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住进重症监护室,竟然是因家长喂养不当?

宝宝添加辅食的话题是很多家长关注的热点,经常有家长咨询宝宝辅食添加的问题,不少家长把添加辅食也当做赛跑,担心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了。然而,发令枪还没响有人就抢跑了。

不久前,一位家长不是咨询宝宝辅食问题,而是咨询宝宝大便情况。她家宝宝大便拉的比之前偏稀,看上去不对劲。原来宝宝才3个月,已经每天给宝宝喝上了米糊。显然,对于3个月的宝宝开始喝米糊是不合适的。

然而,更有离谱的是,有宝宝竟然因为喂养不当,过早添加不合适的辅食导致营养不良而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最后还是一命呜呼。


有一天,见到一个2个月多的宝宝因为脑出血而收到监护室,经过诊断确定这位宝宝是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脑出血等。经过咨询得知,宝宝出生以后由于妈妈生病吃药而选择奶粉喂养,可从1个月开始,家人可能觉得奶粉太贵,开始自制米粉给宝宝吃,从不到1个月至今,家里那罐开封的奶粉还剩一大半,医生怀疑该患儿出血脑出血原因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因为家长喂养不当。显然,6个月以内的宝宝尽量母乳喂养,不能母乳喂养则需要选择配方奶喂养,从1个月就宝宝吃自制米粉,营养肯定跟不上,维生素K缺乏或许仅仅是其中一个问题。更奇葩是,宝宝躺在监护室里,父母因为某些问题闹离婚,顾不上关心孩子,只有妈妈还偶尔露面 。估计因经济原因家长最后选择放弃了治疗。这不禁让人感叹:投胎也是技术活!学习靠谱的育儿知识多么重要!

的确,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宝宝来说,营养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宝宝最初的辅食吃什么,如何合理给宝宝添加辅食?不妨参考一下2015年中国营养学发布的《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对于7~24月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其有机会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

这一过程从婴幼儿7月龄开始,到24月龄时完成。这一年龄段婴幼儿的特殊性还在于,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其营养和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顺应婴幼儿需求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并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7~24月龄婴幼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

继续母乳喂养,逐渐引入辅食

母乳仍然可以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继续母乳喂养也仍然有助于促进母子间的亲密连接,促进婴幼儿发育。因此7~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v 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

v 辅食是指除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形状的食物。

v 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v 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幼儿,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7~24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到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v 随母乳量减少,逐渐增加辅食量。

v 首先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v 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

v 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v 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父母喂养者应根据其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顺应婴幼儿的需要进行喂养,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主进食,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

父母及喂养者有责任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的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

父母及喂养者还有责任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进餐环境安静、愉悦、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婴幼儿注意力的干扰。控制每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父母及喂养者也应该是婴幼儿进食的好榜样。

v 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绝不强迫喂养。

v 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v 进餐时不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

v 进餐时喂养者与婴幼儿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

v 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于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以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强调婴幼儿辅食不额外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也是为了提醒父母在准备家庭食物时也保持淡口味,即为适应婴幼儿的需要,也为保护全家人的健康。

v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

v 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

v 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物和清洁水制作辅食。制作辅食前须先洗手。制作辅食的餐具、场所应保持清洁。辅食应煮熟、煮透。制作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或妥善保存。进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进餐环境清洁、安全。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以防进食以外。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

v 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

v 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

v 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

v 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监测并评估7~24月龄婴幼儿的体格生长指标有助判断其营养状况,并可根据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营养和喂养。对于生长不良、超重肥胖,以及处于急性疾病期间的婴幼儿应增加监测次数。

v 体重、身高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v 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

v 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注:图片来网络,非真实照片

刘长伟,营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营养医师;编著《宝宝分龄喂养指导》、《让宝宝不生病》《母乳喂养到辅食添加》、《宝贝,早餐吃什么》;;2014年获得第五届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新浪微博:儿童营养师刘长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月龄   家长   宝宝   糊状   母乳   体格   米粉   调味品   婴幼儿   重症   不当   口味   婴儿   生长   食物   父母   营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