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笔试考试,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打好学习基础。

一二年级没有期末的笔试考试,平时也不可以有笔试类的考试,避免对学生排名、贴标签……,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很多家长质疑,如果不考试的话,对孩子学习没有阶段性检测,如果学生平时不用心学,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到三年级的时候考试,发现孩子的基础没打好,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聪明人做事讲究未雨绸缪,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如此。我们可以不考试,但是我们要及时检测孩子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二年级小学生不考试,如何打好基础,全面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带学生高效学习。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一、懂得预习的重要性

孩子入学以后,我们就要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了。孩子有了新课本之后,就喜欢翻看新课本里面的内容。已经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浅显的预习。

其实预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语文学科。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预习的黄金时段,每课从读课文开始,圈画不认识的生字,陌生的词语,借助拼音、工具书来查找这些生字词语,解答自己的困惑。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学会联系课文的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认生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的内容,推出中心或道理。

二、明确目标,精准学习

有些学生平时非常努力地预习课文,课文读得滚瓜烂熟,生字词语也都明确字音、字形和字义。

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孩子总是答不准,觉得考的内容自己都没有学过。

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并不明确,老师在课上也不会讲出这节课的目标,只是带孩子们根据目标去做题、去讲解罢了。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精准去学习,有针对性地做练习巩固,效果一定是非常高效的吧。

三、吃透知识点,一课一练很必要

孩子学完了一课的内容,在课后一定要做一课一练进行巩固。每一课都要做对应的一个练习,有基础知识部分,有拓展提高部分,孩子在练习中就会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是字词没有掌握牢固?笔顺书写还很混乱?或者是理解词语没有用懂……

所以想要吃透知识点,学生必须要做一课一练,一课一练就是我们每一课对照的练习。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水平来选择适合孩子自己的,如果不知道怎样选择,可以去征求老师的建议,如果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做一课一练,那是最好的了。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四、学习的输入与输出

最后这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确学习是有输入和输出的,输入就是孩子们吸收多少,老师教孩子们,孩子们学的过程就是输入到大脑中的过程,它输入的是哪些知识,输入的内容记住了多少?

只是输入远远不够,我们要进行输出,输出就是知识的运用。在输出前必须理解,所以理解和运用很重要,先理解再运用知识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如何做到输出呢?我们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孩子读课文、学生字、学词语、学句子都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怎样输出呢?输出就是复述课文,用词语造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去识字,看图写话……输出是一种能力,从小我们就要培养孩子具备这种能力。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孩子学完一篇课文以后,要复述课文,讲一讲课文的内容,读完这篇文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笔试考试,老师和家长怎么做?给你四点建议

以上四点内容就是资深教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几点建议,我们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期末笔试,平时也不排名,不给分。但是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要牢固,随时测试孩子们的词语听写等知识点,了解孩子存在的不足,做好阶段性的考察和总结。

千万不要因为没有期末笔试,而忽视了孩子平时的学习,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

如果你认同我的想法,欢迎大家积极地点赞、评论和转发。积极留言给杜du老师,我们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笔试   年级   老师   考试   生字   学生   高效   知识点   课文   词语   期末   平时   家长   目标   建议   孩子   小学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