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合科技李水平:科技赋能教育,打造健康和谐教育新生态

10月23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第7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教育信息化知名企业鸿合科技开展首日展区人气爆棚,给全国各地的用户带来了一场科技盛宴。慧聪教育网在展会现场采访到了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水平先生,他具体阐述了鸿合科技如何用技术赋能教育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2.0发展。


鸿合科技李水平:科技赋能教育,打造健康和谐教育新生态

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水平


以下是采访实录

鸿合两大主打产品,践行“三个课堂”应用

记者:2020年,疫情催化了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企业也面临全面升级转型即以用户为中心和以教学为中心。贵公司本次展会的主推产品或解决方案是什么?这些产品或解决方案主要有哪些特点?

李水平:鸿合在本次展会主推的产品是鸿合智能交互黑板与鸿合专递课堂。

鸿合智能交互黑板融合了全贴合制造技术、高色域显示技术、电容触控技术与红外触控技术,实现了智能交互黑板的超高清显示、超精准触控、178度广视角,并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指熄屏手势技术与智能罗盘,将传统黑板与智能交互显示与触控等技术有机融合,能够完美支持教师书写、显示、触控等教学行为的自由切换与良好体验。

鸿合专递课堂充分体现了鸿合对教育的理解与鸿合音视频研发实力,其技术架构简单,能够支持公有云与私有云混合式部署,教师约课、开课、听课等操作都是极其简单的“一键式”,而且把专题课堂受网络宽带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鸿合专递课堂还能很好的适配名师课堂与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可以说是一个技术产品打造“三个课堂”。

记者:该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的用户群体在哪里呢?目前是否投入市场,市场反响如何?请简单介绍一下经典应用案例的情况。

李水平:我们认为,智能交互黑板是第四代黑板,因此智能交互黑板的终极用户群体当然是教师。2018年鸿合智能交互黑板上市后得到行业与用户的极大认可,迅速在学校教室里普及应用。尤其是2020年,鸿合智能交互黑板的市场反响特别好,大单很多,一个项目多则数千片、少则数百片。

鸿合专递课堂的用户群体主要也是教师,但客观上具体讲其实用户群体是政府、名校、名师,因为专递课堂解决的是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与优质教育资源普惠问题。鸿合专递课堂融合了鸿合的直播技术、录播技术、音视频技术、以及远程互动教学技术,无论公网还是局域网,都能实现远程互动式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鸿合专递课堂是公有协议,能够支持与不同友商的录播教室互联互通。典型案例就很多了:山东菏泽、河北衡水、四川广安、贵阳铜仁等项目都是数百套的落地。

顺应市场趋势,拥抱未来变化转“危”为机

记者:这次疫情暴露出很多不足,比如平台不兼容,互联网技术投入不足等等,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您如何看待今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走向?对此,公司对此有什么样的战略布局或者发展调整吗?

李水平:可能我的观点与主持人观点有点不同,我认为,不同企业之间平台不兼容、设备不互通,其实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过程,不应该定义为不足,更应该定义为难题。因为不足是价值判断,而难题是客观陈述。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技术路径,其关键环节是“化”字,这个化字蕴含着“变化、转化、进化”这样一个过程。“变化”阶段是指技术推动教育管理与教学行为发生变化;“转化”阶段是指技术融入教育管理与教学过程,技术转化为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思维与行为的一部分;“进化”阶段是指技术推进教育管理与教学方式的进化与升华,让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在规模化教育场景里满足个性化需求,协同打造健康和谐教育生态。

可以说今年的新冠疫情极大伤害了全球经济,但从另一个层面上刺激了信息技术的研发,比如远程会议、在线教育、远程互动等等。鸿合看到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这个变化趋势,也一直投入研发推进教育信息化新技术的更新迭代,持续在交互显示技术、高端制造工艺技术、远程互动教学技术、音视频技术等方面引领行业发展,并取得重大成果。比如为了支持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刚需,鸿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推出的鸿合空中课堂,疫情期间累计为5000万+师生提供专业服务,教师累计开课110万+节,鸿合的空中课堂得到了政府与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记者:有人认为,未来的“教”与“学”将在万物互联之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精准算法才能真正建构全新形态。您如何看待这一发展趋势?

李水平:我特别关注也特别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但我也想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认为教育新生态的打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进化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师生之间知识的传承与能力的转化,教育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形态是把互联网技术发展引起的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互方式等变化应用到教育场景当中,让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

因此,我觉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够解决的是教育管理与精准教学的技术环境问题,但管理科不科学、教学精不精准等评价不应该是这些新技术来做的。新技术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是将老师想做但做不了、需要但又不想做的事情交给智能化软硬件解决、是将老师讲不清、演不了的知识可视化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因此,信息化装备、应用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永远不要去向如何替代教师的工作,而应该回归技术本质、回归助教助学的应用上来。需要提醒的是:千万别在教育场景里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价值吹得太大,吹得太响,否则梦想捧得有多高,现实就会摔得有多惨。

记者:科学技术正在改变教育,从传统的基础设备到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物联网,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走进教育行业,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公司有什么样的战略布局和规划?

李水平: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教育,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走进教育,引起了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改变,正在逐渐改变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鸿合一直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敬畏之心,也一直大胆拥抱新技术推进应用。鸿合会选择最合适的先进技术、用最合理的应用方式,在最合适的时点,为教育场景研发出技术一流、应用简洁、性价比高的优质产品,服务中国的亿万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专递   人工智能   疫情   精准   黑板   中国   新技术   群体   课堂   生态   和谐   记者   教师   智能   数据   用户   健康   技术   科技   李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