责人朱晓康介绍说:“夜航飞行危险因素很多,我们需要充分掌握夜间飞行作业边界条件,克服夜航操作不便、昼夜温差、无目视条件等种种不利因素。为了保证夜航作业的顺利开展,机组成员按照技术特点和安全规定,反复研判现场作业环境。本次作业通过多日连续的日夜连飞,作业效率提升显著,机组最多一天可完成扫描150公里,大幅刷新了电力无人机单日激光扫描作业的里程纪录”。

随着低空飞行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类作业空域资源越发宝贵。如何最大程度让无人机顺畅飞行、高效飞行成为一大课题。与固定翼、直升机、无人机作业在白天的飞行需求大、作业空域紧张相比,由于目视要求限制,夜间飞行的空间尚较为宽松。

为全力保障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国网通航公司结合激光雷达主动式遥感特性,充分发挥中大型无人机双机协同、异地起降等技术积累优势,研发了可全天候工作的无人机设备,同时加快飞行工艺和飞行安全水平升级,顺利攻克了中大型无人机夜间激光扫描技术。

通过执行夜航飞行,国网通航公司可以对珍贵的空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利用白天间歇空域快速获取可见光影像,结合晚上释放的空域资源采集高精度高密度点云数据,从根本上缓解了空域资源紧张的问题,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中大型无人机载重大,航时长,能够搭载性能优越的单线程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非常适合用于采集长距离输电线路通道三维地理信息,在高效快捷支撑通道树障安全分析、设备建模、数字化管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同时能够为国家电网公司无人机自主导航精细化巡检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撑”。国网通航公司技术总监兼航巡事业部总经理杜伟说,“2020年以来,国网通航公司持续开展中大型无人机激光扫描研究和规模化作业,累计已完成线路巡视3000多公里。此次常态化开展夜间激光扫描是我们又一次技术创新性突破,标志着中大型无人机夜间激光扫描顺利进入通航公司电力作业武器库,完全实现中大型无人机全天候作业能力”。

国网通航公司:中大型无人机夜间巡视顺利起航,实现全天候作业

下一步,国网通航公司将继续在中大型无人机激光扫描、航拍选线、应急巡查等领域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深挖夜航作业优势,扩大作业应用范围,支撑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程海涛 李越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无人机   作业   网通   黄土高原   夜间   顺利   空域   高效   公司   常态   机组   激光   线路   资源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