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室中促进学前语障儿童之语言沟通能力

巧妙处理语言的学习结构包含了订定具体反应的组织活动和语言行为的产生。在教孩子要求一样东西时,老师可以将东西放在孩子拿不到但却是在孩子视线内的地方,当孩子试着靠近想要的东西时,老师可以问:「你要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只有一点点的反应时,老师可以为这个反应给予提示或语言示范。

在这些的教学策略中,使用连续的提示语是相当重要的,提示的程度可以采渐进式的方式进行。『消去法』是老师提供完整的范本"我要一辆卡车",经过几次示范后,老师对他(她)渐渐减低音量一直到最后变成是一种耳语。另一种『消去法』是利用语句词汇的减少。原本提示的完整句子─"我要一辆卡车",下一次练习为"我要一辆??"再下次练习,甚至更少─"我要??",最后就是完全没有提示,而这些方法是与孩子的社会经验有关。另一个老师可以使用的学习模式是『延迟法』,这个技巧是在日常生活的架构中运用,日常生活有一定的顺序及规律性,老师可打破孩子们的规律性或休息时间而老师则创造空档让孩子有新的沟通模式,这个训练意味这个动作停止老师等待孩子的反应,老师以看得到的东西做提示,并看着孩子当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反应出行为时,老师则给予正增强让孩子熟悉其动作并继续下去,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老师再给予提示,让孩子每天的互动模式继续下去。教室的例行工作是重要的,它可提供一个熟悉度以及可被扩展发展个人化的架构。建立日常工作的模式必须允许孩子及团体有语意,建立熟悉的动作、语文表达、熟悉的文字和期望直至下一步要做什么。教室中老师做不预期的动作、改变或打破日常例行工作都是可以让孩子谈谈其它发生的事和重新修补原本的顺序结果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教学结构

1.老师仔细地调整在语言模式中的输入以增加孩子互相沟通的可能性。

2.有时老师要调整她的语言来提供不同层次的提示:包括言词的长度与复杂性,运用姿态和视觉暗示,以及肢体和口头的引导。

3.如同沟通的过程,师生间的互动必须小心的引导到正在学习沟通的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4.互动内容要根据孩子在教室的活动内容。老师所提供的要与孩子在活动所进行或所说的有明确的关系。

5.交谈主题要介入教室中的日常活动中。

扩展语言使用功能:

老师也藉由运用扩展、引申、引导、模仿、和评论的技巧使特定的语意功能容易发展。

1.扩展:经由老师根据文法观点填入在儿语中所省略的文字;老师注意到儿语中的语意或结构问题,更进一步的在语言中提供孩子适当的听觉回馈。

2.引申:老师根据儿童的语言内容提供新信息。

3.引导:(1)老师尝试从孩子的生活或活动产生及获得更多的信息。

(2)另一种引导的方法是提出问题。这种技巧能成功地运用在不主动交谈或正好与主题有关适当或重大关系时。

4.模仿:目的是将语言与非语言的结合(口中所说和行为所作有一致性,而说出她的行为)。

5.评论:主要指的是教室里的常规被破坏时,孩子学会主动提出请求或是批评。此外,老师应注意下列两件事情:

1.正向响应幼儿的话同时鼓励较复杂的语言。

2.示范大量的语言。

教室里说话的题材:

题材为关系提供一个机制信息、知识、对象、行动和允许老师开发词汇量和语意作用。

1.日常生活的活动内容是孩子学习怎样和其它孩子互动最好的时机。

2.当孩子谈论他们的活动期间行动的话题时要给予重视。

3.每天送活动单到家,以便父母能在家复制经验与孩子谈话关于日间发生的活动。

4.赋予字汇意义:利用实际的经验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学习有关物体和观念的字汇。

5.为幼儿设计使用语言的情境。

6.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要不断地给孩子语言刺激。

孩子之间互动行为的影响:

1.社会行为的发展。

2.以每天活动的项目,例如感官体验、观察自然现象、动手做烹饪或美劳等,增进语言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语言   字汇   语意   学前   教室   熟悉   幼儿   提示   动作   东西   老师   结构   模式   关系   儿童   孩子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