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中国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方便面、挂面等大行其道。新的研究表明,远在唐代,中国人就已经食用这种“快餐”、空心挂面。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专门从事敦煌饮食研究的高启安博士说,“检阅敦煌文献发现,远在唐代就出现了挂面,当时叫做‘须面’”。在甘肃陇南市徽县永宁镇郭坪村,有这样一位老人叫郭军胡,仍然在做纯手工制作的空心挂面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郭师傅从八岁开始就跟父亲学做手工挂面,据他讲,他父亲的挂面是跟他爷爷学的,可以说是祖传父,父传子,三辈传承的手艺,因此他家的手工挂面远近闻名。 为留下这一宝贵的手艺资料,我和郭师傅提前约好,第二天零晨4点半赶到他家里,这时郭师傅和他老伴已经和好两盆面正等着我们。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他说只要不外出办事,每天晴天有太阳都会制作手工挂面。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手工挂面制做是非常辛苦的活,用他老伴话说,比打鸣的小鸡起的早,比看家的老狗睡的晚。每天零晨三点开始和面,一般30斤面粉和两大盆,两盆面要和三遍,三遍下来头上都冒了汗。面和好再等上半个小时,陇南徽县的说法叫醒面,醒面后开始盘条,一盆面到到案板上用个盘子一圈圈分开,分开后的面成了一整条粗条,这时郭师傅不停地在案板上对粗条进行揉搓,粗条逐渐变细,他妻子随着他的节奏把揉搓变细的面条一圈圈盘在面盆里,不时往盆里洒些面醭,洒面醭的目的是害怕一圈圈粗条粘连,这样反复两遍后,就到了手工挂面制做的第三道工序“挄筷子”。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挄筷子”就是把两根大约70厘米长的细木棍插到他特制工具上,然后把面条一圈圈缠到两根木棍上,别看郭师傅年纪不轻,但多年的历练使郭师傅的手上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只见他手提面条双手互动,左右翻飞,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致细数了以下,两根木棍一次要缠面条42圈左右,两盆面缠了总共多少圈,我这个数理化没学好的“差等生”到现在也没算明白。等两盆面的面条缠好后,我看看表,时间已进入上午8点整。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手工挂面制做的第四道工序叫“扽面”,“扽面”:顾名思义就是用力把面条向下拉伸,经过两次拉伸后的面条越来越细就成了挂面。 这时屋外的阳光洒满了小院,树上的鸟儿吱吱喳喳,挂面放在院内经过晾晒风干后,下午进行切割包装,郭师傅一直坚持着老传统,每捆挂面都要称一称,不能缺斤短两,捆扎包装挂面都是用红纸和粉红纸,他老伴说那会给买面的客人带来喜庆。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郭师傅不善言谈,属于只会埋头干活不会抬头看路的“老黄牛”,就是这个秉性,才使他对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始终坚守着,对这门手艺他很珍惜,他说自己年岁大啦,只要干一天,就不会用机器造挂面,等他哪天干不动啦,会把手艺传给两个儿子,他老伴说,大儿子有这个意愿。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我想我们会等到那一天,吃上郭师傅他儿子侄子侄媳妇亲手制作的手工挂面。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徽县手工挂面传承人---郭军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徽县   挂面   陇南   侄媳妇   敦煌   手工   木棍   老伴   工序   唐代   手艺   面条   圈圈   筷子   师傅   郭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