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推荐指数 : ★★★★★ 主题 : 禅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zen ghosts》(英)


《禅的故事2》(中)


作者: [美]琼·穆特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万圣节

静水带来一位神秘的访客

他为三个孩子讲了

一个富有节日气息的幽灵故事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倩女离魂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个叫倩女的女子

有着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阿秋

他们恋爱了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正当他们要结婚时

爸爸突然病重

于是倩女被迫嫁给别人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阿秋带着倩女私奔

他们跑到一个遥远的村子

结婚生子


直到有一天

阿秋回到家乡见了倩女的爸爸

请求原谅


但是爸爸说

自从阿秋离开后

倩女就一直卧床不起


阿秋带倩女来看爸爸的时候

两个倩女看到对方

就合二为一了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讲故事的熊猫停了下来

哪一个倩女是真的?

她们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故事讲完了

大家发现静水的朋友不见了

刚才讲故事的到底是谁?


熊猫讲述的故事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 每个读者对绘本的感悟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绘本《禅》的独特魅力所在。


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和西方的节日应景结合,引发人们的思考:生活中的两难选择,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对和错有分明的边界吗?眼见是否为实?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幼年时,我们会说好人坏人,少年时,我们会定义成功失败。小小的心里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因为当时的我们没有见过世界的多面性,也没有见识到人性的各种可能。


一个小偷,为世人所不齿, 但是他有可能是为了年迈母亲的医药费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个人人颂赞的善人,也可能为了自己内心的黑暗痛苦不已。


阳光的少年,背后也许有巨大的雾霾,抑郁的黑狗藏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今天,和昨天也许是就是天使和恶魔的两个面。


时间改变一切。即使是我们的思考, 也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增长而变化。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佛曰: 不可说,只可悟,不明说,只可参


绘本中“倩女离魂”的故事来自于一则中国高僧无门慧开禅师的作品《无关门》中的禅宗公案。


”公案”起源于唐末,兴盛于五代和两宋。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通常所用也不过四五百则左右。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 。


禅宗在演变发展中流传出了许多传说与故事,比如,“拈花微笑”、“兄唤弟答”、“僧璨忏悔”、“菩提无树”、“临济三拳”……


禅宗公案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我们每日生活里的事。公案里隐藏着禅宗的本质与终极追求和独特的传道风格。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公案只是一些趣味盎然的名人轶事,其中的深意大多不甚了了。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今天虾虾想讲一个最古老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禅宗公案——“拈花微笑”。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一公案里不但隐藏着禅宗起源历史,还与禅宗本质与传道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传在西天灵山之上,某日风和日丽,大慈大悲的佛祖——释迦牟尼在巍峨的大殿之内登坛说法。


一时间,祥云缭绕,弟子凝神,万物沐浴在浩荡的佛知见之中。布道告一段落,佛祖休息。此时,佛祖用右手有意又像无意地拿起了一朵普通平常的野花,微笑示众,默而不语。


弟子们被佛祖的举动吸引了,他们纷纷双掌合十,口诵佛号,极力想参透佛祖此举之深意。


佛祖悲天悯人的目光缓缓滑向他的高徒们。佛祖目光到处,舍利弗、目犍连、阿那律、须菩提等弟子都口诵佛号,低下了头。


但当目光落在摩诃迦叶的脸上时,迦叶却报以会心一笑。这便是禅宗最古老的公案“拈花微笑"。


佛祖为何要拈花,摩诃迦叶到底悟了什么,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回答。


虾虾唯一能悟出的一点是佛祖并非故意刁难,而是千人千面, 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并非不说,而是无法说,不可说。


世人只看到迦叶的笑,只想参透迦叶和佛祖的哑谜,却忘了悟本应反求诸心。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我”是谁?


大家也许都经历过这些疑问,我到底是谁?


学生年代, 暑假在家躺着的时候,父母会说你是大人了,该自己学着做事。可是当你晚回家的时候, 他们又会说,小孩子不知道太晚不安全吗?


你是大人,也是父母的孩子,你是朋友眼中的你,还是镜子里的那个你?


人类的细胞在七天左右代谢,那么昨日的我和今日的我,十年前的我和十年后的我又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人格与躯体、记忆是否有关? 死亡代表的是躯体的消亡还是人格的消逝? 我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存在于思维中的呢?


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因为我在思考在怀疑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维者的我。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于是“我”就肯定是“存在的”!


好了,如果我是存在的,那我到底是谁?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我”具备一个有限的肉身,日用饮食、所思所想、所知所能,都是有限的。哲学不相信有一个宗教信仰中启示的如来佛、耶稣这样的存在者,既是有限肉体,又无处不在,无所不知,这是宗教信仰,不能为实在界获得证明的。


“我”有父母,家庭,国家,所接受的文化,所见识的一切都有时间记录。这说明,“我”带历史性文化性,所有的思想意识,理性与非理性,都在历史与文化才能获得和被释读。


“我”是在与同类的比较中被认定的。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过一个著名有命题“人彼此互认为人”,意思是说,人是在与同类相比较中确认到“我也是人”,与他们一样。这是自我意识的躯干部分,同时也是你觉察到与他人不同的一个平台。


我是谁,答案也只能是以人类历史与文化作为唯一基础和尺度,去寻找,去确定,去思考。

马克思说过,自我意识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原则是一个无限深入的过程。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每个人对自我的认识都可以看作一个无限深入的过程。你必须把所有的记忆都尽可能保持在心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去检验自己、考验自己,在实践中一次次地刷新以往的经验,你才能够比较深刻地把握你自己。


世间事并不都像年少的我们认为的非黑即白, 世界是彩色的,很多事也许根本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思考即是答案。


苏轼的诗文中大概有三百处左右用到“禅”字, 他对禅学的见解和对生命的思考也远远超越了冥冥众生。虾虾想用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一首定风波作为今天的结束, 希望我们也能和东坡居士一样通过思考获得我们自己的答案。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今天的月小虾绘本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一起期待下期禅的故事3吧!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5「禅的故事2」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8月特辑|0044「禅的故事」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0043 | 「变变变!扬州炒饭」

「月小虾的绘本之旅」 0042 | 「关于小精灵的几乎全部真相」


声明: 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均为原创,版权均属微信公众号【月小虾的绘本之旅」所有

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小虾   笛卡尔   倩女离魂   故事   佛号   公案   熊猫   禅师   禅宗   深意   特辑   佛祖   目光   爸爸   时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