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培养注意力的有效策略(2)


一、尊重学生,提高注意稳定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外在的客观刺激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


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而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孩也是如此。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易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还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转移,使学生始终聚精会神。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动画、录音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学习。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优化的物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并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如我校课题组成员一位老师上的课题研讨课《世界多美呀》,她通过课件出示一只刚出壳的小鸡,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掌握、巩固知识的同时,情意也得到发展。


可见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就越容易形成。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


当然,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不过,课堂讲授的各种知识有它的知识体系,概念系统,比较抽象概括,它有时也需要借助意志力的帮助,自我控制,去战胜分散注意的各种内外干扰因素,做到有意识的注意,有目的学习。


二、理解学生,训练注意分配能力

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着读书的效果。我发现,课堂上,有的学生心不在焉,嘴机械地一张一翕,眼神却游离于书本之外,有的甚至读到下一页了,也不知道,读后问他书的内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就说明,这种涣散的读书方法是毫无收获的。


于是我就注重了阅读中的注意力训练。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读,养成他们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此外,我还采用边读边划的方式读书,如用横线画出生字,用波浪线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用问号标出自己遇到的困难等等。


注重用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主动的质疑和释疑中掌握知识,学会思维,发展智力。这些方法对集中注意力都行之有效,极大地杜绝了为读书而读书的不良现象。


作为教师,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注意力,让学生听、看、想、记,更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注意力,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让学生觉得紧张,只顾看而忘了记,只顾听而忘了思。


应逐渐教会学生善于转移和分配注意力,听讲时还要快速地想一想,当听到重点时还要简要地记一记,以帮助课后复习和理解。如此分配注意力于听、想、记上,以理解内容为重点,兼顾到方方面面,其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此外,也可请其他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配合,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参加各项娱乐活动(学乐器、学舞蹈),辅导学生协调手、脚、身体以及脑的活动,在发展孩子艺术特长的同时培养注意分配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注意力   学生   直观   专心   小学生   课题   事物   注重   分配   兴趣   策略   孩子   教师   心理   方法   知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