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教育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策略的探究

海韵教育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策略的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动手操作中,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等,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以下是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策略的探究,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借鉴。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备课工作,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巧妙利用教材,争取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出完美的实践动手方案,遵循“把活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做好相关调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寻找一些长短不一的树枝,将其拼凑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尺子将三根树枝的长度测量出来并相加,由此得到三角形的周长,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课进行提前预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奠定基础。

  二、明确动手操作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的放矢

  在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实践目标,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向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作为教师,也应该有相应的动手操作目标,弄明白进行动手实践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还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又或是为了探究数学规律,推导计算公式等。此外,教师要对学生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即将达成的目标一清二楚,引导学生明确动手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例如,让学生利用三角形拼接平行四边形的动手实践活动,首先应明确活动目的: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提示学生:尝试使用各种三角形,看看能够拼接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根据目标进行实践活动,很快就发现了两个任意三角形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接成一个长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接成一个正方形。当学生完成基本操作之后,教师要继续进行目标引导,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根据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在整个动手实践过程中,做到了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步骤规范,使得动手操作活动的价值获得了充分体现。

  三、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操作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性为主,而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探究机会,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教学中,所有的操作一定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应加强操作与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动手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新知识,在应用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操作技能。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准备上课所需的正方形纸张,并明白正方形四个边的特点,学生通过测量与对比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进行对比;还有的沿对角线进行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尽管学生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许会出现表述不够准确、操作不够规范的现象,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及时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

  四、时刻关注学情发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情发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效性。特别是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操作能力弱。为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在学习“创造直角”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设计如下两个方面的课堂预设:一是制作方法,学生在制作直角时,可能会采用画、折、剪、围、拼等多种方法;二是制作工具,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身边的制作工具较少,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引导他们应用自己身边的所有工具,如:剪刀、三角板、铅笔、彩笔、绳子等。

  五、布置动手操作作业,在课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布置“动手实践性作业”。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而动手实践性作业恰好符合这三大要素。操作性实践作业,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如:测量、拼剪、制作、实验等,让学生根据在实践操作中看到的实物、数据、现象等,进行相应的分析、推理、计算、判断,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圆柱体,并测量相关数据,第二天拿到课堂上进行实践汇报。由于有了实践操作的经验,所以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对圆柱体的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入理解。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动手操作,并在具体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教学的实践与尝试,不断提高动手操作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动”的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角形   操作   圆柱体   目的   作业   正方形   直角   长方形   测量   策略   教材   两个   目标   数学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