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总是卡壳停顿,解决口吃的关键在哪里

【导语】:我家宝宝3岁半,说话有点晚,以前说话时,会有一些重复,但最近这种重复越来越严重了,比如说“我我我我我要喝”,家里老人没有经验,以为三岁孩子说话肯定是磕磕绊绊的,说不好也是正常的。

可是上幼儿园后,老师反映,宝宝的口吃现象其实很严重了,经常遭到别的小朋友的模仿,大家一起模仿、起哄,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挺大的。


宝宝说话总是卡壳停顿,解决口吃的关键在哪里

几乎80%的宝宝,在最初语言发育阶段都会遇到这种现象,要么卡壳,要么脱音,单音节能够说得准,双音节或许困难,用在短语或长句时,就会不自觉停顿。有时候宝宝急迫地想要表达,可是忽然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合适,急得手舞足蹈。

但是不要担心,多数情况下,这种语言节奏方面的困难,很快就会消失,有的宝宝可能需要几周,有的宝宝可能会需要几个月,甚至很多父母还没有重视,宝宝就自愈了,因此也就忽视了这段“小插曲”。


对于儿童口吃来说,需要了解2个概念:

1、生理性口吃:0-3岁宝宝最初常见的多是生理性口吃,主要是因为表达能力无法满足表达意愿,即语言的需求和思维理解发展不同步的结果,其中大多数儿童都会很快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词汇量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自然消失。这个过程会多久呢,有研究发现,生理性口吃可能会持续到16岁。甚至在成年后,仍然会有自发恢复的可能。

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可以这样理解:宝宝学习语言,最早从模仿和机械记忆开始,但要形成准确的理解,必须要与周围的人、物、环境、情感等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和行为才能获得认知。

比如宝宝记住了“春天”这个词汇,可是他如何才能理解春天呢?这需要很多范畴方面的感知,比如气温、颜色、视野等等才能形成理解,如果缺少这些方面的认知,在语言表达时使用“春天”这个词汇,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自我怀疑。

实际上,生理性口吃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剖析,从先天认知、语言、运动、情感能力、家庭抚养方式等等,可能都会对早期的生理性口吃带来负面影响。

宝宝说话总是卡壳停顿,解决口吃的关键在哪里

2、病理性口吃:关于病理性口吃的原因,说法很多,很多口吃理论模型做出过研究和推论,对于病理性口吃大多研究都倾向于多因素引起,包括社会、心理、行为、知觉、声学、呼吸、语言和神经中枢系统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病理性口吃也是从幼儿时期开始,但他们的表现和发展会更加突出,自愈性很差,很难干预,甚至会贯穿一生。



宝宝说话总是卡壳停顿,解决口吃的关键在哪里

宝宝出现口吃,妈妈怎么应对


1、因为口吃,很多孩子会过早的表现出心理问题,比如不愿说话,害怕说话,逃避交流,甚至拒绝沟通等。

2、孩子的口吃越来越严重,且持续时间很长,比如超过半年。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2点表现,即使孩子有80%的自愈性,也不能轻易忽视。

情况1:如果心理问题突出,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发展,建议向专业人士求助,寻找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排解方法。如果心理问题不算严重,家长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记住,千万不能在孩子发生口吃的时候刻意纠正,有些人说口吃是打好的,不排除比较皮的孩子,可能不会因此产生心理问题,不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而且一旦有了心理问题,更不能如此,这样做只会加重心理问题。

情况2:口吃持续时间较长,比如越过一年,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可能已经形成一定的习惯了,尤其是6岁前的孩子,口腔发音器官很容易养成错误发音的习惯,这种节奏和呼吸异常的语言习惯,可能会为自我纠正形成阻碍。对于这样的口吃表现,还是寻求专业的干预训练为好。

宝宝说话总是卡壳停顿,解决口吃的关键在哪里

语言发育早期,如何帮宝宝顺利度过难关?

宝宝在最开始学说话时,出现节奏方面的问题,不要刻意去纠正,越纠正越会形成刺激,反复纠正甚至会形成条件反射。妈妈应该在放松状态下引导孩子表达,比如陪孩子做游戏时,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主动说话。

另外,一定要满足宝宝的陪伴和语言需求,尤其是在词汇发展期,多理解词汇,帮助宝宝熟练掌握交流技巧。

家有口吃孩子的父母看过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口吃实验

口吃科普集合,看完别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说话   宝宝   都会   可能会   停顿   认知   词汇   生理   节奏   理性   春天   现象   习惯   关键   能力   语言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