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时腿不直,是得了佝偻病吗

佝偻病的全名其实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从这名称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的钙、磷不能吸收,即使吸收了也不能利用到骨骼的生长中去。主要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宝宝走路时腿不直,是得了佝偻病吗

那维生素D缺乏是如何导致佝偻病症状的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体的一个部位——“干骺端”。它是人体长骨的两端,新生出来的软骨在这里钙化成“硬骨”,通过它的逐渐延长宝宝才会不断长高。

而维生素D的作用更微观一些,包括如下方面:

1.促进食物中的钙、磷吸收进入血液;

2.促进吸收了的钙磷利用到骨骼中,使新生的软骨钙化变硬;

3.增加老化的骨骼中钙磷的重吸收,减少排出;

4.其他对于精神、免疫方面的作用。

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食物中的钙不能吸收到血,血液中的钙也不能进入软骨,就会使软骨钙化不全。这些软骨就在干骺端堆积,于是一系列的“佝偻病体征”就出现了。

典型的佝偻病表现是怎样的呢?

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

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由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的软骨堆积可以看到这个部位有一串的圆形隆起,类似串珠样称“佝偻病串珠”;在手腕、足踝部的软骨堆积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镯”、“足镯”。因为胸廓钙化不足,受到呼吸动作的影响,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也有的向内凹陷为“漏斗胸”,“肋缘外翻”。

宝宝走路时腿不直,是得了佝偻病吗

到了宝宝学会坐与站立后,可出现脊柱畸形。下肢由于受到身体重力作用,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膝内翻(“X”形腿)或膝外翻(“O”形腿)。这个阶段,如果去查血钙磷及相关指标、X线长骨拍片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变。

宝宝走路时腿不直,是得了佝偻病吗

维生素D主要来源

1. 来源于母亲

怀孕期间,妈妈身体里的钙会通过脐带向胎儿输送,以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补充维生素D应该从胎儿期,甚至备孕期就应开始了。

2. 通过太阳获取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刺激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所以充足的阳光照射是获得维生素D的有效途径。

3. 食物摄入维生素D

母乳有着丰富的乳铁蛋白、蛋白质、脂肪、氨基酸、以及完美的钙磷比例,也含有维生素D,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选择,但母乳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仅为20-70IU/L。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而母乳提供的维生素D量往往不够,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D制剂,生理需要量是400单位/天。想要发挥维生素D的作用,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充足的日照

2.健全胃肠道吸收功能:腹泻、呕吐、消化道畸形等都需要及时治疗

3.保障肝肾功能正常运行:食物、药物补充的维生素D如果没有肝肾部位的“加工”,也不能发挥作用

4.提供足量的钙质。一般母乳、奶粉及日常饮食中的钙含量基本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只有在宝宝合并其他病情时,才需要额外补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佝偻病   长骨   宝宝   颅骨   软骨   串珠   母乳   骨骼   胎儿   畸形   圆形   维生素   部位   食物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